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颜师古注

颜师古注

颜师古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3571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江汉论坛、学术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颜师古注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志翘、李广龙、程艳梅等。

颜师古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35717 占比:99.49%

总计:35900篇

颜师古注—发文趋势图

颜师古注

-研究学者

  • 董志翘
  • 李广龙
  • 程艳梅
  • 高敏
  • 黄金贵
  • 佚名
  • 叶晨晖
  • 夏麟勋
  • 木舌
  • 朱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华
    • 摘要: 尸子,是一度闪烁思想光芒的彗星,是先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时至今日,关于其人、其书、其学,仍扑朔迷离而又不得其详。尸子其人关于尸佼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颜师古注:“佼音绞。”
    • 马青诏(文/摄影)
    • 摘要: 人们对于味觉可以有着跨越时空的体会。就像小时候吃过的一种食物,时隔二三十年后再吃到,即使关于那时其他事情的记忆都已经消散,这个味道依旧能记得很清楚。又或像去北方上大学的我,吃早点时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面食,包子、馒头、煎饼……会想吃家乡的饵块,我的味觉总是比情感更先一步体味到思乡之情。饵块,是云南贵州特有的传统食品。有人曾考证过“饵块”这两个字的出处,认为以《周礼》注:“饵,筋腱也。”最接近事实。因为饵块非常柔韧,吃来颇有嚼头,的确有嚼牛筋腱的感觉。古代饵的制法和现今相同,《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说“粉米蒸屑”,先将稻米蒸熟再捣碎,这样较好的保持了稻米的筋芡和色泽。
    • 苏阳
    • 摘要: 在儒家文献《礼记》中有《月令》一篇,记述了每年夏历十二月的天象、物候,将自然秩序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记录了国家在不同时令条件下施行的祭祀、礼仪、法令等相关事宜。月令,即“以时系事”,体现了人们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以及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思想理念。初唐的历史学家颜师古注《汉书·成帝纪》记载:“时政,月令也”。月令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简言之,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二节气为一月,三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一年分二十四节气,一年共计七十二候,农事依据物候进行。
    • 陈伦敦
    • 摘要: 《汉书·武五子传》:“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颜师古注:“凡言大奴者,谓奴之尤长大者也。”对于“大奴”一词,后世学者也多有讨论。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大奴谓奴之年长者也。”王先谦《汉书补注》表示同意,称:“大奴,周说是。”钱大昭《汉书辨疑》、沈钦韩《汉书疏证》以及杨树达《汉书窥管》、陈直《汉书新证》则未对“大奴”特别注释。上述两种解释:奴之尤长大(身材)、奴之年长者(年龄)都不够准确,“大奴”当解释为“身份更高的奴仆”。
    • 摘要: 现在,我们习惯把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称作“死党”。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新词,因为在古人眼中,“死”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字眼,应该忌讳才是。其实,这个词早在汉代便已出现。《汉书·翟方进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案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故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厚善,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唐代颜师古注解道:“死党,尽死力于朋党也。”文中提到的三人都是西汉名臣,皆有忠名,尤其陈咸抗拒王莽篡位,不仅自己辞官,还责令三个儿子也辞官。如此看来,死党最早有“为……赴死”之意。
    • 戎畋松
    • 摘要: 在先秦货币中,存在着形制不同而纪地相同的铸币,这是古地名延续性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铸币不断演化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古地名为"共"字的先秦货币来说,所见实物就有空首布、釿布、锐角布、圜钱四种形态存在,其不论何种类型均为先秦货币中的珍稀品种,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共,古国名,亦为古地名。《世本·氏族篇》:"共氏,国名,周有共伯和。"颜师古注:"共,国名也。"
    • 齐桐
    • 摘要: 01王勃的一生,可以形容为:少年坑爹,青年坑爹……对不起,他只活到青年。王勃在短暂的一生里,全心全意干了两件事:一是当官,二是做文章。这两件事,他做得都很好,并且这两件事也是一脉相承的。九岁的王勃当时非常之猛,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著作的错误之处。十二岁的王勃觉得诗书读得也不少了,开始决定进入医药行业。
    • 郑淑玉(文/图)
    • 摘要: 吞刀(剑)是一种古老的杂技表演艺术,它起源于古代中亚的大宛国,汉武帝时传入中国。《汉书》卷二十七《张骞传》记载,汉武帝时,“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梨轩眩人献于汉。颜师古注云:眩,读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本从西域来。”①魏晋时期,吞刀表演已为民间术士所掌握。
    • 赵小双1
    • 摘要: 成语“斤斤计较”是今天常用的成语,指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在一般理解中,它更通俗地指小气到连一斤两斤都要算地清清楚楚。实际上这是一个原本词义被误解的成语。“斤斤计较”怎样解释?在于如何理解“斤斤”一词。“斤斤计较”被固定下来当作四字成语来用,应该是晚近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属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鲁迅《彷徨·弟兄》:“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斤斤计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但是“斤斤”连用最早可见《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陆德明《释文》:“斤,纪觐反。”又如《汉书·叙传下》:“平津斤斤,晚跻金门。”颜师古注:“斤斤,明察也。”
    • 陈运舟1
    • 摘要: 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可“五霸”二字,有的书上却作“五伯”,如《汉书·严安传》:“(周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更起。”唐颜师古注:“伯读曰霸。”五霸为何称五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