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善注

李善注

李善注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309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天中学刊、学术研究、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李善注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群栋、陈延嘉、刘锋等。

李善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309 占比:99.46%

总计:33490篇

李善注—发文趋势图

李善注

-研究学者

  • 刘群栋
  • 陈延嘉
  • 刘锋
  • 张鹏飞
  • 王立群
  • 王翠红
  • 董萌
  • 周文俊
  • 王继如
  • 任永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黎思文
    • 摘要: 义例是李善注解《文选》的核心概念。借重《左传》将“凡例”分散在注释中的体例,李善为引书为证提供了周密的理论支撑:根据作者祖述、士人风尚和文学接受的注释需要,遵循“举先明后”—“转以相明”—“引后明前”的引书时序;在兼顾注释精度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全书引文进行“从省避复”的空间布局。通过“自有其例”和设置“旧注是者”“其有乖谬”者、“引证疏略”者三层旧注信用等级,李善注内化了萧统《文选》的编纂原则,极力协调旧注与《文选》的冲突。在注释实践中,李善还通过附带条件的解释和增设变例来缓和义例与《文选》、旧注和自注之间的矛盾。以义例的方式注解《文选》是李善注成为征引式训诂典范的重要因素,在学术方法上促成了集部地位的升格。
    • 陈延嘉
    • 摘要: 《昭明文选》之李善注和五臣注各有贡献,亦各有不足。今以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左思《吴都赋》、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和潘安仁《杨荆州诔》等四篇为例来探讨李善注和五臣注的优劣。故两家注和之两利,离之两伤。
    • 吴鹏
    • 摘要: 嫦娥奔月神话最早出现在相传成书于商朝的《归藏》中。唐人李善注释南朝梁萧统《文选》时,曾引用《归藏》说:"昔常(嫦)娥以不死之药奔月。"秦简中奔月神话主角的名字并非后人熟知的"嫦娥",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恒我"。"恒"即永恒,"恒我"即"使我永恒",期望长生不老,这寄寓着华夏先民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现世的依恋。
    • 陈延嘉
    • 摘要: 《昭明文选》之李善注和五臣注各有贡献,亦各有不足.今以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左思《吴都赋》、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和潘安仁《杨荆州诔》等四篇为例来探讨李善注和五臣注的优劣.故两家注和之两利,离之两伤.
    • 苏悟森
    • 摘要: 萧统《文选》选录陶渊明诗文,扩大了陶渊明的影响,推动了陶诗的传播.唐李善、五臣相继为《文选》作注,成为陶渊明诗文的较早注释者.后代文人对《文选》的评点,涉及陶诗者颇多.《文选》在陶渊明诗文经典化过程中的作用巨大,汇辑历代《文选》刻本中与陶诗相关之文献,可为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提供较为细致的材料和多元的视角.
    • 力之
    • 摘要: 《文選》卷一“班孟堅《兩都賦》二首”下,李善曰: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陽,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陽,故上此詞以諫,和帝大悦也。於《兩都賦序》之“班孟堅”下,李善與張銑分别注云:范曄《後漢書》曰:“班固,字孟堅,北地人也。年九歲,能屬文,長遂博貫载籍。顯宗時,除蘭臺令史,遷爲郎,乃上《兩都賦》。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爲中護軍。憲敗,固坐免官,遂死獄中。”
    • 牟超男
    • 摘要: 《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之争由来已久,李善注释义广引,五臣注释义简明.两者所注阮籍《咏怀诗十七首》的异同展现出了各自的优长,李善注旁征博引、追本溯源,五臣注精简务实、明白畅达.但是两者又有着各自的不足,李善注过于依赖前人的注解而忽视回归文本,五臣注的题解亦有局限.不过两者"文""质"相辅,优势互补,于《文选》的传播均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 周文俊
    • 摘要: 《閑居賦》是西晉著名文士潘岳的賦作名篇。作者在該賦小序自敍入仕以來官歷,云:“僕少竊鄉曲之譽,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魯武公其人也,舉秀才爲郎。逮事世祖武皇帝,爲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今天子諒闇之際,領太傅主簿,府主誅,除名爲民。俄而復官,除長安令,遷博士未召拜,親疾輒去官,免。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
    • 周文俊
    • 摘要: 細究文意,潘岳概述進階、免、除名、不拜職、遷五種情形,是爲回顧“八徙官”歷任結局,當中并未涉及官任緣始。如《晉書·潘岳傳》載“調補尚書度支郎,遷廷尉評,以公事免”,尚書郎之任結局是遷廷尉評(平),因此對應“遷”;廷尉評任上以公事免,此結局對應“免”。
    • 周文俊
    • 摘要: 至此,“八徙官”所涉“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均已辨明,可歸納如下:(一徙)自郎中爲河陽令,“一遷”;(二徙)河陽令轉懷令,“再遷”;(三徙)懷令調補尚書郎,“一進階”;(四徙)尚書郎遷廷尉平,“三遷”;(五徙)廷尉平以公事免,“一免”;(六徙)領太傅主簿,府主誅除名,“一除名”;(七徙)長安令以去官免,“再免”;(八徙)博士未召拜,“一不拜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