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动仪

眼动仪

眼动仪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44543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人类工效学、国际新闻界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图象图形联合学术会议、2012JMS中国营销科学博士生论坛、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等;眼动仪的相关文献由7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芳、方卫宁、杨东杰等。

眼动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4543 占比:99.95%

总计:444774篇

眼动仪—发文趋势图

眼动仪

-研究学者

  • 陈芳
  • 方卫宁
  • 杨东杰
  • 杨运兴
  • 高波
  • 姚永杰
  • 时粉周
  • 李科华
  • 王庆敏
  • 郑伟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琳; 段晓琴
    • 摘要: 随着红外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眼动仪作为一种实用性设备出现在众多机构中,在阅读、图画观看、广告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眼动仪也被用于外科医学教育领域,但国内研究较少。本文着重从技能评估、技能培训、外科器械的优化设计三个维度对眼动仪在外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外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工交叉研究新思路的探索提供参考。
    • 梁钰; 王渠; 黄盛杰
    • 摘要: 为了解山区公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山区公路仿真环境下,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模拟仿真试验,探讨不同熟练程度驾驶员的视觉行为特性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熟练与非熟练驾驶员在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扫视幅度、扫视速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视觉搜索方面更有技巧,能够快速准确的捕捉大量信息,但需耗费更长的反应时间,也容易采取较为的冒险动作。驾驶经验尚浅的驾驶员在视觉搜索方面显得较为拘谨,感知信息速度慢,获取信息量较少使所需反应时间短,受自身驾驶经验和驾驶水平限制,车辆操控较为谨慎。
    • 魏家航; 吕晨燕; 张赓华; 于澎铮; 杨佳赫; 段晓琴
    • 摘要: 眼动仪作为一种简便可靠、能实时追踪并分析受试者眼球移动情况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眼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也给临床诊疗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目前,眼动仪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其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神经康复策略的探索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姚竞争; 张阳; 孙洪源; 孙彦刚
    • 摘要: 为优化邮轮舱室采光及舷窗造型,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探究适宜的采光舒适度及舷窗造型的影响因素。以相应规范为基础,结合人机工程学测定人在舱室中的采光舒适度范围;应用眼动仪提取影响舷窗设计风格多的造型要素进行快速建模,通过量表及问卷建立邮轮舷窗造型与感性语汇间的关系,结合语义曲线图与语义空间分布图进行样本分布展示。通过实验得出当室内照度在500~1 000 lx时可以更好的让乘客感受到舒适感;以眼动仪测定了舷窗的4个边角是影响其设计风格的最大因素,并以舷窗造型样本与感性语汇构建了舷窗造型设计评价体系。为邮轮舱室的舒适采光提供了一定的取值范围,为邮轮舷窗造型符合舱室整体风格提供了参考。
    • 邵力民; 芦轶男; 王晖宇
    • 摘要: 文章运用TEA CAPTIV桌面端眼动仪分析了作者在现场拍摄的里院建筑图片,研究目的是了解在无意识的状况下,人们是如何看里院建筑的,掌握视线追踪的轨迹、注视点,得到视线量化数据。通过解读数据,对里院建筑特色再认识、再发现,以便形成里院建筑修缮改造的依据。
    • 张志芸; 李琦玮; 项晓慧; 方嘉佳
    • 摘要: 目的脑电图分析技术作为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实际脑电图教学中带教水平存在差异,教学缺乏个性化,考核形式不能有效适应临床环境,造成实际培训效果差强人意。方法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原理构建数字化脑电图技能教学课程,将专家解释脑电图的搜索模式叠加在授课视频中,基于学员学习中的眼动行为进行评估和反馈,最后结合眼动行为和理论成绩进行考核。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结合眼动行为的新型教学引入专家的注视和搜索策略模式以引导注意力,授课中的眼动行为反馈有助于网络授课的教学质量,构建教学者与学员之间的有效交互,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员解释脑电图的能力。结论本次眼动仪在临床训练、能力评估和反馈的应用,提高了临床脑电图的教学效果,为未来探索有助于促进学员自身发展的新型脑电图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 马良飞; 何蓬莉; 曾西西; 王蕊; 尹翎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下肢机器人训练,改良组采用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眼动/平衡训练技术、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可穿戴设备、远程诊疗的下肢机器人。两组干预9周,观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BBS评分、MBI指数评定,9周后两组在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改良组在FMA评分、BBS评分、MBI指数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方面,9周后两组在Holden分级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改良组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机器人多任务步态训练平台,能够实现视听多感官、多通道刺激和训练,通过眼球运动捕捉建立自适应算法;并在传统下肢机器人的步态参数采集基础上,融入表面肌电系统和近红外光脑成像系统的肌电参数、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进行多指标的同步监测,最终实现具有自适应功能、可调整、优化、可更新训练方案的智能技术,提高干预疗效。
    • 朱达仁; 王梓琪; 宋震; 李正超; 李晓寅; 陈淑莲; 陈旭义; 王振国
    • 摘要: 详细阐述了眼电图设备、巩膜接触镜、瞳孔-角膜反射眼动仪等各种眼动分析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眼动分析设备在抑郁症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眼动分析设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眼动分析设备将会在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干预、疗效分析等诸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 杨振清; 吕钰卓; 林春丹; 周广刚; 邵长金
    • 摘要: 分光计是基础物理实验很重要的精密光学测量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单色光波长测量,固体折射率测定及超声光栅测声速等综合性实验中。分光计的熟练调节是这些综合性实验的前提。分光计的调节很能反映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际操作中,由于分光计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针对大学低年级的本科生而言,学生在调节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多数同学不能在30 min内顺利完成调节。为实现分光计调节实验的精准教学,利用最先进的眼动仪开展实验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将分光计的调节分为目镜调节、望远镜光轴方向调节和平行光管调节三个阶段,利用眼动仪得到的操作者注视热点图、轨迹图和眼动数据,得出三个阶段的难易程度,并分析每个阶段的调节特点。通过对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试做实验、正式实验和指导后实验中的注视特征,发现学生在分光计调节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特点,从而为建立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提供指导。
    • 栗战恒
    • 摘要: 斜视、近视伴有斜视会导致用户眼球发生形状畸变,眼病用户的眼球与视线估计中眼球参考模型的差异导致基于固定模型法得到的视线位置与用户实际视线位置不一致,这影响了视线跟踪的数据精度。为了校正斜视、近视伴有斜视等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动跟踪数据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眼球模型的眼动跟踪数据校正方法。结合视线跟踪技术中常用的视线标定流程,通过对斜视、近视伴有斜视眼部疾病引起的眼球几何变化进行分析,推算眼病用户眼球与视线跟踪算法中眼球模型之间的系统偏差,根据眼球模型偏差计算眼动数据偏差,将得到的数据偏差用于眼动跟踪数据校正,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户眼球发生形状畸变时其眼动数据偏差与眼病程度和用户观察位置密切相关,用户的眼动数据偏差可能由于近视、斜视程度以及观察位置的不同而产生抵消或增大。经该方法校正后的眼动数据偏差稳定在±24 pixels(0.56°)范围内,比校正前降低了73.10%,并可以纠正眼动跟踪的建模误差,有望成为一种校正眼疾病人群眼动数据的简单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