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2
国学学刊
2020
001
掌桥科研
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文档翻译
收录引证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百度学术免费查重
首页
会员服务
我要充值
购物车
退出
我的积分:
中文会员
开通
中文文献批量获取
外文会员
开通
外文文献批量获取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我的包量
我的余额
登录
注册
文献导航
中文期刊
>
中文会议
>
中文学位
>
中国专利
>
外文期刊
>
外文会议
>
外文学位
>
外国专利
>
外文OA文献
>
外文科技报告
>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美国国防部AD报告
美国能源部DE报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
美国商务部PB报告
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美国国防部
美国参联会主席指示
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
美军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美国国土安全数字图书馆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
兰德公司
美国政府问责局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图书馆
OALIB数据库
在线学术档案数据库
数字空间系统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机构库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美国政府出版局(GPO)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
美国能源部文献库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美国陆军协会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英国空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威胁网
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院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宇航联合会
美国防务日报
国会研究处
美国海运司令部
北约
盟军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浅水行动卓越中心
北约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信息局
北约稳定政策卓越中心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美国国防预算办公室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
一般OA
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会议论文
图书
科技报告
科技专著
标准
其它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药学
外科
临床神经病学
肿瘤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公共卫生&环境&职业病
应用微生物学
全科医学
免疫学
动物学
精神病学
兽医学
心血管
放射&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儿科
医学进展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生物学
牙科&口腔外科
毒理学
生理学
医院管理
妇产科学
病理学
生化技术
胃肠&肝脏病学
运动科学
心理学
营养学
血液学
泌尿科学&肾病学
生物医学工程
感染病
生物物理学
矫形
外周血管病
药物化学
皮肤病学
康复学
眼科学
行为科学
呼吸学
进化生物学
老年医学
耳鼻喉科学
发育生物学
寄生虫学
病毒学
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生殖生物学
风湿病学
麻醉学
危重病护理
生物材料
移植
医学情报
其他学科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主题
主题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高级搜索 >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
>
其他
>
国学学刊
国学学刊
CHSSCD
sinology science
发文量:
459
被引量:
51
H指数:
1
开始收录时间:
-
CNKI综合因子:
-
维普期刊影响因子:
-
万方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创刊时间:
-
国学学刊
-联系信息
主编:
冯其庸
电话:
010-62515652,62514977
邮箱:
guoxue.2020@163.com
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邮编:
100872
收录汇总
刊内文献检索
投稿信息
刊期浏览
2020
1期
2019
4期
3期
2期
1期
2018
3期
2期
1期
2017
4期
3期
2期
1期
2016
4期
3期
2期
1期
2015
4期
3期
2期
1期
2014
4期
3期
2期
1期
2013
4期
更多>
国学学刊 >2020年第001期
学科
更多>>
年度
更多>
作者
更多>
关键词
更多>
全选(
0
)
清除
导出
排序:
按相关性
按时间降序
按时间升序
共
386
条结果
1.
朱熹“出入釋老”發微
作者:
劉永强;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無論是對於强調工夫的宋學還是强調實修的佛教,朱熹的“入佛老”都不應該僅僅是讀讀佛教經典而已.在朱熹看來,在“爲己之學”、學爲聖人的道路上,佛法與儒學是不二的.朱熹之“入釋老”其實正是劉子翚“儒佛合”主張的一次具體實踐,根本的道路是由伊洛道學規定了的“爲己”、“成聖”之學,“釋老”的意義正在於它們並不與這種“爲己之學”相違背,甚至可以說對實現這種“爲己之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樣,他的“出釋老”也是在這條路的行進中意識到“釋老”缺陷的結果.對朱熹而言,其實他一直都是在伊洛道學所指示的爲學道路上前進的,他之“出入釋老”從來都不意味著他的“出入道學”.
关键词:
朱熹;
出入釋老;
2.
中、日文学界的《韩非子》研究
作者:
佐藤将之;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摘要]英语学界对《韩非子》的研究,不如对战国时期其他文本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那麽活泼。相比之下,有关《韩非子》的中文、日文文献却非常地多。本文基於搜集到的文献,对20世纪以来,中、日文学界《韩非子》的注释和研究加以述评,试图厘清这一时期相关研究的脉络。
关键词:
《韩非子》注释;
《韩非子》研究;
3.
“权”的归属——以《谷梁传》祭仲废立事件为例
作者:
黎漠基;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谷粱传》的许多观点遭到学术界的忽略或轻视,对“权”的观点便是一个显例。而今谈及《春秋》的“权”,流行的认识大体上是偏举《公羊》的主张,以为该传歌颂祭仲“知权”的观点,实属《春秋》之义。然而,这是片面的认识。祭仲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公羊》歌颂他废立君主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而《毂梁》封“权”的另外一套解释更加合理与可信。为了完整地介绍《毂梁》的观点,本文先逐一解释涉及祭仲废立事件的十四则经传,然後审视其中的思想涵义。
关键词:
《公羊传》;
《谷梁传》;
祭仲;
4.
英文摘要
作者: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关键词:
期刊;
编辑工作;
英文;
摘要;
5.
參之以人,驗之以物——論韓非的刑名之學
作者:
王曉波;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形”和“實”都是來自於具體存在的“物”.又“有事者自爲形”,《黃帝四經·道法》更說:“凡事無小大,物自爲舍.”“物”是透過感官感覺可以檢驗的,因此“形”、“實”、“事”都是可以透過感官感來檢驗.所以,韓非提出“正名”的方法,除了“參伍”外,還有“參驗”,即“參之以人,驗之以物”.“參伍”或“參之於人”即把各方面人的意見參照對比,整合起來,來証明所言合理與否;“驗之於物”乃是把“形”、“實”、“事”以其“物”的實驗証明之.這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也是韓非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偉大貢獻.
关键词:
韓非;
刑名;
名家;
形;
實;
事;
6.
《韓非子》的法哲學探義——以中西比較哲學爲進路
作者:
黄裕宜;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韓非子》的法哲學思想,不論統治之術或處世之道都直指法理學或法哲學的“規範”概念,而規範概念主要涉及人類的行爲或活動的規準,是一種價值概念.《韓非子》的價值體系同樣也構成通識教育中“理智德性”的養成與訓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地習慣於以這些理智德性作爲處事的準則.就《韓非子》文本的法哲學思想反思,規範概念的價值體系是否也存有引領現代中國人思維、語言與行動的理智德性?本文試圖在當代語境下,藉由中西方哲學的比較,重新開采《韓非子》文本中相應於西方法哲學的理論詮釋,以達正確認識與評價法家學說的目的.
关键词:
《韓非子》;
法哲學;
規範;
中西比較哲學;
7.
“法家學說及其歷史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舉辦
作者:
;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辦,瀋陽聖橋教育集團協辦的“法家學說及其歷史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人大國學館舉辦.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臺灣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等單位的四十多位學者與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梁濤教授、瀋陽聖橋教育集團里京先生、北京大學哲學系許抗生教授分別代表主辦協辦方及與會者致辭.
关键词:
;
8.
“法家学说及其历史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
作者: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人民入学国学院主办,瀋阳圣桥教育集团协办的“法家学说及其历史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人大国学馆举办。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
法家学说;
国学院;
历史;
教育集团;
入学;
9.
参之以人,验之以物——论韩非的刑名之学
作者:
王晓波;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形”和“实”都是来自於具体存在的“物”。又“有事者自为形”,《黄帝四经。道法》更说:“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物”是透过感官感觉可以检验的,因此“形”、“实”、“事”都是可以透过感官感来检验。所以,韩非提出“正名”的方法,除了“参伍”外,还有“参验”,即“参之以人,验之以物”。“参伍”或“参之於人”即把各方面人的意见参照封比,整合起来,来证明所言合理与否;“验之於物”乃是把“形”、“实”、“事”以其“物”的实验证明之。这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也是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
韩非;
刑名;
名家;
形;
实;
事;
10.
《韩非子》的法哲学探义——以中西比较哲学为进路
作者:
黄裕宜;
刊名:
国学学刊
2016年第004期
摘要:
[摘要]《韩非子》的法哲学思想,不论统治之术或处世之道都直指法理学或法哲学的“规范”概念,而规范概念主要涉及人类的行为或活动的规准,是一种价值概念。《韩非子》的价值体系同样也构成通识教育中“理智德性”的养成与训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地习惯于以这些理智德性作为处事的准则。就《韩非子》文本的法哲学思想反思,规范概念的价值体系是否也存有引领现代中国人思维、语言与行动的理智德性?本文试图在当代语境下,藉由中西方哲学的比较,重新开采《韩非子》文本中相应於西方法哲学的理论诠释,以达正确认识与评价法家学说的目的。
关键词:
《韩非子》法哲学;
规范;
中西比较哲学;
11.
《大學衍義》頻引經典的論述策略--以引《詩經》爲例
作者:
夏福英;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筆者統計,南宋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僅提及和援引《詩經》就達六十二篇(有的詩篇引録不止一次),約占《詩經》總篇幅的五分之一。援引《尚書》達三十篇,占《尚書》總數五十八篇的二分之一强。本文擬以《大學衍義》引《詩經》爲例,來說明真德秀是如何援引和利用《詩經》資料來闡釋“帝王之學”的理論的。
关键词:
真德秀;
《大學衍義》;
《詩經》;
12.
《請總成國史奏》考索——吳兢撰《唐書》《唐春秋》事初探
作者:
張耐冬;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關于吳兢的研究,向來以《貞觀政要》爲中心,而對其撰《唐書》、《唐春秋》之事往往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以其在開元十四年所上《請總成國史奏》爲切入點,探究吳兢私撰《唐書》、《唐春秋》的起始時間,並結合中宗至玄宗朝具體政治狀况,對《請總成國史奏》中某些微言進行分析。
关键词:
《請總成國史奏》;
《唐書》;
監修名單;
政治觀念;
13.
禮的悲劇意識
作者:
吳榮桂;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說明禮的悲劇的方面並不會消滅禮的效能性;相反,這些悲劇的方面能保持禮的長期效率。舉辦禮儀的人重申他們遵從古代的意願,同時他們也了解近代的需要。他們運用脆弱的根基來關心別人;而把禮儀變成一個意願及限制的具體化的認識。本文分爲兩個部分,在第一個部分我會解釋《禮記》;在第二個部分我會把這個悲劇禮論與西方學者的其他禮論作一個比較。
关键词:
禮;
《禮記》;
悲劇意識;
14.
自我而作,何必師古--論唐前期制禮過程中的懷疑經傳思想
作者:
楊澤;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學術創新需要懷疑的精神,宋明理學的興起以唐代經學懷疑之風爲先導,發展至宋代成爲“以己意解經”的潮流,然後引發了一場儒學的革命。一般認爲,唐初經學成果以孔穎達《五經正義》爲代表,特點是采取“疏不破注”的保守解經方式。實際上,從初唐開始,在禮學的實踐領域,還有另外一種與“疏不破注”截然相反的經學思路,即對以往禮學經傳的徹底懷疑和自由辯論。這種在政治實踐中産生的經學態度打破了對經典注疏的迷信,開啓了懷疑經傳、自我而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五經正義》制禮;
鄭玄;
明堂;
15.
慧琳删補之《大般涅槃經》“音義”校正
作者:
黄仁瑄;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慧琳删補之《大般涅槃經》“音義”存在訛、脱、倒等種種文字問題,勘正這些謬失對深化慧琳音義的校勘及相關研究工作有積極意義。
关键词:
《一切經音義》;
《大般涅槃經》;
慧琳;
校勘;
16.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國用篇》考察*--從國家的財用積累到賦稅徵收與國計民生
作者:
王啓發;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北宋李覯所著《周禮致太平論》一書早于王安石所著《周官新義》,是宋代“周禮學”和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收入今本《李覯集》①當中,共有五十一篇,包括內治、國用、軍衛、刑禁、官人、教道六大門類。在內容形式上,分別圍繞著上述六類主題,通過簡約地引述《周禮》各職官的職文,或完整或約略地引述東漢鄭玄《周禮注》、唐賈公彥《周禮疏》的解釋性內容,在此基礎上,李覯加以自己的相關議論,並常常附以對歷史上的人物、事件或相關制度等做引申說明以證其說,從而構成了其具有經典詮釋意義的“周禮學”著述,以及關乎道德、政治、經濟、軍事、刑法、吏治、教化等多個方面的思想史篇章,也體現出了李覯相關思想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可以從《周禮致太平論》的整個文本上來考察其所具有的經典詮釋意義和思想史價值。筆者對《周禮致太平論》一書的整體考察和論證,由于篇幅的限制,將分作幾篇論文展開。就本文所分析論述的有關“國用”部份的內容而言,是從國家財用積累到賦稅徵收與國計民生方面的內容,堪稱是中國古典的政治經濟學的篇章。本文通過文本研究上的探源解義和分析歸納,一一展開李覯在“國用”主題下對《周禮》相關內容的引申和發揮所呈現出的多方面主張和思想內涵。
关键词:
李覯;
周禮致太平論;
經典詮釋;
國用;
政治經濟論;
17.
《中說校注》校讀記
作者:
秦躍宇;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的張沛撰《中說校注》,是該領域文獻整理方面最新學術成果。該書選擇北宋善本“雙鑒樓本”爲底本,選擇“取瑟堂本”和“世德堂本”作爲對校本皆爲明智之舉,但具體版本情况語焉不詳,並且在此之外,“四庫薈要本”亦可列入對校本,以便全面梳理清楚北宋以來《中說》文獻實况和學術價值。張沛校注在校勘文字的基礎上對原文做了詳盡訓詁考釋,但仍然存在出校不妥、小注竄入正文、文字訛誤衍脫、標點不妥、斷句有誤等五類問題。
关键词:
王通;
《中說校注》;
版本;
校勘;
18.
宋代春秋學復仇論
作者:
鄭任釗;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有宋一代春秋學爲顯學,南渡之後士人雪耻復仇之念尤爲熾烈。本文通過宋代諸儒對《春秋》所載復仇六事的議論,剖析他們在“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仇在外不責逾國而討、復百世之仇、“仇者無時焉可與通”、乾時之戰是否復仇、臣可向君復仇等問題上的見解與看法,梳理出宋代春秋學復仇論的主要觀點和大體樣貌。
关键词:
《春秋》;
大復仇;
《公羊傳》;
倫理;
劉敞;
胡安國;
19.
也談段玉裁“聲與義同原”
作者:
劉麗群;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乾嘉學者段玉裁提出的“聲與義同原”是傳統詞源學中的一個著名論斷,但學界對它的理解尚存分歧。本文從分析段玉裁的音義觀出發,探討段玉裁對“右文說”的推闡,進而發掘“聲與義同原”的內涵,這將有助于我們深入認識詞語派生與文字孳乳的關係問題。
关键词:
段玉裁;
音義關係;
同源詞;
形聲字;
20.
林語堂音韻學體系的基礎--林語堂博士論文《古漢語音韻學》述要
作者:
高永安;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林語堂是我國早期爲數極少的語言學博士,其博士論文《Altchinesische Lautlehre》(古漢語音韻學)近來被發現與稍早的高本漢氏具有不同的出發點,其以古方音爲框架的語音發展史觀,雖然遜于操作性,但是更接近漢語發展的實際。本文結合林氏《語言學論叢》,簡單評述該論文的成果和價值。
关键词:
古音學;
林語堂;
博士論文;
21.
黄道周生平與思想新探
作者:
鄭晨寅;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黄道周出生不凡,故志向遠大。他自幼即好觀六經,從周孔之道、天人合一的視角來論述六經,並主張以六經爲文,在被視爲“經學極衰”之晚明,體現出异樣的學術追求,藴含著一種新的“學統”的轉向。他反對朋黨、門戶,試圖超越無處不在的黨争,卻又以“結黨”之罪名被逮、被遣戍,于此可見當時政治風氣已不爲個人意志而轉移。他與鄭芝龍二人矛盾的背後隱含著明季文武之争、士大夫階層與海商階層的利益衝突。黄道周可視爲中國古代士人的典型範式,稱之爲文化巨子亦不爲過,值得進行多向度的研究。
关键词:
黄道周;
六經之學;
東林黨;
鄭芝龍;
22.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與《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之關係探微
作者:
陳東輝;
王坤;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清代大學者阮元主持編寫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與日本江户時代學者山井鼎撰、物觀補遺的《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均爲校勘學和經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之名著,後者乃前者之重要參校書目之一。但二者之關係究竟如何,學術界尚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禮記》爲中心,通過較爲詳細的對比和考辨,並選取《禮記》中《考文》所列出的十八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條目,與《校勘記》所校條目進行對比,然後得出如下結論:雖然《考文》乃《校勘記》之重要參校書目之一,並且後者對前者還多有補充、説明及匡正,但《校勘記》並未全面吸收《考文》之成果,同時也存在不少《校勘記》有誤而《考文》正確之處,因此《校勘記》並不能取代《考文》。《考文》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就校勘本身而言,其總體水平一般,令人拍案叫絶之處不多,略遜色于阮元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除了《考文》之外,日本學者還有不少與《十三經注疏》校勘有關的學術成果,中國學者應該注意利用。
关键词: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禮記》;
阮元;
山井鼎;
物觀;
中日文化交流;
23.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國用篇》考察*——從國家的財用積累到賦稅徵收與國計民生
作者:
王啓發;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北宋李覯所著《周禮致太平論》一書早于王安石所著《周官新義》,是宋代“周禮學”和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著作,收入今本《李覯集》①當中,共有五十一篇,包括內治、國用、軍衛、刑禁、官人、教道六大門類。在內容形式上,分別圍繞著上述六類主題,通過簡約地引述《周禮》各職官的職文,或完整或約略地引述東漢鄭玄《周禮注》、唐賈公彥《周禮疏》的解釋性內容,在此基礎上,李覯加以自己的相關議論,並常常附以對歷史上的人物、事件或相關制度等做引申說明以證其說,從而構成了其具有經典詮釋意義的“周禮學”著述,以及關乎道德、政治、經濟、軍事、刑法、吏治、教化等多個方面的思想史篇章,也體現出了李覯相關思想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可以從《周禮致太平論》的整個文本上來考察其所具有的經典詮釋意義和思想史價值。筆者對《周禮致太平論》一書的整體考察和論證,由于篇幅的限制,將分作幾篇論文展開。就本文所分析論述的有關“國用”部份的內容而言,是從國家財用積累到賦稅徵收與國計民生方面的內容,堪稱是中國古典的政治經濟學的篇章。本文通過文本研究上的探源解義和分析歸納,一一展開李覯在“國用”主題下對《周禮》相關內容的引申和發揮所呈現出的多方面主張和思想內涵。
关键词:
周禮致太平論;
經典詮釋;
國用;
政治經濟論;
24.
兩漢北邊防綫變動補釋
作者:
孫聞博;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伴隨族群邊界移動,兩漢北邊防綫不斷變化、調整。武帝時有塞外築城的推進,東漢一世又多弃郡內徙的收縮。西漢、東漢前期,北邊之東北防綫,實際多在漢長城以南的戰國秦長城中段—句注—飛狐—常山—居庸一綫。而東漢北邊之西北防綫變動,則主要向渭水一綫收縮,最終三輔蛻爲邊地。後種情形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個中因由實在蕭墻之內。
关键词:
北邊;
句注-飛狐-常山-居庸;
渭水流域;
弃郡內徙;
25.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記》之校勘成就
作者:
劉瑾輝;
吳秋雅;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記》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範之作,校勘成就突出體現在其校正訛誤、校訂脫衍、標章指辨僞疏等方面。廣取善本,對僞孫奭《孟子注疏》辨明是非,清本正源“。羅列諸家异同,使人讀一本如遍讀各本”。①《孟子注疏校勘記》不僅在校勘學史上影響深遠,也是研究清代孟學史不可或缺的文獻。
关键词: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記》;
孟學研究;
26.
林語堂音韻學體系的基礎--林語堂博士論文《古漢語音韻學》述要
作者:
高永安;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林語堂是我國早期爲數極少的語言學博士,其博士論文《Altchinesische Lautlehre》(古漢語音韻學)近來被發現與稍早的高本漢氏具有不同的出發點,其以古方音爲框架的語音發展史觀,雖然遜于操作性,但是更接近漢語發展的實際。本文結合林氏《語言學論叢》,簡單評述該論文的成果和價值。
关键词:
林語堂;
博士論文;
27.
Abstracts
作者: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作者;
28.
劉基的春秋學思想--以《春秋明經》爲中心的考察
作者:
張宏敏;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春秋明經》是元明之際儒學家劉基的經學代表作,它不僅具有科舉時文“範本”的工具理性意義,而且還有對《春秋》“微言大義”的合理詮釋,從而使之具有了價值理性意義。《春秋明經》所體現的春秋學內涵較爲豐富,既有對天人感應理論的發揮、由禮定名分的闡釋及“聖人惡兵”的儒學立場,還有對“屬辭比事”文法的强調,並揭示出了研讀《春秋》的方法是“以全經貫之”、反對“因一句以求義”的片面之舉。
关键词:
劉基;
《春秋明經》;
春秋學;
經學;
29.
《大學衍義》頻引經典的論述策略--以引《詩經》爲例
作者:
夏福英;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筆者統計,南宋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僅提及和援引《詩經》就達六十二篇(有的詩篇引録不止一次),約占《詩經》總篇幅的五分之一。援引《尚書》達三十篇,占《尚書》總數五十八篇的二分之一强。本文擬以《大學衍義》引《詩經》爲例,來說明真德秀是如何援引和利用《詩經》資料來闡釋“帝王之學”的理論的。
关键词:
真德秀;
《大學衍義》;
《詩經》;
30.
禮的悲劇意識
作者:
吳榮桂;
刊名:
国学学刊
2015年第001期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說明禮的悲劇的方面並不會消滅禮的效能性;相反,這些悲劇的方面能保持禮的長期效率。舉辦禮儀的人重申他們遵從古代的意願,同時他們也了解近代的需要。他們運用脆弱的根基來關心別人;而把禮儀變成一個意願及限制的具體化的認識。本文分爲兩個部分,在第一個部分我會解釋《禮記》;在第二個部分我會把這個悲劇禮論與西方學者的其他禮論作一個比較。
关键词:
禮;
《禮記》;
悲劇意識;
国学学刊的期刊信息
创刊时间:
-
地区:
-
语言:
中文
热门主题:
-
学科分类:
国学学刊的获奖情况
国学学刊的收录情况
国学学刊的投稿信息
期刊官方网站:
点击前往
通讯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邮编:
100872
联系电话:
010-62515652,62514977
邮箱:
guoxue.2020@163.com
购物车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