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
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

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舟山
  • 出版时间: 2014-09-19

主办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

会议文集:第九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台州乃至浙江都是中国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场,但长期以来一次能源主要依赖外部调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年仅石油需求就将达到6亿吨,其中2/3需进口,这对于能源匮乏的台州市来说,未雨绸缪显得尤为重要。提出要争取成为国家东海油气等开发的登陆点和前沿服务基地,进口LNG接收,抓紧推动核电项目建设,鼓励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石化产业。
  •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舟山六横的双屿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站:第一,双屿港是现代日本崛起的策源地;第二,双屿港是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第三,双屿港是天主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第四,双屿港是西洋艺术在中国传播的第一站.
  • 摘要:紧随着人类加速开发海洋的脚步,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文学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但是,与人类对海洋的贪婪索取相一致,文学创作中的海洋生态关怀也极为匮乏,作家的海洋生态责任相对缺失.本文从中国生态文学和海洋文学的创作现状,从海洋经济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精神生态等方面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对和谐海洋观的建构、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 摘要: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文章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 摘要:在总结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资源的类型和优势,对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资源利用状况及问题展开分析,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来评价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资源利用状况,并从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建立专业化的海洋资源要素配置市场三方面提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利用对策优化,试图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主要海岛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探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舟山和其他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产业提供积极的建议.
  • 摘要:南宋与元代,秀州港口群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发港和目的港.港口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和吴淞江下游.杭州湾北岸的港口主要是澉浦与乍浦;吴淞江沿岸的港口是主要为青龙镇与上海镇.秀州在内河航运、贸易市场、丝绸生产三个方面较其他港口有明显的优势.内河航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江南运河与境内运河水网,港口具有海河联运和江河联运的特点;市场方面的优势在于周边是奢侈品消费最集中的区域,对海外的香料、珠宝异珍、贵重木材有大量的需求;秀州又是丝绸重要产地.秀州的综合优势,形成了它在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 摘要:舟山群岛悬居大海,有6000年的人类繁衍生活历史,3000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县史,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远离朝政、远离战火的宁静渔猎生活,也经历了朝野关注,世界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从"黄土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程.自公元738年始设翁山县以来,历经数次兴废以及翁山、昌国、定海、舟山等行政区域名称的变更.本文从舟山群岛的发展环境和历史转折入手,深入探究了不同政区地名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代表的不同发展思路,揭示了其中蕴含的3次国家发展战略意图以及经验得失,对在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新时期,进一步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思想,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台州海外贸易源远流长,早在汉末,就有海外贸易存在.海外贸易重点是日本与朝鲜.这是因为台州不仅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而且还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因而台州湾既是两汉至唐宋的文化大港,又是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海贸良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了台州古代航海的起源,台州湾章安港的崛起,台州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台州古代海外侨商社区以及唐宋元明清的贸易状况等问题。从台州海外贸易史来看,公元前333年,在台州温黄沿海建都的东区国,表明2300多年前台州,早已进人“城邦文明”。公元前85年建立的回浦县,反映了台州湾海洋文化的开拓。隋代台州城迁建临海,体现了从海湾文化到沿江文明的发展。20世纪末,台州撤地建市,文明中心又重新崛起于台州湾;并卓立于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之林。今天的台州,已经是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十大城市之一。从东瓯都城到台州新城,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沧桑,充分体现了台州人民“山魂海魄,自强不息”的伟大的创新精神。
  • 摘要:作为晚晴洋务派领军人物的曾国藩,虽然是礼教的坚决维护者,但是经世倾向的事功观使他有可能突破礼教统摄下的传统政治经验的束缚。认为对外国先进科技的引进必须迅速发展到机器制造国产化阶段,如此方能巩固学习成果,他时刻关心船政事业的进展。为洋务事业规划更科学合理的布局。在积极倡导和经办船政的基础上,他逐渐开始形成不同于前代的海防意识:积极筹划建立近代海军,并特别强调近海防御他强调海防应建立在船政基础上,同时应加紧专门海军人才的培养;坚持海防建设的独立自主原则;他还积极寻求清朝最高层的支持。
  • 摘要:本文从历史、地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论述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必然性.舟山的发展历史一直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息息相关,是古海上丝绸之路产生、发展、兴盛、消亡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良好的深水港口环境、便捷的环杭州湾大通道、广阔而充满活力的长三角腹地,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赋予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先天优势.舟山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夯实了基础.
  •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最具民族与个性特质的文化艺术.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旅游者的兴趣与关注,是旅游动机的源泉.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协调好保护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舟山拥有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金字招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必须以非遗文化为旗帜,通过推进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深度融合渗透到旅游之中,进而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多元非遗旅游文化的融合和共生;构建非遗人文景观,彰显旅游的文化底蕴;提炼非遗旅游文化精品,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夯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
  • 摘要:对跨湖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独木船。树轮校正后的年代约距今7500-8000年。船史专家据此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向世人宣布了跨湖桥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独立考古学文化—跨湖桥文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叫有段石锛的文物,这是一种刨削木制品的工具,它的最原始雏型是跨河桥发现的背部有隆脊的锌式斧。有专家由此相信,六七千年前的跨湖桥人乘着洋流可能进行过环太平洋航行。
  • 摘要:岱山祭海,是浙江岱山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相应的一种民间祭祀行为,是讨海为生的岱山渔家百姓延续传承千百年的风俗习惯,是渔民对丰收、平安,对和谐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岱山独特的海岛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并延续祭海习俗。传承是民俗生存的必要途径,创新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岱山在传承保护祭海民俗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民意,紧接地气,合理创新,呈现出强势的劲头。具体体现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化部门精心保护,保护传承凸现载体,拓展空间,异地互动等方面。岱山祭海谢洋这一古老的民俗演绎成现代渔民的狂欢节,一方面传递着岱山渔民出海保平安、生产盼丰收的原始愿望,另一方面又强烈表达岱山人民感恩海洋,呼吁人类善待海洋的现代理念。通过活动的举办,挖掘了祭海民俗文化的深度,扩展了海洋传统文化的广度,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彰显了一项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文化载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保护海洋的共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凝聚了民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民俗归属与文化认同。同时促进了岱山旅游经济的繁荣,积攒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智力资本,提高了海岛居民的文明素质,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振奋了信心,凝聚了人心。
  • 摘要:当今世界,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根据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客观趋势,对中国新阶段对外开放做出的战略布局,这一举措关及中国重大战略利益,牵涉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要做好"东盟文章"和"海洋文章",特别是要妥善处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势利导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进程.要增进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重点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稳步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以及数量最多的岛屿并具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浙江省,必须抓住借势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机.本文从浙江省实际状况出发,探求研究浙江如何参与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区,提出"海洋七条路",即海洋产业之路、海洋经贸之路、海洋融投之路、海洋科技之路、海洋旅游之路、海洋文化之路和海洋信息子路,来发展和壮大浙江海洋经济,并占据浙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金项链上的"海上金字塔"地位.
  • 摘要:象山,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从北至南200海里曾经是海丝之路的黄金水道,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中有象山人,也有象山高僧将佛道、茶道、书道传至日本、韩国,更有北渔山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出水文物,充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与象山息息相关,休戚与共.rn 面海而兴.今天的象山人更是利用得海独厚,得港独优,得景独秀的地理优势,弘扬丝路精神,融入海丝之路,加快海洋经济建设,为实现海洋强县、强省、强国作贡献.
  • 摘要:1988年4月,洞头县北岙镇发现一元代窖藏,经考证,蕴藏于地下已有近800年了.而眼前那一片浩淼无垠的海域,800年前正是一条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它的一头是繁华的温州大港,另一头是海那边的异国他乡.宋元时期,温州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海上贸易日趋繁荣和活跃。这一时期对外贸易输出的商品丰富,其中以永嘉县桥头眠牛山窑址、钟山窑址最为典型。洞头县北香镇元代窖藏瓷器,发现在后垅山脚地下0.8米深处,内置青瓷50余件,其中较为完整的37件,主要为菊花纹碗、高足杯、葵口盏、月梅纹碟和团菊纹盘等。这批青瓷造型采用拉坯法,即陆客所云:“钧运成器”。洞头窖藏瓷器,与永嘉桥头眠牛山和钟山元代窑场烧制的青瓷相似。其中碗、盘和高足杯等,是外销瓷中畅销物品,它与日本、朝鲜和埃及基尔瓦、福斯塔等遗址,以及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同类青釉瓷的造型、釉色和纹饰颇为相似。尤其是月梅纹盘,与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月梅纹碗的釉色、花纹如出一辙。这批瓷器作为元代外销瓷,对研究元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一份可靠的资料。
  • 摘要:中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是世界上海岛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先民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认识海岛,开发海岛、利用海岛,并形成了约定俗成,层级清晰,普遍通用的海岛通名用词体系.这些通名用词,与汉字的造字方式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值得参考借鉴.rn 综合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及清代以前浙江沿海各地方志的记述,笔者认为,古人对海岛地名通名使用有明确的层次区别和用词的差异,一般以直观感觉上的面积、高度和植被生长情况分别称为洲、山、屿和礁。其中,洲与山、山与屿既的规模区别,又有部分穿插使用,并少量存在屿山和礁屿的用法(如,舟山群岛的云屿山、如福建福州的上礁屿和广东饶平的大礁屿等)。由于,“屿”在浙江沿海带方言中读作qi,现多写作“峙”。rn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出于帮助侵略战争的目的,对中国沿海进行了全面的测绘,编制了自北而南,包括了中国沿海大部分岛屿的高精度海图。这些海图在洋务运动中又被回译为汉语版,即《八省沿海图》。在回译过程中,按照地理学的概念,将一些原称为以“山”为通名的大岛,改以“岛”为通名(如舟山,改称为舟山岛)并出现将“礁”错译成“石”或“洛克”的问题。后来,由于中国的海图多在《八省沿海图》上基础发展起来,一些大的海岛逐渐改以“岛”为通名。
  • 摘要:两宋与日韩文化交流,学界论述较多,但从天台山文化视角去看两宋与日韩文化交流并不多,因此笔者作一概论.五代至两宋与东亚交流主要是佛教交流,通过佛教交流,促进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的中兴;不仅促进了日本天台宗的发展,而且天台山禅宗亦开始传播日本;不仅促进了日本佛教的发展,而且还传播了高丽天台宗。北宋《开宝藏》流传日本、高丽,促进了编纂刊刻佛教藏经的热潮;日本高僧成寻、荣西所撰《参天台五台山记》与《吃茶养生记》,最早记录了天台山茶道和两宋饮茶习俗,为日本茶道莫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佛教交流将《寒山子诗集》传入日本,促进了东亚与欧美的“寒山热”。
  • 摘要:本文以考古发现和志书记载为依据,以历史年代为经纬,论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舟山"海上丝路"的发展历程及舟山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先秦至今,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和作用,可用“早、快、重”三字来概括。“早”,先秦时期,舟山就有海上贸易,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快”,在先秦、西汉及唐朝中期前,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唐中期后,随着东海航路的开拓,舟山港的地位突出起来了,而且上升得很快,到了近代,地位越来越重要。例如,清朝康熙年间,定海已有了海关署、钞关以及“红毛馆”等一整套完整设施。“重”,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看,定海港始终是东海航路的必经海域和主通道,尤其是东海航线,舟山是把关“海上丝路”进出口贸易的最后一道关口,或称“海峡关隘”、“咽喉要道”。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定海港又叫定海关港。这在“海上丝路”所有港口中,称为“关港”的仅为定海。并对舟山的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深刻领会,提高认识;领导重视,落实措施;加强联络,学习取经;争取主动,舆论先行;时不我待,抓紧行动。
  • 摘要: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是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陆域面积虽小,却是海洋大市,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域面积的9倍.台州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符合当地实际,顺应世界潮流,踩准时代节点,可以说恰逢其时.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台州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头门港,要抢抓机遇,发挥领先作用,要通过港城互动引领台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台州海洋经济的快速崛起.rn 加强台州港建设。以头门港区为枢纽,促进台州港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重要基地。rn 要提升台州城市群发展水平。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主线,谋划发展都市区,突出沿海产业集聚区和滨海新城建设,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rn 推进三湾联动整体发展。台州湾区域要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带动三湾联动整体发展。三门湾、乐清湾区域打造成为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海滨(海岛)生态宜居城市。rn 建设三条发展带。一是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沿海产业带。二是建设岛屿生态经济带。三是构筑融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区域连贯性为一体的海洋蓝色生态带。
  • 摘要:舟山民营企业多年来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开放眼光、豁达胸怀、冒险精神气场、果敢的抉择和智慧,艰辛开发东南亚市场,实际践行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且获益匪浅.唯受制于各方因素影响,本地民营企业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内中问题很多:政府和企业重视程度欠缺,企业缺乏流动资金,银行保函额度不够,高科技人才遇到瓶颈,宣传不给力,双边缺少互动,政策制定略显滞后.开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即是推动舟山民企瞄准"东盟"大市场,积极疏通"走出去、引进来"管道,切实壮大本地民企经济实力,使其真正成为新区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调贯彻中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精神,建立双边互动机制,举办博览会和论坛,集群式投资“东盟”市场,募集地方性“东盟基金”,进行人员培训及公共外交能力的提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激励政策力度,争取设立外国驻舟机构。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背景与内涵,以期澄清对这两个概念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和作用:它昭示了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平宗旨,有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措施:确定原则规划方案,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创新合作体制机制.
  • 摘要:古代,舟山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尤为耀眼的是作为"丝路"人文信仰结晶的普陀山观音道场和见证十六世纪全球贸易大变局的六横双屿港,凸现了"海丝"和平、合作、和谐的文化精神,彰显了"海丝"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特质,是古代"丝路"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今天,中国重返"海上丝绸之路",站在新"丝路"起点的舟山,惟有发扬"海丝"文化精神,加快开放开发,五力(文化持续力、文化应对力、文化浸润力、文化伸张力、文化激活力齐发),五措(加快构建港航和物流合作网络、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带和海洋合作试验区、加快构建海陆空联动格局、加快构建金融合作区、加快构建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并举,凝心聚力建设新"丝路",才能"走出去"融入世界,走向更大的辉煌.
  • 摘要:南中国海在21世纪初面临着主权声索国频繁挑衅,域外大国美国、日本、印度尤其是美国的遏制挑战的新情况,中国外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遭受严峻挑战的新问题.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有新办法,积极应对挑衅与挑战,树立海洋强国战略,解决争端,实现共赢.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陆地与海洋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复南沙岛礁”、“收复钓鱼岛”问题,促进两岸联手,维护主权,正确认识和处理“反侵略”与“反介入”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正确认识和处理战略上持久与战术上速胜的关系,树立持久战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权”与“维德”的关系,把“维权”摆在首位。
  • 摘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兼顾国内外形势、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普陀山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区域,又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在历史上就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典范.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必须意识到普陀山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赋予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的时代特征.提出要建成现代化的星级寺庙体系促进深度开发,利用群岛地理优势打造世界观音文化胜地,加强普陀山宗教文化特色开发与品牌建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