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鞣质

鞣质

鞣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41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中成药、海峡药学、中国药房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二届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学术交流暨教学研讨会等;鞣质的相关文献由194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本宏、金哲雄、张兰珍等。

鞣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5 占比:77.7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2.52%

专利文献>

论文:141 占比:19.75%

总计:714篇

鞣质—发文趋势图

鞣质

-研究学者

  • 周本宏
  • 金哲雄
  • 张兰珍
  • 梁文仪
  • 高建萍
  • 常子豪
  • 张小琴
  • 张杰
  • 张秋楠
  • 李炳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妍怡; 张玉杰; 汪祺; 马双成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何首乌肝毒性作用机制及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查阅何首乌文献对肝毒性机制和争议成分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何首乌的肝毒性具体表现在影响肝脏代谢酶的功能与表达、使胆汁代谢循环及转运蛋白的功能受阻、以及免疫应激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等,文献报道其可能的毒性成分为脂溶性蒽醌类、特征性二苯乙烯苷类、鞣质类和二蒽酮类化合物,推测上述物质对机体的单独或协同作用可能与肝毒性发生有关。结论何首乌肝毒性机制可能众多,相关研究可为何首乌现代研发和安全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 王敏; 韩婷; 李春帅; 徐文娟; 杨琳琳; 张姝妍; 程水清; 王璇; 文佳; 李向日
    • 摘要: 目的:探究大黄炮制成熟后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黄炮制过程中鞣质、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情况,并采用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大黄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结果:生大黄的鞣质、总蒽醌及游离蒽醌含量分别为3.59%、1.96%和1.03%,经过炮制后,熟大黄的鞣质、总蒽醌及游离蒽醌含量分别为0.33%、1.86%和1.27%,鞣质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显著降低,而游离蒽醌含量显著升高。3批大黄炮制前后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10.15μg/mL、216.63μg/mL、248.25μg/mL、1082.12μg/mL、1200.98μg/mL和1189.27μg/mL,与生大黄比较,熟大黄水提物的LC_(50)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生大黄呈现不同程度的肝脏变性(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延迟、肝脏细胞肿大及组织空泡化),而相同浓度下的熟大黄给药组,仅在高浓度条件下呈现轻微的肝脏变性。结论:大黄经过炮制后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肝毒性显著降低。
    • 郗仲玟; 田宇柔; 冯玉; 麻景梅; 王鑫国; 牛丽颖
    • 摘要: 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Knuth)为云南省特有的民族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在彝族应用广泛。在对紫地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论述的基础上,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及药性、新的药效用途、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紫地榆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紫地榆Q-marker和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 张宇喆; 赵丹; 武子敬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 对五味子中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五味子采用炒制、醋制、酒制等8种炮制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运用分光光度计法,得到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鞣质的含量.结果 鞣质含量最高的为醋制五味子(28.79%),含量最低的是炒五味子(2.04%),其他几种炮制品分别是:酒蒸(13.39%)、清蒸(4.64%)、生品(4.31%)、盐蒸(3.66%)、炒炭(2.61%)、炒焦(2.11%).结论 不同的炮制方法 对五味子中鞣质含量有影响.
    • 刘宏; 宋奇; 王添敏; 张慧; 翟延君; 康廷国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胡桃楸枝和根中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等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分析枝和根中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2%甲酸)-乙腈(含0.2%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C,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5μL.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5个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89~63.3、1.58~101、1.01~64.7、3.31~212、3.34~214μg/mL(r≥0.9973);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12 h)试验的RSD均小于3.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2%、99.1%、101.5%、102.9%、104.7%(RSD分别为4.85%、2.80%、1.31%、2.73%、1.28%).在胡桃楸枝中,上述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965、0.6211、0.5625、3.1117、3.4513 mg/g;在根中,上述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734、2.7555、0.9640、2.9466、4.8364 mg/g;在枝、根中上述成分的平均总量分别为8.0432、12.1759 mg/g.根中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和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枝中的含量(P0.05).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所建模型的累积解释度(R 2X、R 2Y)、累积预测度(Q 2)分别为0.943、0.745、0.710;模型载荷图显示,逆没食子酸与原点距离最远,仅逆没食子酸含量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测定胡桃楸枝和根中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除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外,胡桃楸根中其余4个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高于胡桃楸枝,逆没食子酸是区分两类样品的主要差异成分.
    • 杨祎辰; 常晖; 王二欢; 马存德; 刘峰; 王继强; 靳鹏博; 詹志来
    • 摘要: 老鹳草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老鹳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鞣质、黄酮、有机酸及挥发油等,还含有少量的三萜、甾醇、木脂素和有机酯等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老鹳草属药用植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对老鹳草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老鹳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梁小燕; 谌崇峰; 余灵; 杨方
    • 摘要: cqvip:黑面神具有抗炎[1]、抑菌、抗病毒[2]、抗皮肤Ⅰ型超敏反应[3]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等作用,是较为常用的草药。然而黑面神也是一种有毒的草药,缺乏特异性解毒药,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性脑病,甚至死亡[2]。鞣质为黑面神的有毒化学成分,属于中大分子物质,可结合蛋白质形成沉淀[5]。血浆置换对于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能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药物及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所积蓄的代谢废物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血液滤过对于中分子及大部分大分子物质也具有较好清除作用。因此,早期应用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对该药物中毒致肝损伤的治疗尤为重要。现报道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成功救治黑面神中毒致肝损伤患儿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 刘义庆; 谢荣; 胡思前
    • 摘要: 为了提高板栗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以湖北罗田板栗为原料,提取板栗果皮色素,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色素含大量的缩合鞣质类成分.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板栗果皮缩合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板栗果皮缩合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即以体积分数为40%的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40°C,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率可达63.5%.
    • 昝立峰; 杨香瑜; 郭海燕; 王亚冬; 叶嘉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色谱峰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及元素组成、主要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刺玫果相关文献和在线数据库检索,从黄刺玫果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包括29个多酚、15个黄酮、2个有机酸和7个脂肪酸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中没食子多酚、鞣花鞣质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且化合物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没食子苷、木鞣质C为首次从黄刺玫果中发现.本分析结果可为黄刺玫果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质量控制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 彭艳梅; 龚年春; 李鹏辉; 谭电波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的四种槟榔生物碱和鞣质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多元统计。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四种生物碱和多酚变化总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干果槟榔壳中的四种生物碱含量最高,干果经煮籽、泡籽、点卤等复杂的加工工艺,得到终产品,四种生物碱总量和多酚损失超过50%,全过程中终产品槟榔碱最低,仅为干果槟榔壳中的32.6%。根据成分含量可将加工全过程的槟榔有效的分为四类:成品、干果、鲜果、及其他槟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