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动技术

眼动技术

眼动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轻工业、手工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83960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应用心理学、人天科学研究、人类工效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科技引领产业 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第九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第三届中国Web智能、第三届中国粒计算联合会议(CRSSC-CWI-CGrC’2009)等;眼动技术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胜富、易莉、栗觅等。

眼动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3960 占比:99.96%

总计:284064篇

眼动技术—发文趋势图

眼动技术

-研究学者

  • 吕胜富
  • 易莉
  • 栗觅
  • 王乾东
  • 钟宁
  • 于伟昌
  • 任延涛
  • 何雯
  • 侯明
  • 刘亚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若驰
    • 摘要: 以电影主要消费者群体与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消费者与设计者在同一海报内各元素间的关注程度与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实验者视觉轨迹也会集中在主要的这几个信息点上移动,轨迹并非为圆形或其它较有规律的视觉图形,轨迹一般基于实验者对目标认知的卷入程度不同而生产;卷入程度较低的消费者多为详细阅读,目光持续较长时间的关注一小部分,视觉轨迹较为单一.
    • 周树青; 刘福临; 侯立; 张昕; 魏宁; 洪琴; 池霞; 禹东川; 童梅玲
    • 摘要: 目的探索正常儿童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特征及规律,为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0个月~6岁的正常儿童540名,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建立面孔注视偏好的眼动范式,通过Tobii Eye Tracking眼动仪捕获儿童的眼动数据,分析目标区域注视率和首次注视区。结果在多个面孔注视范式中,2.5岁以下儿童对女性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儿童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4岁以上儿童对儿童面孔的注视率显著高于对女性和男性面孔的注视率;从女性、儿童、男性面孔年龄注视轨迹看,女性面孔与儿童面孔注视率的交叉点出现在2.5~3岁,而男性面孔注视率始终低于女性和儿童面孔注视率。在单个面孔注视范式中,所有年龄组在注视女性和儿童面孔时,首次注视区为眼区,而男性面孔的首次注视区则是嘴区;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的眼区注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儿童对女性、儿童、男性面孔不同区域的首次注视呈现的轨迹趋势平稳,对女性和儿童面孔,眼区>嘴区>额区>鼻区;对男性面孔,嘴区>眼区>额区>鼻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对不同面孔和不同区域表现出注视偏好,并呈现出年龄的一些特征和规律,这可为早期识别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参考依据。
    • 李丹丹; 刘运娟; 高晓平; 陈东生
    • 摘要: 以台湾高山族织锦纹样为研究对象,挑选出12种具有代表性的菱形纹样作为实验样本,基于视觉评价原理,从客观角度利用眼动技术测试被试者对纹样色彩搭配的视觉注视行为,并结合主观问卷调查结果,研究被试者对台湾高山族织锦纹样色彩搭配的喜好。结果表明,被试者更偏爱黄黑白、红白、黑白色彩搭配的台湾高山族织锦纹样,该研究可为台湾高山族织锦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提供参考。
    • 张蔚; 刘洋
    • 摘要: 为揭示非英语专业学生视译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负荷、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利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测后访谈法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视译The Economist节选文章的眼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视译过程中认知负荷具有高度的词法与句法依赖性。词法方面包括与理解语料主旨大意相关的词、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抽象词汇、涉及到隐喻用法的词、容易造成混淆的时间词和数词;句法方面主要是某些用法复杂的连词引导的从句。结论:眼动追踪技术与视译过程的融合,能够优选视译过程呈现方式。
    • 成思哲; 冯博; 王胤丞; 黄微; 隋佳汝; 武圣君; 吕静; 刘旭峰
    • 摘要: 目的采用视线追踪技术采集与分析焦虑障碍高危人群的眼动特征,为军队心理选拔及多质融合理论提供客观行为学指标支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被试83人,其中焦虑障碍高危组29人,焦虑障碍组24人,健康人群组30人。通过在部队医院评估临床就诊患者与社会招募的方法,严格按照入组标准纳入受试人群,使用Tobii Pro X3-120仪器采集受试者在作答自陈式问卷时的眼动轨迹,采用单因素三水平重复测量设计,分析焦虑障碍高危人群在自陈式问卷作答时的眼动特征。自陈式问卷选用具有焦虑预测性的军事应激反应性焦虑预测量表。结果焦虑障碍高危人群与焦虑障碍患者在进行自陈式问卷作答时与健康人群相比具有更多的注视点个数(P<0.01),更长的注视时长(P<0.05),更多的回视个数(P<0.01)。结论焦虑障碍高危人群不满足诊断为焦虑障碍的标准,但在临床上易诱发为焦虑障碍,其眼动特征与健康人群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眼动特征,为多质融合理论提供客观行为学指标,在未来人员选拔与临床评估中具有前瞻意义。
    • 邢辰; 彭波; 辛伟; 朱霞; 苗丹民
    • 摘要: 目的采用眼动技术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特点。方法以人格测验量表经设计形成眼动实验平台材料,并根据测验题目的长短、复杂度进行分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异常组,某校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被试人格测验中行为学表现与眼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常组在整体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以题目长短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单位眼跳幅度上产生交互作用。以题目复杂度为区分,异常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单位注视点时间和回溯率上产生交互作用。同时,随着题目复杂度提升,两组均显示出更高的题干回溯率和更长的选项区驻留时间,但异常组相较对照组变化趋势更弱。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较正常群体,在进行人格测验过程中,表现出了对材料长短与复杂度相对较弱的认知调控敏感性,这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症状相吻合。眼动技术可以提供经典测量方法无法提供的检测过程指标,为人格测验提供了认知神经的客观评估手段,也为多质融合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 晏笑莹
    • 摘要: 在落实新文科建设、实现学科创新发展的形势下,眼动技术使哪些领域成为交叉研究的重点,同哪些方法融合等成为语言前沿研究迫切关心的问题。为此,对近20年来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的语言眼动文章进行梳理,探讨眼动技术在语言研究中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研究主要发现:二语习得、翻译、修辞语言加工、语言测试、语言康复训练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成为语言交叉研究的新兴领域;近些年来,学者开始将眼动技术与其他实验技术(如ERP、fMRI、fNIRs和TMS等)结合来,更加全面地探讨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 唐晓雨; 崔鑫忠; 高敏; 袁梦莹
    • 摘要: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有研究表明Pip-and-Pop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感觉整合,那么Pip-and-Pop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2)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对侧条件没有发现Pip-and-Pop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Pip-and-Pop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Pip-and-Pop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 闫红玲
    • 摘要: 为设计满足使用者偏好的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配色,提高配色效率,获取常用配色区域组合,提取常用色相,利用眼动技术得到了专业设计人员和使用者对不同配色区域组合的测试数据,并分析获取不同配色区域的组合偏好,为后续配色优化提供依据。
    • 李普红; 王畅; 李钰生; 王凤瑶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形式地面灯光警示系统对低头族人群的警示效果,设计眼动实验,分析现有的地面灯光中红、黄不同光色及闪烁、常亮不同形式对低头族警示作用的差异性,寻找警示作用更好的灯光颜色和形式。在受控实验室下,模拟四种常见的地面灯光设定,被试人员佩戴眼动仪,在灯光干扰下执行手机分心任务。针对获得的眼动数据,通过分析注视点热点图分布、AOI(Areas of Interest)总注视次数多少、AOI总访问次数多少以及主观数据分值大小,对比不同灯光设定形式组合对被试的警示效果。结果表明:黄色闪烁性灯光对被试的警示效果要强于其他灯光形式。因此在地面灯光警示系统设计中,闪烁性的黄色灯光对低头族的警示效果更好,能够更好的提高低头族过街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