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蒽醌

蒽醌

蒽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31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5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2308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国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纤维素行业2012年学术报告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蒽醌的相关文献由60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全杰、徐会青、王伟等。

蒽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5 占比:26.2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2308 占比:72.65%

总计:3177篇

蒽醌—发文趋势图

蒽醌

-研究学者

  • 刘全杰
  • 徐会青
  • 王伟
  • 贾立明
  • 宗保宁
  • 尹泽群
  • 潘智勇
  • 郑博
  • 方向晨
  • 杨秀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聪聪; 刘瀚泽; 王永丽; 张定棋; 陈佳美; 刘伟; 刘平; 王长虹
    • 摘要: 目的建立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法同时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的含量,并探讨不同配比药对中其溶出规律。方法分析采用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一级负离子全扫模式。测定单煎液、大黄-桃仁药对不同配比合煎液中,以及单药组、药对组温浸不同时间1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1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加样回收率95.39%~104.90%,RSD≤4.14%,单煎液和不同配比大黄桃仁药对煎液中16种成分的溶出量差异明显。大黄总蒽醌苷类和桃仁氰苷类成分的含量随着大黄占比减少具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温浸试验中,除没食子酸、番泻苷B、番泻苷A、大黄素外,其他12种成分含量在单药组与药对组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大黄-桃仁药对中16种成分的含量。大黄-桃仁药对中的糖苷及相对应苷元含量受到大黄占比的影响。
    • 彭东; 罗志锋; 陶倩; 安苗青; 朱思阳; 黎攀; 杜冰
    • 摘要: 目的:优化发酵巴戟天蒽醌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以蒽醌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测定蒽醌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来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蒽醌对线虫寿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来评价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蒽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来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测定蒽醌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来评价体内降血糖活性。结果:蒽醌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41(g/mL)、提取温度65°C、提取时间1.60 h,在此工艺下蒽醌提取率为90.37%。蒽醌在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体内能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P<0.05),增强线虫的运动能力。蒽醌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0.588 mg/mL和0.575 mg/mL;在1.2 mg/mL蒽醌组中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较模型组细胞极显著提高47.42%(P<0.01)。结论:发酵巴戟天蒽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为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 李依桐; 文楚毛; 马镜涵; 施敏; 杨光忠; 王德彬
    • 摘要: 采用溶剂提取法,正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技术对黄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学的手段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甲基蒽醌(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2),2-甲基-3-羟基蒽醌(3),甲基异茜草素(4),3β-乙酰基齐墩果醛(5),3β-乙酰基齐墩果酸(6),其中化合物3、5、6为首次从黄根中分离得到。
    • 李银; 黄鸿运; 黄勇; 何燕玲; 汪洋; 李勇军
    • 摘要: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该文将钩毛茜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是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1)、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2)、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4)、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8)、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9)、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0)、6-hydroxyrubiadin(11)、1,2-二羟基蒽醌(12)、大黄酚(13)、6-hydroxyxanthopurpurin(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 文丽; 唐小涛; 李丽莉; 罗轶; 黄清泉; 张明丽
    • 摘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西民族药野菠菜中4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建立起的野菠菜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波长:254 nm;柱温:25°C;进样量:10μL。以大黄酚为该含量测定方法的内参物,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4种蒽醌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外标法对12批野菠菜药材中4种蒽醌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建立了野菠菜中大黄酚与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所建立的一测多评含测方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无明显差异(RSD<5%)。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野菠菜中4种不同成分的同步测定。
    • 黎咏怡; 蔡金旋; 方越; 李家欣; 钟小倩; 韦霞; 刘炳新; 张翠仙
    • 摘要: 在持续挖掘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结构新颖化合物的过程中,经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PDA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色酮、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NMR、MS和ORD等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urorubrin(1)、anhydro flavomannin-quinone-6,6′-dimethyl ether(2)、asperflavin(3)、8-O-methyl ether-asperflavin(4)、emodin(5)、1-O-methyl emodin(6)、physcion(7)、rubrocristin(8)和3-O-(α-D-ribofuranosyl)-questin(9)。其中1由两分子3通过亚甲基桥链接而成,而2则是由torosachrysone与大黄素组成的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2、4和9皆首次从Aspergillus属得到。
    • 孙碧芸; 莫杰; 潘超; 朱玲; 缪莉; 姜薇
    • 摘要: 对1株分离自海洋底泥的真菌DL-16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展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全序列分析,菌株DL-16被鉴定为Paraconiothyrium sporulosum。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运用光谱法并比对文献,分别鉴定为(3R,4R)-4-hydroxymellein(1)、(3R,4S)-4-hydroxymellein(2)、(3R)-5-hydroxymellein(3)、(4R)-4,8-dihydroxytetralone(4)、(4R)-4,5-dihydroxytetralone(5)、(4R)-5-hydroxy-4-methoxy-α-tetralone(6)和questin(7)。化合物4—7首次从P.sporulosum中发现。化合物1—7对7株测试菌均没有显示出抗菌活性。
    • 孙荷芝; 周利; 俞嘉伟; 陈宗懋
    • 摘要: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其质量安全对促进茶产业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5年茶叶中风险物质,包括重金属、蒽醌、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来源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 苏畅; 马金鹏; 初艳芳; 费强
    • 摘要: 有机聚合物材料因其特有的结构可设计性和优秀的氧化还原性能成为潜在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文合成了一种含有醌式结构的三苯胺衍生物功能单体(BDPAA),并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2,6-双(二苯基氨基)-9,10-蒽醌]聚合物(PBDPAA)。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新型电极材料展现出提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与聚三苯胺电极材料比较)。该电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6mAh·g^(-1);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研究表明,电极材料比容量在初始几圈迅速衰减,5圈之后基本稳定,50圈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93mAh·g^(-1);倍率性能研究表明,在20、50、100、200和500mA·g-1电流倍率下,电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3、104.9、92.1、90.3和79.7mAh·g^(-1)。电化学阻抗测试得到PBDPAA材料具有比PTPA材料的电荷迁移阻抗,这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
    • 李妍怡; 张玉杰; 汪祺; 马双成
    • 摘要: 何首乌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类中药,其药效物质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近10年文献,发现3年生的何首乌于10月至12月采收最佳,并针对目前常见的几种炮制方法进行化学成分(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等)变化规律探讨,以期为何首乌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毒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