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铁电体

铁电体

铁电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4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64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功能材料、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大会暨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研讨会等;铁电体的相关文献由108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熹、李龙土、王渊旭等。

铁电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63.50%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6.57%

专利文献>

论文:164 占比:29.93%

总计:548篇

铁电体—发文趋势图

铁电体

-研究学者

  • 姚熹
  • 李龙土
  • 王渊旭
  • 钟维烈
  • 木岛健
  • 桂治轮
  • 王春雷
  • 王晓莉
  • 张孝文
  • 张良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莹; 申心畅; 郭丽敏; 毕科; 王晓慧; 李龙土
    • 摘要: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储能密度和高效率无铅陶瓷介质电容器的研究与发展,本文综合介绍了陶瓷电介质储能材料的储能原理及分类,比较分析了近年来线性电介质、铁电体、弛豫铁电体和反铁电体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体系和性能优劣。总结了陶瓷储能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改善其储能性能的策略,展望了其未来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及小型化、高耐电压性、高可靠性的技术发展趋势。
    • 王卓; 李妍欣; 李银博; 易志辉
    • 摘要: 采用固相法、水热法和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块状、花状和纤维状的BiFeO_(3)粉体.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三种填料的BiFeO_(3)/PVDF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观察到PVDF的三种晶相(α、β、γ).由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证明,不同形貌BiFeO_(3)粉体的比表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纤维状BiFeO_(3)粉体的比表面积最大.BiFeO_(3)粉体形貌也影响了复合材料的磁介电性能,通过磁介电测试进行研究.对于三种0.5 vol%BiFeO_(3)/PVDF复合材料,纤维状BiFeO_(3)/PVDF复合材料在10^(4)Hz时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21)和较低的介电损耗(~0.12).在相同电场下,纤维状BiFeO_(3)/PVDF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偶极距较大,使其具有较高的极化率和储能密度.
    • 游洪莹; 范真杰; 李赫; 陈水源
    • 摘要: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0.7Pb(Mg1/3Nb2/3)O3-0.3PbTiO3 (简写为PMN-PT)上镀Fe3Co7合金薄膜,得到层状“Fe-Co/PMN-PT”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得到成相情况良好的样品。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及磁电效应综合测试系统来测试薄膜的磁性及磁化性质,磁性测量表明Fe3Co7合金薄膜具有低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等特点,是一类很好的软磁材料;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在PMN-PT层加不同强度的电场,研究Fe3Co7层的磁化性质。研究发现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随着电场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加电场E = 1 kV/cm时,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率ΔM/ME=0达到7.3%。这一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对Fe3Co7/PMN-PT复合材料的磁性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即Fe-Co/PMN-PT复合材料中存在电场调控磁性特征。这一结果为磁化强度的调制增加了调控自由度,在多态存储器、电场探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 汤卉; 牛翔; 杨志朋; 彭小草; 赵小波; 姚英邦; 陶涛; 梁波; 唐新桂; 鲁圣国
    • 摘要: BiFeO_(3)(BFO)作为反铁磁性和铁电性共存的多铁性材料,其饱和极化强度理论值大于100μC/cm^(2),居里温度为830°C,具有较强的电卡效应.但是由于BFO高温烧结过程中Bi_(2)O_(3)易挥发,铁离子易变价,导致BFO中缺陷较多,漏电流较大,其铁电特性难以发挥出来.虽然采用与BaTiO_(3)(BTO)等氧化物铁电体形成固溶体的方法可以减小漏电流,但是漏电流和高介电损耗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图通过添加锰离子到BFO-BTO固溶体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0.7BiFeO_(3)-0.3BaTiO_(3)+x%MnO_(2)(BFO-BTO+x%MnO_(2),其中x%为质量分数)陶瓷,研究了MnO_(2)掺杂对BFO-BTO固溶体的微观结构、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BFO-BTO+x%MnO_(2)样品测试结果证明少量掺杂MnO_(2)能降低BFO-BTO陶瓷的介电损耗和漏电流,这是由于掺杂Mn^(4+)补偿氧空位浓度所致.另外,0.7BFO-0.3BTO+0.5%MnO_(2)陶瓷在100 kV/cm时的最大极化强度达到50.53μC/cm^(2).最后利用热电偶直测法测试了BFO-BTO+x%MnO_(2)陶瓷的电卡效应,发现极化翻转方法能使BFO-BTO+x%MnO_(2)陶瓷的电卡效应翻倍增大,其中x=0样品从0至-30 kV/cm的变化与30 kV/cm至0的电场变化相比,增大近8倍,并且证实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晶一级相变铁电体.
    • 王波
    • 摘要: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稀土Nd离子掺杂的铋层状结构Bi_(3)TiTaO_(9)(BTT)压电陶瓷,研究了稀土Nd离子掺杂对BTT陶瓷压电特性及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Nd离子的掺杂有助于降低BTT陶瓷的高温介电损耗,提高BTT陶瓷的压电性能、机械品质因数和机电耦合系数。随着稀土离子Nd掺杂量的增加,BTT陶瓷的压电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Nd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6%时,获得的BTT-6Nd陶瓷具有最大的压电系数d_(33)=15 pC/N,约为纯BTT陶瓷压电系数d_(33)(4 pC/N)的4倍,且居里温度TC达到880°C。
    • 廖擎玮; 司维; 王志豪; 侯薇; 仲超; 秦雷
    • 摘要: 有机-无机压电材料是一种分子铁电体,具有柔性、结构灵活、易成膜、全液相合成及环保节能等优点,可满足新一代薄膜器件及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该文以三甲基卤代甲基铵(TMXM,X=F,Cl,Br)为有机部分,MnCl_(2)为无机部分,通过溶液蒸发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分子结构的有机-无机压电材料三甲基氯三氯化锰(TMCM-MnCl_(3)),并对其分子结构组成、压电、热学、声学及铁电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MCM-MnCl_(3)的压电常数为106 pC/N,居里温度为130°C,声阻抗值约为16.5 MRayl,低于压电陶瓷PZT-4(大于33 MRayl),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徐慧婷; 刘洋; 刘弘伟; 胡宏志; 刘尊奇
    • 摘要: 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氯化钴和硫氰化钾为原料,水、甲醇和盐酸为混合溶剂,蒸发获得一种三维氢键型金属-有机化合物[H_(2)(dabco)]_(2)[Co(NCS)_(4)]_(2)·4H_(2)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介电和铁电等测试对其结构、热学性能与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构显示[H_(2)(dabco)]_(2)[Co(NCS)_(4)]_(2)·4H_(2)O从低温极性空间群P21转化为中心空间群P nma,[H 2dabco]2+阳离子发生有序-无序超分子转动,导致在200 K附近呈现极性-非极性相变及阶梯型介电异常,获得一种顺电相-铁电相可逆的铁电功能材料。
    • 徐豪杰; 韩世国; 孙志华; 罗军华
    • 摘要: 铁电性通常是指电介质材料的自发极化取向随着外加电场发生变化的性能.以自发极化为核心,铁电材料表现出优异的介电响应、热释电性、压电性、电光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近年来,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化合物在铁电研究领域崭露头角,逐渐发展为铁电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兼容性与可调控性,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共存或耦合,是发展新型多功能材料的理想体系.本综述基于居里原理的对称性方法,以铁电材料的结构相变为基础,阐述了铁电体的晶体学对称性破缺现象.具体结合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铁电体的典型实例,揭示材料铁电性能的结构来源及光电性能调控的潜在途径,最后对该铁电材料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 王成
    • 摘要: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g2+掺杂的0.8Bi0.5Na0.5TiO3-0.2Bi0.5K0.5TiO3陶瓷,对其相结构、铁电性能、介电性能性能和阻抗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所有样品均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相结构,表明Mg2+能完全融入钙钛矿结构晶格中.所有样品都表现出铁电特性,Mg2+掺杂遵循3Mg2+?3MgTi"+VO??,会显著促进陶瓷中氧空位缺陷的增多,掺杂量在2mol% 以上时会引起陶瓷介电性能的显著降低.
    • 杨烁
    • 摘要: 依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分子铁电体被列为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而早在2018年,就已经有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科研论文,文章介绍了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在中国诞生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在分子材料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该成果的研究者之一便是南昌大学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汤渊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