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434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5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162605篇;相关期刊783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等;颅内血肿的相关文献由824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刘国军、张莉芳等。

颅内血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5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2605 占比:97.55%

总计:166687篇

颅内血肿—发文趋势图

颅内血肿

-研究学者

  • 刘国军
  • 张莉芳
  • 刘文杰
  • 王辉
  • 张波
  • 蒙兰青
  • 黄建敏
  • 张逵
  • 梁玉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茹
    • 摘要: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SBI患者118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绘制ROC曲线,检验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18例SBI患者术后有36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30.51%;颅内血肿、硬脑膜破裂、脑挫裂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OR>1,P0.80,有一定预测价值,且拟合满意。结论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可能受颅内血肿、硬脑膜破裂、脑挫裂伤、Hcy水平升高影响,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ICU SBI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准确度好。
    • 李伟; 赵冬青; 李军
    • 摘要: 脑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脑出血后血肿对于脑组织的压迫是加快脑出血进程的关键,手术是解除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性损伤的主要手段。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在脑出血患者中较为常用的微创治疗法,其通过显微镜引导,明确颅内血肿大小与实际部位,可使颅内血肿得到更为彻底地清除,使得脑组织因血肿而受到的压迫及时解除;但是脑出血手术治疗后,有的患者生命虽然得到及时挽救,但易导致后遗症发生,使得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极为不良影响[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疗法在脑出血术后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2-3]。本临床观察选取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探讨自拟平肝息风通络汤配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今报道如下。
    • 邹余婷; 罗朝斤
    •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经高压氧治疗无效的55例颅脑损伤后PVS患者为无效组;收集同期我院经高压氧治疗有效的55例颅脑损伤后PVS患者为有效组。查阅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颅脑损伤后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效组年龄≥60岁、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介入时机≥30 d、颅内血肿占比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可能受高龄、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介入时机、颅内血肿等因素影响。
    • 孙永锋; 仙登沁; 李煜环; 刘会昭; 石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至2018-12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超声检查的方法,诊断脑膨出的病因及进一步指导手术治疗方案。观察记录术中超声诊断脑膨出的病因类别、部位特点(包括例数)及指导手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结果本组中8例根据术前CT所示的颅骨骨折特点,推测术中脑膨出的病因可能为对侧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术中超声检查证实对侧颅骨骨折部位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本组24例术前难以判断脑膨出的病因,经术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对侧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9例,手术同侧出现脑内血肿7例,手术区域临近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2例,手术同侧挫裂伤情况加重、广泛性脑肿胀4例。3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挫伤的脑组织,有效缓解脑膨出。术后6个月,按GOS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25.00%),中度残疾9例(28.12%),重度残疾7例(21.88%),植物生存状态4例(12.50%),死亡4例(12.50%)。结论术中超声能准确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及进一步指导手术治疗脑膨出,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 赵阳; 董晓辉; 刘东辉; 王光翌
    • 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的颅内血肿穿刺定位定向方法。方法选择100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患者,以CT片中线为基准,标出血肿中心在体表的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的投影位置作为三个靶点,其中一个靶点可作为穿刺点,另两个靶点所在层面作为血肿最大层面及穿刺角度面,即"一点两面"。在穿刺点穿刺时,导管保持在血肿最大层面及穿刺角度面两个面里,即可准确穿刺血肿。结果对100例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一点两面"定位定向穿刺,术后复查CT,穿刺位置准确接近血肿中心,准确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0min。结论利用"一点两面"定位定向方法进行颅内血肿穿刺,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救治急性脑出血患者。
    • 李坤
    • 摘要: 目的分析吡拉西坦联合甘油果糖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治疗,两组持续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炎症反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患者颅内水肿、颅内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甘油果糖可有效缩减患者颅内水肿、血肿体积,缓解患者炎症反应。
    • 彭智翔; 徐国平; 杨勇; 陈坤山; 祝斐
    •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技术用于双侧额叶脑挫伤并发颅内血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62例双侧额叶脑挫伤并发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分别行单纯单侧开颅手术、单侧开颅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技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进行2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整体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开颅联合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治疗双侧额叶损伤并发颅内血肿,能有效提升患者意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且未增加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刘红敏; 臧丹丹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宁津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意识水平、感觉、语言、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通过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
    • 姚俊岭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对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治疗的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100例资料,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法治疗,研究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比对照组80.00%高(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2.46±2.03)分比对照组(18.37±5.11)分低(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帮助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其临床效果,加强患者的认知功能。
    • 郑云贵; 陈哲; 卢晓闻; 袁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高分级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根据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3例)。计算高分级a SAH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分级aSAH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率为50.69%(73/1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合并颅内血肿、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颅内血肿、合并脑梗死是影响高分级aSAH患者血管内介入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4、2.273,均P<0.05)。结论 高分级aSAH患者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后,合并颅内血肿与合并脑梗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