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理专业
非物理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903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电力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九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等;非物理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颖、赵凯华、石晓林等。
非物理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9035篇
占比:99.94%
总计:169142篇
非物理专业
-研究学者
- 刘玉颖
- 赵凯华
- 石晓林
- 贺雅奇
- 贾贵儒
- 史水娥
- 吕洪凤
- 唐国梁
- 曹猛
- 朱世秋
- 杨莹
- 楚兴丽
- 伏振兴
- 余凯
- 倪光炯
- 关晓燕
- 冯伟
- 冯承天
- 冯艳全
- 刘文雯
- 刘永军
- 刘碧蕊
- 南秀华
- 卢武开
- 吴芳
- 周清
- 周爱萍
- 周金运
- 唐建华
- 唐晓虎2
- 姚桂瑞
- 孔祥洪
- 孙锦如
- 孙颖
- 孟振庭
- 宋克辉
- 宋家鳌
- 宋敏
- 宋永
- 宋瑞霞
- 宋蓓
- 左春英
- 康彩芬
- 弋鹏飞
- 张小溪
- 张榕祯
- 张欣蕊1
- 张莹
- 张葳葳
- 张锡娟
-
-
李景娟;
邹斌;
王霞;
张榕祯
-
-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高校公共基础课.面向部分综合性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找出了课程学习的难点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
-
木本荣;
刘文雯;
王佳;
王海
-
-
摘要:
《物理学》是医学类高校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在医学类高校非物理专业的《物理学》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发展现状与困境,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达到《物理学》更好的通识与育人教学效果,重视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为其他专业课搭好坚实的物理桥梁,促使多学科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
-
宋永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受到重视.在非物理类高校在学生大学物理教学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并不断渗透课程科学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以提升大学生的大学物理课程核心素养.
-
-
鲁耿彪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于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着重强调了实施分专业教学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
-
-
-
赖亮辉1
-
-
摘要:
感谢教研室杨主任邀,让我写写非物理专业教师的成长之路。作为教了十几年书的我,内心十分忐忑。忐忑来自有两方面:一是历数自己从教生涯, 感觉也没发生过什么惊天大事或取得骄人成绩;二是怕自己言辞笨拙扫了大家的雅兴。教了十几年的书,也该总结总结了。对我而言不存在专业、非专业之分,2004年我从宁都师范毕业,十月份市政府招聘老师(记得当时物理招两个老师),我有幸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进入教师队伍。可以说物理改变了我的命运。
-
-
徐元植
-
-
摘要:
吴钦义先生是我国磁共振波谱学的先驱者,尤其在磁共振谱仪的研制领域,是举国熟知的开拓者.我认识吴钦义先生是在1960年冬,当时我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所领导指派我带领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习电子顺磁共振(包括谱仪和谱学).当时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确切地说是“仿制”)从苏联进口的ЭПР-2型顺磁共振谱仪.该项目的负责人是吴钦义先生,项目成员包括裘祖文先生、沈联芳先生和江宜進先生等.虽然他们仨都非物理专业出身,但在吴先生的领导之下,沈联芳和江宜進成为研制谱仪的主力,裘祖文则成为主攻谱学的专家.
-
-
柴花斗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现行的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进行调研,发现依然存在教学内容重知识细节、缺乏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引导、忽略学生专业差异;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后习题为主的作业;固定的"7+3"的课程考核方式等问题.结合当前对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实施以适合不同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真正发挥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引领作用.
-
-
-
冯艳全;
胡海云;
宋克辉
-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为适应当前物理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中加强近代物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大学物理课量子物理部分中,增加了“固体中的电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四扩展一应用”的原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学效果良好.5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此与同行分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