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地名

古地名

古地名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史、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486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南洋问题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首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等;古地名的相关文献由2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满、张谷、徐日辉等。

古地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8.8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2486 占比:90.76%

总计:2739篇

古地名—发文趋势图

古地名

-研究学者

  • 刘满
  • 张谷
  • 徐日辉
  • 戎畋松
  • 牛汝极
  • 王缉国
  • 罗登宜
  • 耿直
  • 苗守艳
  • 赵爱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渭纪监
    • 摘要: 渭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甚至"华夏"一词都源于这里的华山和古地名"夏阳"。千百年来,司马迁、杨震、寇准、王鼎等诸多渭南先贤次第登场,为这片沃土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厚重文脉。近现代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渭华起义,又为这片沃土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印记。开创先河,泽被后世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内黄、渭、洛三河环绕,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已发现大荔人、沙苑文化、老官台文化等古人类文化遗存,可谓历史悠久。
    • 朱锋
    • 摘要: 由于黄河与开封独特的地缘关系,加上黄河开封段"悬河"的特殊地势,黄河泛滥对开封造成的影响非常直接.开封一些地名的生成、演变甚至消亡,也与黄河密切关联.在这些地名中,有的因黄河而生;有的因河患而生;有的因河患而消失;有的地名实体因河患而重建;还有的地名实体因河患易名或衰落.
    • 陈勇光(文/图)
    • 摘要: 清香包种,渊源流长包种茶以前是乌龙茶的代名词,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文山包种的简称。文山是古地名,包括了坪林、石碇、深坑等地。南港是包种茶原乡,近文山堡,也属于大文山地区,这里保留着最传统条索状的乌龙茶。关于包种茶的来历,多认为是早年闽南的茶行用两张方形毛边纸,内外相衬,四两一包,再盖上红印,因“纸包”之意而有包种茶一说。另有说法是闽南人会将各色花杂品种茶称为“色种”,写得潦草了,大家就将“色种”两字误传为“包种”。
    • 于凤岐
    • 摘要: 曹魏时期,统治者基于方便国家的管理以及经济的恢复实施"禁碑令",所以一直到东晋时期存世的碑刻都较少。而在东晋时期,南中(古地名,在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正在发生着大姓纷争,包括爨姓在内的近十多个大姓相互吞并。
    • 谢红生
    • 摘要: 贵阳是祖国西南一座重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民国时期修撰的《贵州通志·前事志》记:“夫贵阳者,梁州江外之南域也,于盖属荆州,或曰雍州之南裔。春秋时为咩舸国地,战国末为且兰国地。楚襄王时,庄躊灭旦兰,封其支属,仍改名咩刺。秦时复为且兰国。”“,胖洞巨帅姓谢氏,旧臣中国,代为本土牧守。隋末大乱,遂决。”
    • 戎畋松
    • 摘要: 在先秦货币中,存在着形制不同而纪地相同的铸币,这是古地名延续性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铸币不断演化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古地名为"共"字的先秦货币来说,所见实物就有空首布、釿布、锐角布、圜钱四种形态存在,其不论何种类型均为先秦货币中的珍稀品种,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共,古国名,亦为古地名。《世本·氏族篇》:"共氏,国名,周有共伯和。"颜师古注:"共,国名也。"
    • 庞国翔
    • 摘要: 江津乃巴蜀名城,其境内的地名名称,从古至今发生了诸多变化。岁月沧桑,我们翻开发黄的史页,可探寻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轻拨历史的沉沙,可回归一些人与事的本来面目。地名是地方文化的一种符号,江津一些有名的地名,其名称演变令人玩味。骆騋山骆騋山在古代就是巴蜀名山,在江津仅次于四面山、黑石山。该山地处黄泥乡境内,雄踞于丘陵平坝之上,四周峭壁悬崖,东、西、南、北四座寨门耸峙,是巴渝有名的景区。
    • 舒银霞
    • 摘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语出《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浪漫的开篇。两千五百多年以后,"80后"摄影师塔可摊开《诗经》,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探寻故事的发源地,从地理、风物到鸟兽虫鱼一一考证。他把《诗经》里提到的古地名一一对应到现代地图,连接成一张路线图,一个人开车去拍摄,最东到山东,最西到甘肃。四年间,塔可拍了845卷胶片,共1万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与之遥相呼应的故事。
    • 摘要: 渭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甚至华夏一词都源于这里的华山和古地名“夏阳”,千百年来,司马迁、杨震、寇准、王鼎等诸多渭南先贤次第登场,为这片沃土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厚重文脉:近现代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渭华起义,又为这片沃土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印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