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命名

命名

命名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55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014篇;相关期刊2131种,包括风景名胜、下一代、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06年年会等;命名的相关文献由85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李彤、李卓等。

命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8 占比:63.4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014 占比:36.34%

总计:5542篇

命名—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徐滋含; 吴芳
    • 摘要: 文章从地质学术语中的"亲"与"嫌"两个构成要素入手,初步探讨术语定名和汉译中的形象性问题,并结合对《地质学名词》相关文本的统计分析,尝试提出促成术语形象性的三种生成方式——摹状、拟人和隐喻.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当前术语定名原则,认为形象性对于术语系统尤其是汉语术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成为定名原则之一,并提出这些原则应当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次序进行参照.
    • 彭佳; 严俊
    • 摘要: 总体符号学作为西比奥克提出的符号学构想,兼有总体性与全球性的面向,研究对象包含生命符号域内的所有符号,而对瘟疫之症状的命名、修辞与书写的研究,正属这一范畴。瘟疫在词源学上被"污染"影射,亦是"罪"之隐喻,透过与地域和人群的转喻性联接,在语义上成为被"区隔"的意指。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命名方式的发展,瘟疫的命名与书写已经被置放在包含了微生物在内的、总体的和全球的生命网络之中被重新思考,瘟疫之表征的意义生产,也由此跳脱宗教话语的隐喻,值得在伦理符号学的框架中被重新塑造。
    • 王敬伟
    • 摘要: 孟喜借上古官职喻义的道德与权力作为卦气说体系的命名理论基础,将卦德人格化,为卦气说从阴阳灾异的占算上升到对统治阶级德性的检验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这种思想尤其在“辟”卦中展现得一览无余。因此,从官职产生的背景、作用出发,结合卦气说基本理论,可以发现以上古官职为象征的道德和权力,无论从实际效用还是命名原则,都起到代表和规范的作用。
    • 陈泽森
    • 摘要: 滥用古诗词命名成了近几年国产剧的“通病”,主要体现为题文不符、弄巧成拙、移花接木、生搬硬造四个方面,既误导观众,又损害诗词本身。其主要根源在于影视剧市场的过度商业化,导致功利主义盛行,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跟风逐利的浮躁心态,又有迎合市场的谄媚心理。借用古诗词给国产剧命名,应当补齐“文化短板”,树立“精品意识”,注重“遗貌取神”。
    • 谭宏姣; 王思喆
    • 摘要: 汉语中医疾病命名研究是传统训诂学和汉语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成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中医皮肤病症名是汉语众多疾病名类中的一种。汉语中医皮肤病症命名取象存在一定的选择规律,即取象名素呈“外观>位置>病因>时间>质地”的排列顺序。汉语中医皮肤病症命名取象具有类比性、具象性、写实性、多名性四个特点。
    • 江泓; 米米儿插(图)
    • 摘要: 几乎每一年,科学家都会发现和命名一些新的恐龙,每一种新恐龙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在2017年,古生物学家命名了发现于加拿大的北方盾龙,它迅速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恐龙之一,因为它的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其中隐藏了许多关于它和它所生存的那个年代的秘密。
    • 张学渝
    • 摘要: 宋明以来,许多植物被冠以“火草”之名,它们有引火和纺织两种用途。伴随着国家治理活动、植物科学命名工作、新引火技术的出现等因素影响,“火草”用于引火的观念被淡化,用于纺织的观念被强化,呈现从引火到纺织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不同力量对纺织火草赋义的结果:明代云南官员用汉名“火草”,19世纪法国植物学家用拉丁名让它具名;清代和当下的国家治理活动用“火草”让它闻名,强调了西南少数民族火草纺织技术的历史;当代中国植物学家解决了俗名“火草”植物的同名异物问题;西南少数民族在保持本民族名的同时接纳了汉名“火草”。宋明以来“火草”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植物命名的科学传统、地方传统和历史传统的碰撞与调整,是纺织火草、火草纺织技术和使用人群被外界认识的历史。目前纺织火草的中文名存在不同观点,但在科学化浪潮和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火草”这个名称无形中扮演了普通名的角色,成为学名和民族名的桥梁,被更多人接受和传播。
    • 程继龙
    • 摘要: “中间代”是新世纪诗歌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命名。新世纪初相关诗人对“中间代”进行了反复、持续的建构,呈现出了“中间代”诗人的基本风貌。但是,这一命名缺乏内在的诗学根据,更多的是出于夹在“第三代”和“70后”诗人之间、以“60后”为主体的一批诗人进入诗坛的实际需要。“中间代”诗人集纳在“中间代”的旗号下,是消费时代的诗歌行为,他们以商业营销的方式凝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的努力没有诗学价值,他们在危机时代,坚持了新诗的先锋性、纯粹性。
    • 罗亚琪
    • 摘要: 你可能知道飓风有时用人名来称呼。虽然用人名来称呼风暴似乎很奇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那么,人们如何命名飓风?为什么飓风会以人的名字命名呢?在谈论命名过程之前,让我们先谈谈为什么要命名飓风。直到20世纪50年代,飓风都是按年份和顺序进行排列的,当不止一场风暴同时发生时,情况就变得相当混乱。具体来说,由于很难将一场风暴与另一场风暴区分开来,广播信息也难以理解,人们会对可能不会影响他们的风暴消息感到困惑和担心。
    • 简圣宇
    • 摘要: “器物美学”和“造物美学”的命名需要进一步商榷。该命名显现出的是艺术学学科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这就导致本该在艺术学理论领域内研讨的议题被错置于美学学科之下。推动造物艺术理论研究,就应当将学科定位从“美学”移向“艺理”,针对以往被“大美学”所忽视但又极为重要的艺术学理论细分议题开展深度研究和细致阐释。只有构建起一套能与艺术实践相适应的造物艺术理论,才能更好地为艺术批评的开展提供学理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