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2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114678篇;相关期刊61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浙江创伤外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由716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陶志强、孙涛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2 占比:2.81%

会议论文>

论文:8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4678 占比:97.12%

总计:118083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文趋势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研究学者

  • 陶志强
  • 孙涛
  • 范小璇
  • 廖勇仕
  • 戢太红
  • 朱峰
  • 梁日初
  • 刘强
  • 张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少武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SDH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比较组和讨论组。用钻孔引流术对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对讨论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的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的评分、血清学相关指标的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讨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后其CSS评分低于比较组患者,其MBI评分高于比较组患者,P<0.05。治疗后,讨论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乙酰肝素酶(HPA)的水平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讨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血清NSE、VEGF和HPA的水平,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 方富; 梁锐; 徐文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其中单纯钻孔引流36例设为常规组,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54例设为内镜组,分析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分隔腔残余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并发症、血肿复发率、Markwalder分级评分、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内镜组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2.59%,高于常规组的77.78%(P<0.05);内镜组的术后分隔腔残余率低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术后随访半年内的血肿复发率为1.85%,低于常规组的11.11%(P<0.05);内镜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Markwalder分级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单纯钻孔引流手术,值得提倡和应用。
    • 罗伟鹏; 梁文彬; 罗成焕; 方志伟; 叶泽驹; 陈桂增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NSE和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血清NSE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血清NSE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临床疗效良好,且可调节病人神经功能,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降低血清NSE和IL-6水平。
    • 利思敏; 杨进华; 汪宇雄; 李泽禹; 熊永辉; 伍世绩; 叶国初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双针穿刺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两种方法治疗的2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微创穿刺双针冲洗治疗的116例为双针冲洗组,应用微创穿刺单针法治疗的116例为单针引流组,比较2组术后颅内积气、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等情况。结果双针冲洗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明显比单针穿刺组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双针冲洗组引流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比单针穿刺组短(P均<0.05)。双针冲洗组颅内积气发生率比单针穿刺组发生率低(P<0.05),手术时间比较两者则无明显差异。预后GOS分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穿刺双针冲洗治疗法比微创穿刺单针引流法在颅内积气、血肿基本清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凯; 王欢; 范小璇; 杨永锋; 马思田; 赵晓平
    • 摘要: 综述血管老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性。血管老化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基础性病变是血管老化发生的重要机制。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以高龄、炎症反应及血管基础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血管老化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 贾琪(综述); 黄庆锋(审校)
    • 摘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内出血性疾病。初期,CSDH被认为是脑部外伤致硬膜下间隙出血堆积而成。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硬脑膜-蛛网膜交界处并不是类似于胸膜腔或心包腔的生理性腔隙,而是有一层特殊的成纤维细胞与CSD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命名为“硬脑膜边缘细胞层”。本文从CSDH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膜的解剖结构、炎症反应、新血管生成、凝血障碍和纤溶亢进等复杂的相互交织的过程出发,阐述CSDH患者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可行性,旨在优化对个别患者的治疗。
    • 任向荣; 李坤正
    • 摘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桥静脉撕裂所致,常发生于50岁以上老人,可无明确或仅轻微头部外伤史,有的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钻孔冲洗引流术、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近年来对于CSDH术后复发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据统计,CSDH术后的复发率达2.5%~33%。最近,对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作为外科治疗的辅助手段来解决血肿复发问题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有研究发现在CSDH术后患者中应用尿激酶可预防血肿复发。常规鞘内应用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能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新方向。然而,缺乏确凿的临床证据,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证实这种治疗策略的益处和安全性,并确定最佳的药物和剂量方案。
    • 胡黎; 吴崇光; 王雷平; 姚军; 李道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装置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新运用。方法本方法采用自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共收纳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42例,均运用脑室外引流装置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疗。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40例,复发2例。结论脑室外引流装置在钻孔引流术中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治愈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复发率极低,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 刘晓晖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尿激酶联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微创穿刺引流与尿激酶的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展开比较,同时对比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嗜睡、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5%,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后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联合应用微创穿刺与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预后较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闫瑜波
    • 摘要: 目的:对比双孔钻颅外引流术和单孔钻颅外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泽州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20年10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CSDH患者65例,根据术中颅骨钻孔数量分为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35例)和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30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SS评分、CRP、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SS评分、D-D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高于单孔钻颅外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CSDH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可在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