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名

地名

地名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3年内共计4808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43篇;相关期刊1648种,包括中国民政、上海集邮、集邮博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省茶叶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地名的相关文献由458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定国、周文德、高玉林等。

地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3 占比:94.7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43 占比:5.05%

总计:4808篇

地名—发文趋势图

地名

-研究学者

  • 周定国
  • 周文德
  • 高玉林
  • 田瑜基
  • 彭雪开
  • 徐忠建
  • 朱必亮
  • 刘伉
  • 佚名
  • 商伟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冬青
    • 摘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易读错的地名。而误植或误读又常见于各类媒体平台。这些易读错的地名,又往往蕴含有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苏力德; 那顺达来; 王婉婷; 苏亚拉其其格
    • 摘要: 为揭示呼伦贝尔地区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六个经济类型区,运用数理统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研究区4 679个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文类聚落数量多于自然类聚落,占总数的69.34%,各经济类型区聚落密度大小分别为农区、岭东农林牧交错区、岭西农林牧交错区、岭西农牧交错区、牧区、林区;聚落整体上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东多西少、中稀疏”的非均衡性分布特征;除岭东农林牧交错区外,农区到牧区的自然类聚落占比增多;农、林、牧区聚落分别呈聚类连片分布、随河网线性分布、多随机零星分布的特点。
    • 孙立新
    • 摘要: 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关中地名的声韵母音变,如“和迪村”读如“和立村”,其中“迪”读如“立”,d声母音变为l声母;属于同一发音部位的异化。二是陕西地名的减音现象,如关中方言区“家”在地名里常常减音如“丫”,即减去了声母j读如“丫”。三是关中地名的合音现象,如“侯家堡”合音作“豪堡”,这是“家”的韵腹a跟“侯hou”的同化式合音,即合音时“家”的韵腹a合于“侯”的韵腹处。
    • 李文化; 陈虹; 李雷晗
    • 摘要: 海口市演丰镇老船长林诗仍抄写的《航海资料简记·更路简记》录有32条海南环岛更路和9条海南至湛江及北海更路,有众多俗称地名在其他的《更路簿》中极少出现。以经过充分验证的更路计算模型为基础,借助数字人文方法,结合《更路簿》和海南岛历史文化背景,可对该簿海南岛东线更路及俗称地名提出有数理依据的可信解读,为《更路簿》及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摘要: 由古文字中的部件“■”变化而来。古文字部件中的“■”像房顶的样子。写在字的上边,书写时“一”要略长。"京"的古文字形像高高的土台上有一个尖顶的房子。后来这个字常用作地名,再后来专指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简称京。
    • 张学彬; 赵杰
    • 摘要: 一、高考试题回顾1.原题呈现(2020年全国卷二)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题。
    • 王琼辉
    • 摘要: 2022年时逢壬寅年,金虎迎春,在汉口东西湖区,有三个与“虎”相关的地名。湖区怎么会有“虎”呢?为此,到东西湖寻访老人,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到一些传说。睡虎山东西湖柏泉街的西北角有座山,名叫“睡虎山”。原来这里一片沼泽,根本没有山,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以后,突发奇想,即移北山填南海。他不顾百姓劳役之苦、饥寒之困,强迫民众挑北山之石,去挡南海之水。
    • 严梓默; 樊正; 顾庆(指导)
    • 摘要: 一、奇境泥马巷泥马巷地处南京市秦淮区,是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小巷,长约百米。小巷本不起眼,但地名却引人关注。这奇葩的地名缘何而来?在小巷东端的文化墙(图1)上可发现端倪,原来这里是《说岳全传》中“泥马渡康王”故事的发生地之一。清代文人王友亮的《泥马巷》诗中,也提及了当年康王赵构被金兀术追杀,南渡避难,骑马过长江至此,“审视马身元是泥”。据说赵构当上南宋皇帝后,不忘泥马救命之恩,在此处修建了泥马庙,如今泥马庙虽已无存,但这泥马巷之名却保留至今。
    • 薛永盛
    • 摘要: 合理、适用的地名分类是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地名分类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分析结果的影响,文章以甘肃省民勤县248个行政村地名为例,通过比对“用字分类法”和“专名分类法”在出发点、侧重点方面的异同,测度这两种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甄别空间分布差异对地名分类方法的敏感性,从而验证了两种分类方法的差异性、适用性问题。该研究为开展行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 王峥; 张云
    • 摘要: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能综合反映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本文基于云南省玉溪市村落地名数据,利用GIS中的分析方法,从地理区域角度分析了玉溪市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部为自然景观类及人文景观类两大类地名点的主要集中区,是因为该区密集的人口分布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南部、西部为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点的主要集中区,在于这两个区中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分布;北部为姓氏类、经济类和方位类地名点的主要集中区,与该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及密切的人类活动有关;中部为地形地貌类和水类地名点的主要集中区,是因为该区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对玉溪市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为玉溪市地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