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5102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环球中医药、生理科学进展、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等;神经可塑性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进胜、余剑、孙久荣等。

神经可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5102 占比:99.70%

总计:105417篇

神经可塑性—发文趋势图

神经可塑性

-研究学者

  • 曾进胜
  • 余剑
  • 孙久荣
  • 廖维靖
  • 何宗宝
  • 冯晓源
  • 卢英俊
  • 吴生兵
  • 吴馥梅
  • 唐晓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理; 李晶晶
    • 摘要: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高发的运动障碍疾病,运动干预影响PD大脑活动和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机制未明。综合现有基于坐标点的功能性脑成像随机对照实验,可提供运动干预对PD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综合证据。方法:基于关键词在Medline,Embase,Cochrane,PsycINFO,PubMed等数据库其检索到以613篇文献,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10篇,样本量共计137人。运用Ginger AL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计算每个脑区跨实验激活的可能性。结果:运动干预影响PD脑区激活的坐标点共71个,计算得出14个激活峰值点:包括左右大脑内侧额叶,左右小脑前叶、基底节;左半球颞中回、中脑;右半球扣带回、梭状回、舌状回、额下回和中央后回。结论:运动干预显著激活了与PD核心病理性损伤的脑区以及运动执行控制相关脑区。运动干预在脑激活层面有益于PD患者神经可塑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多个脑区协同变化的结果。
    • 祁克明; 李叶; 林可欣; 张家源; 卢伟; 魏艺聪
    •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比较分析迷迭香酸(RA)与氟西汀(FLU)治疗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抗抑郁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TCMSP、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等数据库筛选RA和FLU潜在靶点,以“depression”“depressive disorder”“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为关键词,从TTD、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潜在作用靶点,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PPI网络,并计算各靶点Dgree值,得到排名前15的靶点,进行MCODE聚类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对RA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药物作用于疾病的可能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RA与抑郁症交集靶点63个,FLU与抑郁症交集靶点45个,二者抗抑郁的共同靶点7个,Dgree排名前15的靶点仅有IGF1为共同靶点。MCODE模块分析得到2个RA的核心基因模块和4个FLU的核心基因模块。分子对接表明RA与其关键靶点蛋白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GO功能注释表明RA和FLU主要通过调节代谢、对刺激的反应、信号传导、生化活性、细胞膜外围、线粒体、神经元、液泡、受体结合、酶结合、核苷结合等发挥作用。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A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FLU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cAMP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神经营养因子信号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RA的HUB基因主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发挥抗抑郁作用,而FLU的HUB基因主要通过调节单胺能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发挥抗抑郁作用。说明二者的抗抑郁机制有着很大差异,提示RA与FLU可能通过联合用药发挥更好的抗抑郁效果。
    • 尹丽琴; 汤长发; 罗伟强; 陶霞; 李范玲; 李军
    • 摘要: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rs,NFs)、β-淀粉样蛋白(β-amploid,Aβ)、Tau蛋白及海马亚区体积的影响。方法:将25名健康老年人和25名MCI老年人分别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对运动组进行20周多模式运动干预,评估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海马亚区体积萎缩率,配对比较干预前后各类指标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干预后MCI运动组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及逻辑记忆水平显著提高(P<0.01);(2)MCI运动组Aβ_(1-42)含量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Tau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运动组NFs水平显著提高(P<0.01);(3)运动组左侧海马安蒙氏角1区(LCA1)(P<0.01)、左侧海马齿状回(LDG)(P<0.05)萎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认知功能变化与LCA1、左侧海马安蒙氏角4区(LCA4)萎缩率及Aβ_(1-42)、Tau蛋白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NFs变化显著呈正相关。结论:多模式运动可改善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对老年人MCI有一定的恢复治疗作用,对逻辑记忆、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可通过增加外周血清中Aβ_(1-42)含量,降低Tau蛋白含量,提高NFs水平,延缓海马CA1、CA4及DG亚区的萎缩。
    • 苏薇(译); Xue X; 何成奇(主译)
    • 摘要: 在首次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后,高达40%的人踝关节损伤会复发,称为踝关节外侧不稳(LAI)。正如研究人员发现的那样,神经可塑性可以发生在肌肉骨骼疾病中,本研究评估了与踝关节外侧不稳相关的大脑形态学差异。研究对象为35例单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和35例无踝关节损伤史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大脑核磁共振(MRI)扫描。
    • 赵京都; 张皓
    • 摘要: 近年来,研究发现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不仅参与运动的计划、启动和执行[1],还参与语言的处理及精神疾病的调节[2,3],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4]、脑电图[5]等神经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手段探索SMA与多种功能相关的可塑性机制。
    • 赵香婷; 杜英杰; 刘爽
    • 摘要: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大多是基于经典“单胺假说”研发的,普遍存在起效延迟、有效率不高、损伤认知等缺陷。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发现,5-羟色胺(5-HT)能致幻剂具有改善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潜能。本文重点围绕5-HT能致幻剂对神经可塑性、炎症反应和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综述了其抗抑郁的可能机制,为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孙金梅; 张成杰; 李尧; 陈彬
    • 摘要: 目的:探讨规律胡须刺激是否可改善小鼠桶状皮质(Barrel Cortex)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并从神经可塑性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梗死组和胡须刺激组,每组20只。胡须刺激组在小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后第3天开始给予规律胡须刺激(15 min/次,3次/d,共12 d)。3组小鼠均在造模后3、7、14 d进行贴纸去除试验;造模后14 d进行HomeCage行为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SPY)-1、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丝(N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纤维。结果:脑梗死造模后3、7、14 d,脑梗死组小鼠的贴纸感知时间和贴纸去除时间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造模后7 d,胡须刺激组小鼠的贴纸去除时间短于脑梗死组(P<0.05);造模后14 d,胡须刺激组小鼠的贴纸感知时间和贴纸去除时间均短于脑梗死组(均P<0.05)。HomeCage行为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和胡须刺激组小鼠活跃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均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胡须刺激组小鼠活跃性指标均明显提高,不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14 d,小鼠脑梗死灶周围SYP-1和GAP-43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给予胡须刺激后上调更加明显(均P<0.05);梗死灶周围NF的表达明显下降,给予规律的胡须刺激可逆转该改变(P<0.05)。免疫组化化学染色结果提示梗死灶周围NF形态紊乱,而胡须刺激后NF排列紊乱现象明显改善,染色强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规律的胡须刺激有助于改善小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推测部分机制与梗死灶周围SYP-1、GAP-43和NF等参与的神经可塑性有关。
    • 李校堃; 刘旭; 刘建华; 饶志恒; Yongde Luo; 陈轲扬; 张通
    • 摘要: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谢露露; 姚宝珍
    • 摘要: 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是一种分泌蛋白质,可在发育过程中控制神经祖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成。研究发现,海马是学习和记忆中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域,SHH在海马神经元回路的形成和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介导海马神经的发生和突触的可塑性调节。海马神经元树突中SHH受体的激活是跨神经元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该信号通路可加速轴突的生长并增强谷氨酸从突触前末端的释放。SHH信号通路转导受损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相关疾病(如自闭症、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生。因此,控制SHH信号通路转导,如使用SHH通路抑制剂或激动剂可能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治疗。综述了SHH信号通路的海马神经可塑性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相关疾病中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HH信号转导受损导致的海马神经受损和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
    • 翁孝琴; 薛山; 罗彬彬; 陈佐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PSD-95 mRNA表达与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在64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大鼠中随机选择16只作为对照组,余48只大鼠作为模型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大鼠给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制备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抑郁+生理盐水组和抑郁+舍曲林组,每组16只。抑郁+舍曲林组大鼠每日灌胃舍曲林5.8 mg·kg^(-1),抑郁+生理盐水组大鼠每日灌胃生理盐水5.8 mg·kg^(-1),均干预4周;抑郁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记录并比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摄入量及运动总距离。采用Y迷宫实验和巴恩斯迷宫实验检测对照组、抑郁组、抑郁+生理盐水组和抑郁+舍曲林组大鼠的认知功能,然后处死大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摄入量、运动总距离均少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抑郁+生理盐水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少于对照组,错误反应次数多于对照组,总潜伏期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抑郁+舍曲林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多于抑郁组和抑郁+生理盐水组,错误反应次数少于抑郁组和抑郁+生理盐水组,总潜伏期反应时间短于抑郁组和抑郁+生理盐水组(P0.05)。抑郁组、抑郁+生理盐水组大鼠第1、2、3、4天进入目标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抑郁+舍曲林组大鼠第1、2、3天进入目标洞时间短于抑郁组和抑郁+生理盐水组(P0.05)。抑郁组与抑郁+生理盐水组大鼠第1、2、3、4天进入目标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抑郁+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舍曲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抑郁组和抑郁+生理盐水组(P0.05)。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表达水平与大鼠在Y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5),与错误反应次数呈显著负相关(r=-0.581,P<0.05)。结论舍曲林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的表达量,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 mRNA的表达与大鼠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