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老

黄老

黄老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管子学刊、文史哲、学术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等;黄老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旭、李锐、李秀男等。

黄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99.1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57%

总计:350篇

黄老—发文趋势图

黄老

-研究学者

  • 高旭
  • 李锐
  • 李秀男
  • 袁青
  • 郑明璋
  • 云是鹤家乡
  • 侯讵望
  • 冷华
  • 刘玲娣
  • 吴东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旭
    • 摘要: 《淮南子》“论道”具有缜密谨严的理论逻辑,这突出体现在作为全书序言的《要略》之中。无论是“论道”的宗旨与原则、方式与思维,还是“论道”的特点与取向、价值与意义,《要略》均有深刻具体的理论体现。在此系统化“论道”的基础上,《淮南子》适应西汉大一统政治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会通、熔铸与整合先秦老、庄、黄(老)道家三学,深刻阐发自身“明道务治”的黄老经世思想。对《淮南子》“论道”逻辑及黄老旨趣的充分体现,使《要略》成为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汉代“淮南学派”在学术、政治上的思想纲领,也让其有力彰显出《淮南子》全书鲜明的道家理论特质及人文精神。
    • 陳之斌
    • 摘要: 郭象《莊子注》所呈現出來的思想面向跟學術旨趣與漢初以來的黄老學有着驚人的相似性。《莊子注》中有大量的黄老學因素,很多論述幾乎就是黄老學的翻版,其内聖外王之道、無爲而治的政治理念及性分論中,均隱含着鮮明的黄老學内涵。由此可推斷,郭象很有可能借黄老學對莊子進行了重新詮釋,並把莊子和黄老學派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往的研究把儒道會通和自然與名教之辨視爲郭象思想的核心議題,並不能概括郭象思想的實質。引入黄老學的視域之後,可幫我們重新思考郭象思想的特質以及魏晉玄學的主題。
    • 孙少华
    • 摘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有利于"黜儒"之四子学说在汉代的继续传播.
    • 周杰; 林聪舜
    • 摘要: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 周杰; 林聪舜
    • 摘要: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 徐克谦
    • 摘要: 战国后期盛行的黄老思想对韩非子的政治学说无疑有着重要影响.但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考察可知,黄老思想中的因循之道启发韩非子要求君主“缘道理”“因人情”而立法,其无为思想则被韩非子用来告诫君主不要凭个人的聪明和能力治国,而要依靠法度;黄老思想中的阴柔玄妙、以柔克刚之术在韩非子学说中既可以被君主用来防范大臣专制,也可以被法术之士用来控制和驾驭君主.总的来说,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起到了减弱君主专制成分的作用.
    • 赵建永
    • 摘要: 作为20世纪中国学界的代表人物,汤用彤和陈寅恪对黄老学与道教关系的研究具有典范意义.陈寅恪的道家道教研究,证实了汤用彤关于 《太平经》 与历数关系的观点,并对汤说多有指引和启发.汤用彤则揭示出黄老易学与早期道教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开创了学界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完善了陈寅恪的有关论断,并由此解决了 《太平经》 成书年代问题.汤用彤和陈寅恪的研究,开启了从文化融合发展层面解析黄老道家易学史的先河,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
    • 周尔祥; 刘厚琴
    • 摘要: 西汉前期,石奋家族以孝谨、恭敬的家风著称于时,并得到统治者的关注与重视.汉武帝继位之后,儒家学说渐兴,黄老之学失势,石氏家族契合的黄老“无为”政治亦面临着被儒家有为治国取代的危机.在石氏家族淡出西汉政治舞台之后,其孝谨家风也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既受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又有其家族内部因素.
    • 张彦龙
    • 摘要: 《文子》思想研究中存在着两种趋向:一种认为文子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另一种认为文子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偏离"和"修正",即前者把文子思想当做老子思想的"接着讲",后者则认为两者之间是"断裂"的。前者以线性的进步观为判断标准,后者则更加在意思想的"应然""超越"层面,更加注重价值关怀。前者虽然是学术界的主流态度,但本文认为后者更值得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