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驾驶模拟器

驾驶模拟器

驾驶模拟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3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021085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4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MIS/S&A学术交流会议、第八届全国仿真器学术年会、2013年道路交通安全论坛等;驾驶模拟器的相关文献由1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纪国、蔡十华、熊坚等。

驾驶模拟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21085 占比:99.99%

总计:3021400篇

驾驶模拟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彦峰; 陈浩林; 赵晓华; 李海舰; 李振龙; 付强
    • 摘要: 为探究自动驾驶中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对接管行为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搭建自动驾驶接管行为测试平台,设计事故接管场景,基于驾驶次任务(娱乐任务和工作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5 s和10 s)因素组合开发4个事故接管情景,招募被试参与驾驶模拟实验并采集驾驶人的接管行为数据,选择速度、横向偏移、接管反应时间和接管正确时间4个指标衡量接管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速度随着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的降低而降低,接管车辆后的降速幅度随之增大;接管请求时间为5 s时,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对横向偏移具有显著影响;(2)接管请求时间为10 s时,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对接管反应时间具有弱显著性(p=0.056 <0.1),接管反应时间随着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的增加而逐级降低(低沉浸等级=3.94 s;中沉浸等级=3.45 s;高沉浸等级=3.21 s);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对接管正确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5 s时:p=0.031<0.05;10 s时:p=0.019<0.05),接管正确时间随着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的上升而降低;(3)在相同驾驶次任务条件下,接管反应时间随着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的升高而降低,统计结果表明驾驶次任务与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的交互作用对接管反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接管正确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 梁钰; 王渠; 黄盛杰
    • 摘要: 为了解山区公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山区公路仿真环境下,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模拟仿真试验,探讨不同熟练程度驾驶员的视觉行为特性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熟练与非熟练驾驶员在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扫视幅度、扫视速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视觉搜索方面更有技巧,能够快速准确的捕捉大量信息,但需耗费更长的反应时间,也容易采取较为的冒险动作。驾驶经验尚浅的驾驶员在视觉搜索方面显得较为拘谨,感知信息速度慢,获取信息量较少使所需反应时间短,受自身驾驶经验和驾驶水平限制,车辆操控较为谨慎。
    • 林睿
    • 摘要: 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驾驶模拟器有助于车辆产品开发以及驾驶行为研究,驾驶模拟器转向系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使用体验。文章基于车辆转向系统建模法,设计了一款仿真度高,能提供高沉浸感的转向系统,完成了转向系统的整体设计,硬件选型以及软件设计,最后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试验,证明了文章设计的驾驶模拟器转向系统的可行性。
    • 葛冠宇; 王培俊; 李保庆; 付文龙
    • 摘要: 针对传统汽车驾驶模拟器价格昂贵难于普及的现状,研究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自由度汽车驾驶模拟器。对驾驶模拟器的运动平台机构进行了逆解分析,设计了运动和人机交互控制程序。使用Adams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仿真,对比正逆解仿真数据得出驾驶模拟器的运动特性和动力性能,验证了逆解分析的正确性和平台运动的安全性。利用Visual Studio2013和OpenGL图形工具包设计了三个自由度的模拟驾驶实景软件,用户可在三维沉浸立体显示环境下模拟真实驾驶行为,完成对模拟器的人机交互实时控制。进行了物理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能够实时模拟汽车的各种运动,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逼真的驾驶体验。
    • 姬鹏; 黄海威
    • 摘要: 提出了基于dSPACE平台以及管理软件ControlDesk的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的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地缩短无人驾驶项目实施的周期,降低实验成本,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
    • 刘云鹏; 关志伟; 杜峰; 陈强; 张绅; 王铎
    • 摘要: 为减少车辆追尾事故的发生,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驾驶员数据,分析不同车速下的预计碰撞时间阈值。当车辆到达设定的两倍预计碰撞时间阈值时给予警示,若驾驶员始终不介入,到达预计碰撞时间阈值的1.5倍后启动制动提醒,到达预计碰撞时间阈值后会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输出不同的期望制动减速度。与传统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做对比,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策略,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最后使用快速控制原型测试平台进行试验验证,结合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文章中提出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减速度及制动完成后的车距更小,驾驶员的舒适性更好。
    • 黄腾; 何通
    • 摘要: 针对驾驶模拟器转向系统相对实车缺乏路感反馈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路感模型,实现了转向系统摩擦动态特性描述和路感模拟。首先基于dSPACE和Carsim搭建驾驶员在环数据采集平台,实现驾驶模拟器控制器局域网(CAN)通信配置。采集真实驾驶员实时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完成NARX路感模型构建。最后对路感模型进行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路感模型可以有效实现路感模拟功能。
    • 牛增良; 孟德宇; 王光耀
    • 摘要: 为研究驾驶人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心理负荷特性,选取心率增长率和低频段心率变异性频率值(心率变异性LF值)作为驾驶人应激生理变化的评价指标,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的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情况,筛选出典型行人事故场景,在驾驶模拟器上实现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速和应激反应距离条件变化时,驾驶人的心率增长率等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性变化.
    • 摘要: 近期,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和AVL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人员通过将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雷达测试系统集成到AVL DRIVINGCUBETM驾驶模拟器中,为基于雷达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在环仿真测试创造了全新的可能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成并测试各种复杂的驾驶场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