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室引流术

脑室引流术

脑室引流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666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东方药膳、中国防痨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全国高血压与脑卒中学术研讨会等;脑室引流术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佳骐、庄京文、徐勇等。

脑室引流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6668 占比:99.91%

总计:126787篇

脑室引流术—发文趋势图

脑室引流术

-研究学者

  • 刘佳骐
  • 庄京文
  • 徐勇
  • 朱颖洁
  • 王海燕
  • 付凤娟
  • 何贤浈
  • 刘宏斌
  • 吴涛
  • 周健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红敏; 臧丹丹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宁津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意识水平、感觉、语言、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通过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
    • 陈启富; 张圣坤; 廖广生; 唐忠; 詹森林; 邓国防; 张培泽; 初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ong tunnel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EVD)治疗(传统EVD组),17例采用LTEVD治疗(LTEV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LTEVD组患者引流时间为16~67 d,平均(28.12±13.86)d;其中,5例(29.4%)拔管后脑积水加重,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传统EVD组患者单次引流时间均未超过14 d;其中,16例(61.5%)拔管后脑积水复发,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LTEVD组患者住院时间[30.00(24.00,33.50)d]与传统EVD组[30.50(26.00,39.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7,P=0.397),但引流期间LTEVD组患者脱管频率和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为0.0%(0/17)]、置管频率和二次分流手术的实施率[分别为100.0%(17/17)和29.4%(5/17)]均低于传统EVD组[分别为30.8%(8/26)、30.8%(8/26)、26.9%(7/26)、180.8%(47/26)和61.5%(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6,P=0.014;χ^(2)=6.426,P=0.014;χ^(2)=5.467,P=0.031;χ^(2)=5.932,P=0.000;χ^(2)=4.246,P=0.039)。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2年,其中LTEVD组总有效率为82.4%(14/17),与传统EVD组(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结论:LTEVD治疗结核性脑积水较传统EVD引流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学魁
    •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合并脑室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I)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入院治疗的9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开颅术合并脑室引流术,试验组进行改良大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结果手术后7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GO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试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合并脑室引流术能充分暴露损伤部位且操作便捷,颅内压减压效果更好,总体疗效有提升,值得临床应用。
    • 孙姗姗
    • 摘要: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术后应用引流管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外科接诊的68例脑室引流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68例脑室引流术患者均接受脑室引流术治疗+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脑室引流术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住院期间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5.6±4.3)天,平均引流时间为(5.2±2.1)天.结论: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加强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有利于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的预后恢复.
    • 谢鹏; 宋志萍; 潘丽萍; 汪钰婷; 宋洪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头部引流悬挂装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62例行脑室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留置的脑室引流管及引流瓶(袋)的不同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绷带、输液架等常规手段悬挂固定,观察组采取便携式多功能头部引流悬挂装置固定,比较两组头部引流悬挂装置固定时间、高度测量精确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士首次为观察组固定好头部引流管及引流瓶(袋)的用时为(2.36±0.39)min,短于对照组的(4.51±0.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1,P<0.001);观察组高度精确率为98.53%±0.28%,高于对照组的72.63%±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3,P<0.001);观察组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22±0.48)d,短于对照组的(6.72±0.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346).结论 便携式多功能头部引流悬挂装置操作简单、高度精确率高,可以明显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缩短患者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引流不当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强化护理细节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 李佳; 张成秀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展开针对性引流管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引流时间等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后患者采取引流管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护理效果,且缩短患者引流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管菲菲; 万洁亭; 李婷
    • 摘要: 目的:探究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108例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观察,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观察,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同时获取患者认可与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王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4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经过护理后,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较参照组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治疗中,使用全面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症状改善,对护理更加满意,应用价值较高.
    • 黎华清; 黎志洲; 王天荣; 蔡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3D-CT联合Sina神经外科助手(Sina)软件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EV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拟行EVD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共穿刺侧脑室43个,对照组共穿刺侧脑室44个.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盲穿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3D-CT联合Sina软件引导下穿刺.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引流通畅率、手术时间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以是否发生意外机械损伤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90.91%(40/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意外机械损伤;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通畅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4.57±9.42)min,短于对照组(49.63±11.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联合Sina软件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中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较好,且可减少手术时间.
    • Li Ruihong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脑室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新绛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脑室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评分、睡眠质量指数、舒适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4%(x2=4.891,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6.58±6.92)分、抑郁评分(34.59±5.82)分、睡眠质量指数(9.18 ±2.67)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59±2.98)分,均低于对照组(t=6.372、7.294、5.373、7.582,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96.72±11.6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3.45 ±12.03)分,均高于对照组(t=5.234、5.635,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x2=5.005,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脑室引流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