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康复

神经康复

神经康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17949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等;神经康复的相关文献由1299位作者贡献,包括季林红、张通、公维军等。

神经康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7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7949 占比:99.65%

总计:118362篇

神经康复—发文趋势图

神经康复

-研究学者

  • 季林红
  • 张通
  • 公维军
  • 张军
  • 张志娟
  • 张静
  • 苗海燕
  • B·哈里斯
  • O·麦卡锡
  • 亚当·穆拉托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梦雅; 朱庆华; 姜波; 贾艳露; 李慧; 张振香
    • 摘要: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面部肌肉,同时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总疗程4~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结果2组H-B量表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4.6±0.8)分,治疗后(2.6±0.7)分;实验组治疗前(4.9±0.7)分,治疗后(1.7±0.7)分。2组Portmann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4.4±2.7)分,治疗后(13.7±3.0)分,实验组治疗前(3.5±2.4)分,治疗后(17.9±2.3)分。治疗后2组H-B分级评分均降低、Portmann评分均提高,但对照组H-B分级评分高于实验组,Portmann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H-B分级评分及Portmann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愈率为45%,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可诱导26块面部表情肌产生正确运动反应,促进面肌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效改善体征,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 谢涛波; 钟纯正; 符尧天; 王国卿; 米东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递质水平,采用脑灌注CT检查脑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值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vs.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和重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 魏家航; 吕晨燕; 张赓华; 于澎铮; 杨佳赫; 段晓琴
    • 摘要: 眼动仪作为一种简便可靠、能实时追踪并分析受试者眼球移动情况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眼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也给临床诊疗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目前,眼动仪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其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神经康复策略的探索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孟繁泰; 张琳琳; 吴文来; 斯钦图
    • 摘要: 近年来,有关环境影响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康复理念、技术特别是动物实验结果的最新报道,使环境因素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技术充满希望。研究显示,丰富环境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动物多种功能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训练不需特定物理治疗方式,安全性高,康复效果显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可喜的效果。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收录的与丰富环境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陈晓娜; 鲁冬梅; 温春娣; 曾科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122例神经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随机双色乒乓球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6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自理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认知评定成套测验评定表(LOTCA)]及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结果:干预后不同时间,护理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MBI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护理组LOTCA中知觉、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护理组WHOQOL-BREF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神经康复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强自理能力。
    • 许嘉月; 蔡桂元; 兰月
    • 摘要: 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安全无痛、操作简单等优点,日益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各领域。本文基于近年来发表的TM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成果,对TMS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和吞咽障碍、脊髓损伤、帕金森、抑郁症中的应用现状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当前TMS在神经康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应用前景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TMS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严彬; 欧阳芸; 黄晓虹; 施莺莺; 王晓宁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早期和长期临床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术中IONM的CSM患者42例,依据术中电位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术中电位改善组(A组)17例和术中电位改善不明显组(B组)25例。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m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症状持续时间、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评分)及mJOA评分和手术时间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A组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周,A组患者mJOA评分高于B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P=0.016)。术后12个月,A组和B组m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0,P=0.245)。结论IONM是CSM手术预后预测的重要监控方式之一,对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有确切预测价值,但术后长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较弱。
    • 祁晓媛; 宋宁; 顾平; 杨旭
    • 摘要: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最终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前庭康复机制、康复前评估、方案制定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陈杏; 冯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3例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2组均行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基于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统计两组并发症、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值、病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结果研究组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GO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出院时研究组NIHSS、ADL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出院1个月时研究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1%较对照组15.79%低,护理满意度92.98%较对照组80.36%高(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可减少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 李校堃; 刘旭; 刘建华; 饶志恒; Yongde Luo; 陈轲扬; 张通
    • 摘要: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