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瞳孔直径

瞳孔直径

瞳孔直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911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动物学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儿童视觉发育保健及弱视斜视防治学术会议、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第四届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瞳孔直径的相关文献由82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艺、吕帆、李世武等。

瞳孔直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911 占比:98.78%

总计:20157篇

瞳孔直径—发文趋势图

瞳孔直径

-研究学者

  • 徐艺
  • 吕帆
  • 李世武
  • 孙文财
  • 王宁利
  • 铁兴华
  • 陈妍鹏
  • 余翔
  • 凌宁
  • 卿国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婧荣; 齐宏娇; 毕辉云
    • 摘要: 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群出入口段是行车风险较高的路段,隧道出入口段的“黑白洞效应”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显著,为了研究该路段的驾驶员瞳孔大小随着与隧道洞口距离的变化情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了10名男性驾驶员在雅康高速公路喇叭河隧道群路段行驶的瞳孔直径数据,分析了该隧道群路段各个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瞳孔直径大小变化数据,采用统计检验和多元线性模型的方法得到了隧道群路段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瞳孔直径预测模型。试验表明:在隧道群不同隧道的入口段,驾驶员瞳孔直径呈现后倾向“W形”波动趋势,在出口段则呈现后倾向“M形”波动趋势,在隧道前后的基本路段,驾驶员瞳孔直径处于2.8~3.5 mm,适应隧道内暗环境后驾驶员瞳孔直径则维持在4.0~5.0 mm。全覆盖设置遮光棚洞时,有利于短间距相邻隧道的平稳过渡,减小了驾驶员明暗适应过程中心理负荷波动程度。
    • 赵郁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照试验定量说明了隧道出入口的遮阳棚对驾驶人明暗适应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遮阳棚,有遮阳棚条件下的驾驶人瞳孔直径变化速度快,所需的明暗适应时间短。在隧道出入口设置遮阳棚能显著改善驾驶人的明暗适应能力。
    • 包逸帆; 王明年; 秦鹏程; 陈湛文; 韩常领; 严涛; 陈劲宇
    • 摘要: 为研究隧道进出口路段驾驶员明暗适应的特性及遮阳棚对明暗适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文章依托紫荆隧道(无遮阳棚)及巴朗山隧道(有遮阳棚)进行驾驶试验,以驾驶员瞳孔直径及其变化速率为研究参数,分析遮阳棚对隧道进出口路段明暗适应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暗适应过程90%以上发生在洞内段,明适应过程54.61%以上发生在洞内段;在隧道进口段暗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84%,通过遮阳棚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3.58%;在隧道出口段明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8.75%,通过遮阳棚的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9.97%。
    • 廖芙蓉; 杨磊; 曾波; 鲍雨萌
    •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后患者瞳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DR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2000例(2000眼)。比较不同性别、年龄、DR病程(0~5、6~10、11~15、16~20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8.4%、8.5%~13.4%、>13.4%)、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增殖期、非增殖期)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并分析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HbA1c水平与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无关(P>0.05);糖尿病病程0~5、6~10、11~15、16~20年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逐渐延长,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增殖期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长于非增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0~5、6~10、11~15、16~20年患者的术后瞳孔直径逐渐缩短,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增殖期患者的术后瞳孔直径短于非增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例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与糖尿病病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术后瞳孔直径与糖尿病病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00例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P<0.05)。结论白内障术治疗DR合并白内障后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与糖尿病病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术后瞳孔直径与糖尿病病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糖尿病病程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是患者的术后散瞳时间和瞳孔直径的影响因素。
    • 孙荣; 袁均; 李欣; 张勇
    • 摘要: 患者女性,18岁,高中生。因“发现左眼视力下降半月余”来我院检查。既往史:否认特殊疾病史。家里有养猫史,但患者否认密切接触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6加镜-4.00 DS矫正0.8,左眼视力0.02,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32 mmHg。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散在灰白色KP,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
    • 李欣月; 刘宏艳; 王雪琴; 李加林; 王笃明; 杨振
    • 摘要: 为了更加客观系统评估消费者对于真丝类织物的偏好度,本研究从审美情绪入手,利用心理生理学实验,尝试构建真丝类织物偏好度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步验证了多维生理行为指标在区分消费者真丝类织物偏好度上的敏感性,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主观偏好度较低的试样,消费者在欣赏主观偏好度较高的试样时,瞳孔直径、心率变异性以及身体姿势等生理行为指标会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审美愉悦感和放松感增强,并出现趋近效应。因此,真丝类织物的设计和评估可以结合多维度生理行为指标,提高对消费者偏好的洞察。
    • 吴淋; 陈嘉妮; 凤强强; 李亚松; 王佳音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改良Rotterdam CT计分、双侧瞳孔直径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2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58例sTB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双侧瞳孔直径及对患者头颅CT图像行改良Rotterdam CT计分,分两次计分:入院时CT影像的计分和入院后第1天复查CT影像后的计分,用以预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改良Rotterdam CT计分及双侧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3~5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改良Rotterdam CT计分均高于GCS评分6~8分患者,双侧瞳孔直径均大于GCS评分6~8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otterdam CT计分、瞳孔直径与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改良Rotterdam CT计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可信区间(0.79,0.96);入院后第1天改良Rotterdam CT计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5%可信区间(0.96,1.00)。患侧瞳孔直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可信区间为(0.71,0.92);对侧瞳孔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可信区间(0.72,0.95)。结论:改良Rotterdam CT计分、双侧瞳孔直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及评估预后。
    • 杨思琪; 李艳; 郑金琳; 于昊扬; 罗二平; 汤池; 武圣君; 谢康宁
    • 摘要: 目的探究大脑内部对于不确定度的表征。方法首先,构建表征不确定度的实验范式——“卡牌预测任务”,并用信息熵来度量任务中由不确定度带来的信息量;其次,记录该任务下的真实瞳孔数据并分析;最后,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对该认知任务进行建模,通过贝叶斯推断和变分消息传递算法计算出预测误差,并得到模拟蓝斑放电率。结果本研究证实了不确定度越高,瞳孔直径扩张越大,模型中预测误差值越大,此时的蓝斑活动表现为短暂的、簇发状的、相位放电模式。预测误差和蓝斑放电概率随信息熵的变化而变化。结论大脑对于不确定度的表征是通过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跟踪到不确定性造成的预测误差来实现的,同时大脑对不确定度的表征反映了大脑内部对信息量的处理。
    • 秦渊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4月~2022年3月就诊的200例(400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200只眼)给予白天全天佩戴矫单焦点框架镜,观察组100例(200只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01%低浓度阿托品治疗。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屈光度、瞳孔直径、调节幅度、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眼轴长度和等效屈光度的增加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瞳孔直径增加差值、调节幅度减少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框架眼镜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其疗效优于单用框架眼镜治疗。
    • 罗妍; 罗武强; 陆鹏飞; 毛合娟; 韦蝶凤; 黄燕燕
    • 摘要: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10/2018-11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眼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联合组60眼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a测定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屈光度、眼轴、调节幅度、亮瞳直径、暗瞳直径、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BUT),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DVA和BCNVA组内和组间均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等效球镜度均明显进展(P0.05),但治疗后联合组调节幅度显著下降,亮瞳和暗瞳直径显著增加(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26.7%vs 15.0%,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可协同增强青少年的近视控制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