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世纪晚期

中世纪晚期

中世纪晚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史、工业经济、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22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北方论丛、法国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12年会、2012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等;中世纪晚期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华、王超华、朱明等。

中世纪晚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21.2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622 占比:78.24%

总计:795篇

中世纪晚期—发文趋势图

中世纪晚期

-研究学者

  • 郭华
  • 王超华
  • 朱明
  • 李新宽
  • 杰弗里·雷根
  • 王子
  • 裴幸超
  • 陈灿
  • 伍维曦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濛濛
    • 摘要: 莲花纹饰作为一种伴随佛教传播而引进中国的装饰纹饰,在中国是一种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宗教纹饰。13世纪末期的伊尔汗国,在建筑、金银器、陶瓷、漆器、手抄本等不同的物质媒介中出现大量的莲花纹饰,在同一时期意大利的纺织艺术品与绘画作品中,也能发现类似的莲花纹饰变体。文章主要围绕莲花纹饰在中世纪末期中亚、意大利等地区的传播与中国的关联,以及这一时期莲花纹饰传播的动力、缘起等问题,试图探索莲花纹饰在东、西方不同的古代文明背景下,在中亚、意大利与中国地区所呈现的区别。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试探性的研究。
    • 毛卫民
    • 摘要: 约公元前1000年世界各地逐渐进入传统铁器时代。当时,中华文明已有约2000年的发展历史,并借助发达的铜器技术以及"融合"和"统一"的特征而逐渐走向强盛。其时,西方文明则出现仅约千年,随后借助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制铁技术以及对外的"扩张"和"征服"而强盛起来,进而建立起基于对奴隶盘剥的强大奴隶社会。中西方文明的这些早期历史特征在传统铁器时代得以不断延续。在中华文明众多的早期思想学派中儒学得以脱颖而出并不断完善,成为持续两千多年社会稳定的主流意识;但其僵化、守旧的消极作用却阻碍了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中华文明的融合特征也使其主体民族并未实施过对异族的大规模种族灭绝行为。推行对异族盘剥而非融合的早期西方文明难以长期维持覆盖全欧洲的庞大统治,致使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在随后上千年的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明成为了西方众多王国核心思想意识的基础。基督教主张平等、博爱,但这种理念并不能跨越文明圈,因而西方继续以对外扩张和征服的形式表现出对文明圈外异族的歧视。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极为僵化、腐败,阻碍了科技发展,因而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冲击下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随后西方社会的政体改革、科技创新、海外扩张等行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西方文明的对外扩张、征服特征还导致了西方社会对待文明圈内外事物的双重标准,以致历史上经常发生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行为。事实证明,当今世界已经没有早年西方借助扩张和盘剥而强盛的国际环境,无视西方价值观的双重标准,表面化地简单照搬西方制度已无法再现西方的辉煌。
    • 曹聪瑞
    • 摘要: 在中世纪晚期,“dominium”一词的政治含义经历了一个从“完全的权力”到“完全的权利”变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支配性的“所有”转变为主体性的“权利”。教会法学家以财产所有权为教皇的至上统治权立论,意在确立教皇对整个基督教世界完全的支配权。方济各会的贫困教义质疑教会的财产所有权,理论上造成了教皇“完全的权力”的崩溃。奥卡姆不仅攻击教皇“完全的权力”诉求,而且通过论证个人“完全的权利”,为以个人权利为来源的世俗政治权力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ominium政治含义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权力必须以权利基础”的权力构建原则得以形成的过程。
    • 张广宇
    • 摘要: 作为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欧的经济重镇,佛罗伦萨在中世纪晚期遗憾地陷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其逾越限度的地方施策应负有一定责任。为稳固区域中心地位,佛罗伦萨采取了扩张与垄断并行的地方政策,这使托斯卡纳出现了各类优势资源向佛罗伦萨集中的“向心化”现象。然而,这种不加控制的“向心化”仅满足了极少数人的利益,反而使佛罗伦萨陷入城市竞争力下降、腹地改造失败和区域关系失调的发展困境之中。本文从“中心—区域”互动的视角出发,尝试复现发生在中世纪晚期托斯卡纳的“向心化”现象。在观察区域各部分出现的消极变化之余,拟对佛罗伦萨陷入困境的历史原理做出解读。
    • 金燕; 田宁; 卢晓倩
    • 摘要: 《帕斯顿信札》是英国现存最完整、涉及内容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1420年开始至1500年前后,位于诺福克郡的帕斯顿家族有意识地保存了家族往来的信件,总数约1000封。这些信件真实再现了中世纪英格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生活、财产纠纷、婚姻家庭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英国民间通信状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在帕斯顿所处的时代,并没有专门服务于民众信息传递的组织,民间书信主要是通过家族的私人信使、熟人及脚夫等传递。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无法保证信件传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 大卫·贝洛斯
    • 摘要: 伟大的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留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案例,说明在中世纪晚期,欧洲各种语言之间的可理解性和可替换性。他在读普林尼的那本书时在边角写了不少笔记,我们认为那些笔记是早期意大利语,但所有地名--比如古巴等--他都使用了标准的葡萄牙语,标记自己在新世界发现的各个地方。
    • 王超华
    • 摘要: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在多达百天的节假日里,人们可以不劳动,去参与宗教活动,并尽情享受休闲娱乐。以仲夏节为例,人们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宴饮、游行,甚至对上层社会进行模仿和嘲讽。从仲夏节庆活动中可以发现"快乐的英格兰"的若干表象,将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传统看法是以偏概全。
    • 曼努埃尔·提格特-维尔茨; 马宁(译)
    • 摘要: 米歇尔·沃格穆特生于德国纽伦堡,以阿尔布雷特·丢勒之师的身份闻名于世。[1]沃格穆特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和木刻家,其作品从纽伦堡广泛销售到各地并留存至今。然而和丢勒完全不一样的是,只有很少学者对沃格穆特的艺术进行过研究。中世纪晚期的纽伦堡约有两万人口,同科隆一样,是当时德意志帝国有名的大城市。纽伦堡在当时直属于皇帝,由贵族统治,为贵族之城。一条名叫佩格尼茨的河流把纽伦堡分为南北两个城区。两个城区各自设有教区教堂,其中南城的名为圣劳伦斯教堂,北城的名为圣塞巴尔德教堂。
    • 张志君
    • 摘要: 如徐宏源为本书所撰写的序言,宴会是对一个群体的礼遇。以礼治宴,以宴为礼,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作者张志君对此极有心得,强调无论民间还是国家,都需要通过宴会来寻求文化认同。无论是国家寻求民族文化的认同,还是民间寻求圈层文化或亚文化的认同,都充分诠释了宴会的文化属性。从建安七子到欧洲中世纪晚期的骑士文学,从《最后的晚餐》这般以圣经故事为原型的视觉艺术,到《红楼梦》中的宴饮酒令、吟诗赏花,俱在张志君的视野之内。他认为,宴席是餐饮的最高形式,核心是人,载体是美食,内涵是民俗与文化,形式是餐饮文化的一场绚烂盛宴。
    • 叶宣延
    • 摘要: 中世纪晚期是法国政教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尤其是1438年查理七世颁布的《布尔日国事诏书》,奠定了法国“高卢主义”传统的基石。在公会议运动的背景下,应法国本土教会的要求,《布尔日国事诏书》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废除上缴给教皇的首岁金等,带有浓厚的反教宗至上论的色彩。同时,诏书也赋予法国国王对教士的举荐权,为王权干涉教职人员的任命提供了依据。在削弱教皇权威、确保法国教会享有相对独立地位这一层面,诏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不过,由此带来的世俗君主、罗马教廷和法国教会三者之间交织缠绕又相互冲突的复杂关系在诏书实施和最终被废除的过程中也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