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欧洲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3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天风、现代交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12年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五届学术年会等;马丁·路德的相关文献由33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纯洁、周施廷、朱孝远等。

马丁·路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69.5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61%

专利文献>

论文:143 占比:28.83%

总计:496篇

马丁·路德—发文趋势图

马丁·路德

-研究学者

  • 林纯洁
  • 周施廷
  • 朱孝远
  • 刘瑜
  • 王艾明
  • 雷雨田
  • 刘兴仕
  • 孙立新
  • 袁庆和
  • 郑如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裕生
    • 摘要: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不仅主导了其宗教改革运动,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启蒙哲学。他的神学思想通过否定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神职阶层对属灵阶层的垄断,在确立了每个个人在属灵方面的平等地位的同时,把人从“单位”与“类存在”中解放出来,使人在神一人关系中成为能够且必须独自面对神,因而是不可被替代、被代表的个体;通过区分属灵的自由与属世的自由,在否定了属灵的自由意志的同时,承认并确立了属世的自由意志;而在构成其神学思想要义的“因信称义”学说里,通过确立“信”的绝对优先性,在把人从过去与一切传统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把一切传统置于重估与成全的境地,从而确立了个体在实现一切转向与革新中的本位地位。无论是属灵上的平等,还是个体的自由与本位地位,以及把一切传统都置于重估地位的思想,都是整个启蒙哲学以自觉的方式所要确立的要义。
    • 摘要: 德国的媒介历史,自马丁·路德的时代已经开启。活字印刷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电视将竞选演讲变成荧屏直播的舞台,如今推特又成了政治人士借助媒体力量所使用的新工具。一方面,就同一地区而言,不同时代对媒体的使用,体现了对媒体的不同理解。
    • 姜守明
    • 摘要: 回望过去,反观历史,这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也是理性的表征,人类就是在不断鉴古知今中走向明天的.就近代早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来看,不论是人文主义者,还是新教神学家,无疑都具有强烈的复古色彩.这实际上是他们从历史经验中寻求思想解放、构建世俗民族国家合法性的重要表现.将宗教改革建立在因信称义神学的支点上,并不是马丁·路德的突发奇想,而是他对使徒保罗福音信仰的认知结果.为了纠正中世纪罗马教会对因信称义教义的严重偏离,路德斗胆去挑战主权,抨击了天主教神学主张的因律称义论或善功称义说,这不仅从表象上回归了原始基督教的福音教义,而且突破了天主教会的枷锁,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信神的奴役制,从而"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为欧洲的宗教多元化和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
    • 肖剑
    • 摘要: 马丁·路德"两个国度"学说的提出与他对圣经的研读密不可分."两个国度"学说的经文来源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新约》中的保罗书信为此学说提供了思想来源;《创世记》提供了阐发该学说的具体例证;《诗篇》和《雅歌》注释则是对此学说的完善和补充.面对圣经文本时,路德采用了不同于早期教父及中世纪经院神学家的释经方法,强调"圣经是它自己的解释者",同时也及时回应现实关切.他的"两个国度"理论提高了世俗国家的地位,为欧洲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 杨杰
    • 摘要: 关于《罗马书》的主题,从保罗的写作逻辑和罗马教会的具体处境来看,"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可能比"因信称义"更具有优先性.该书的重点除了"因信称义",至少还有"合一",二者共同组成了福音的基本要素,这使得福音具有"双核"性质.福音不只重视拯救的途径——"因信称义",亦重视拯救的对象——犹太人与外邦人均能得救.
    • 夏眠
    • 摘要: 马丁·路德,金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讲述的是身为人类对于美好世界的憧憬和许愿。在距离我们亿万千米之外,有一个矮行星也有一个“梦想”,可惜的是,它的“梦想”在50亿年前就破碎了。这颗矮行星叫谷神星,今天我们就来探听下它的“梦想之旅”。
    • 徐荣; 谢荣花
    • 摘要: 【教材简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围绕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上承“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下启“启蒙运动”,深入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与对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形成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教学目标】1.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知道“三杰”的主要作品;2.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思想,把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与人文主义价值观。【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 张健; 李娟; 汪冰
    • 摘要: 古人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随着社会发展,这一传统观点受到了挑战。有研究发现,玩乐所展现出来的自主性、想象力、乐在其中的态度以及正向情绪刺激,会使日常生活更快乐,事业更成功。德国马丁·路德大学心理学家在《应用心理学:健康与幸福》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再次强调,有童心的人很容易应付无聊,总会设法将日常情况变成有趣的体验。研究者称,这是第一个关于成年人童趣的干预研究,即使通过短期(一周)的自我训练来培养童趣,也能对生活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减轻抑郁症状。
    • 郝雨婕
    • 摘要: 马丁· 路德是闻名世界的宗教改革倡导者,但在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后国人才逐渐对他有所认知,到维新变法时其形象更为丰富,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以及普通民众对他的形象认识各不相同.维新派对马丁· 路德的高度赞扬则是为了复兴孔教而奠造历史合理性,进一步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效果并不理想.而维新变法时期马丁· 路德在中国的多样历史形象也显示着传统历史书写模式受到了挑战.
    • 张倩云(编译)
    • 摘要: 在许多古代文化中,人们相信太阳神在冬天变得苍白和虚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冬至节气的原因。常绿的树木会让人们想起太阳神复苏后还会再次生长的植物。是谁想到点亮圣诞树这个主意的?灯光在圣诞树的历史上是很重要的。有一位新教徒马丁·路德,曾经在德国的一片常青树林中散步,他看到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树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