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持续性植物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39835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上海针灸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4广东省神经康复学术大会、岭南康复科主任高峰论坛等;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相关文献由68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如祥、肖华、王培东等。

持续性植物状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9835 占比:99.95%

总计:640146篇

持续性植物状态—发文趋势图

持续性植物状态

-研究学者

  • 徐如祥
  • 肖华
  • 王培东
  • 张国瑾
  • 车媛
  • 奚肇庆
  • 丰广魁
  • 王传民
  • 郑文济
  • 郭燕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华兵; 池响峰; 吴佩娟; 张金波; 李聪; 罗超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大接经针法对脑梗死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30例脑梗死后PV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5)和联合组(n=1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大接经针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大接经针法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VS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后PV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大接经针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其血浆FIB和血清CRP的水平,改善其意识状态,提高其临床疗效。
    • 邹余婷; 罗朝斤
    •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经高压氧治疗无效的55例颅脑损伤后PVS患者为无效组;收集同期我院经高压氧治疗有效的55例颅脑损伤后PVS患者为有效组。查阅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颅脑损伤后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效组年龄≥60岁、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介入时机≥30 d、颅内血肿占比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PVS患者高压氧治疗无效可能受高龄、重度颅脑损伤、高压氧介入时机、颅内血肿等因素影响。
    • 任江艳
    •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脑复苏针刺法联合音乐和光电刺激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80例PV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音乐和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复苏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检测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促醒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lu、A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GA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Glu、A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A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5.00%(14/40),高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复苏针刺法联合音乐和光电刺激治疗PVS,可兴奋神经元,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 熊婧; 冯珍
    • 摘要: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生率为0.03%,其中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占总数的26%,其死亡比例高达0.05%^([1])。而重型TBI患者多伴随意识障碍,大多数在长期治疗后转变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甚至死亡,对患者家庭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有效的检测手段在早期对TBI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至关重要。
    • 李杰俊
    • 摘要: 该文分享了应用中医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中药、针灸、康复)促醒1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诊疗过程,期望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李雪洋; 张春花; 张梦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经刺激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促醒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12例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用刺激性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 刘烜玮; 张小华; 陈嘉敏; 文琼; 庞涛; 肖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采用针刺水沟穴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PV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及肠内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水沟穴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及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的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后30 d及治疗后90 d,观察组患者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VS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水沟穴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其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
    • 陆全仙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刺激性康复对缺氧性脑病所致持续性植物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例缺氧性脑病所致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给予临床护理+刺激性康复干预,以同期20例实施临床护理的缺氧性脑病所致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相关数据,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氧性脑病所致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刺激性康复可有效的改善患者PVS状况,延续患者生命,值得临床应用.
    • 张新普; 邸富荣; 赵奕; 符娜; 陈秀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脑调神针刺法联合序贯情景促醒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9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情景促醒组、通脑调神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序贯情景促醒组采用超大高清弧形LED显示屏及专业级音响设备进行声、光、电立体震撼视听刺激;通脑调神针刺组采用改良通元针法和靳三针治疗;联合组采用通脑调神针刺法联合序贯情景促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PVS疗效临床评分量表分值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序贯情景促醒组和通脑调神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VS疗效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PVS疗效评分量表评分优于序贯情景促醒组和通脑调神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脑调神针刺组治疗后PVS疗效评分量表评分优于序贯情景促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脑调神针刺法联合序贯情景促醒治疗可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疗效,可能是促醒方案优化、协同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 徐国江
    • 摘要: 目的:研究对PVS患者检测其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和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疾病的影响意义.方法:挑选实验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3月期间共计46名的PVS病人,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VS患者治疗期间CSF中β-EP、SS物质的含量变化,由最终结果用来观察其指标对于PVS患者的作用意义.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量表(即为MMSE结果)、痴呆症状评测量表(HDS评分指标)以及经过两次以上脑部影像学检查报告改变.同时抽取同期就诊共计46名患有急性ACI患者作为检测实验对比观察相应指标变化.结果:PVS病人组相比较ACI病患脑萎缩情况发展较快容易导致认知功能,ACI组患者和PVS组患者的生长抑素(SS)和β-内啡肽(β-EP)指数检测均有明显下降反应,P<0.05.同时PVS病人所反映的认知功能等指数和其CSF中SS、β-EP指数提示有相关性,P<0.05.结论:PVS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容易形成神经肽不正常分泌症状,而CSF中β-EP、SS两项指所反馈含量变化指标可能会参加PVS病人症状发展过程,因此可作为判断PVS症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