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7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261538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艺、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5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暨第十七届全国微波磁学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介电损耗的相关文献由1922位作者贡献,包括晏伯武、王业宁、蒲永平等。

介电损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1538 占比:99.85%

总计:261943篇

介电损耗—发文趋势图

介电损耗

-研究学者

  • 晏伯武
  • 王业宁
  • 蒲永平
  • 唐群
  • 张庆猛
  • 朱劲松
  • 李兰杰
  • 杜军
  • 杨桂生
  • 杨海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宗波; 时双强; 陈宇滨; 褚海荣; 杨程
    • 摘要: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介电特性、高比表面积、低密度等性质,被认为是新一代吸波材料的有力候选。然而,单一组分的石墨烯吸波性能不佳,因此近年来石墨烯基吸波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与特性,指出介电型石墨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宽频、薄层的特点。从石墨烯基体与掺杂体两方面综述了介电型石墨烯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开发损耗能力强的新型介电掺杂体、构筑多组分吸波复合材料体系、建立通用的设计方法以及探索大批量的制备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叶伟; 余进; 龙啸云; 孙启龙; 马岩
    • 摘要: 为开发具有电磁损耗的新型纤维状电磁波吸收材料,采用天然丝瓜络作为碳质纤维的基材,通过原位杂化将Fe_(3)O_(4)负载到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磁滞回线和电磁参数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瓜络基碳材料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生成的Fe_(3)O_(4)颗粒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均匀分布,介电损耗、磁损耗和纤维结构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的电磁波损耗;当FeCl_(3)浓度为2 mol/L,处理温度为700°C时,在2~18 GHz范围内,厚度为3 mm的试样在9.97 GHz处的电磁波损耗达到了-24.37 dB,在7.33~10.33 GHz频段内电磁波损耗小于-10 dB。丝瓜纤维通过合适的炭化及磁性颗粒负载工艺,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 姜明; 程战; 赵丹; 张雷; 徐东
    • 摘要: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Mg掺杂的CaCu_(3-x)Mg_(x)Ti_(4)O_(12)(x=0、0.05、0.1、0.15和0.2,摩尔分数,%)薄膜。对掺Mg的CaCu_(3)Ti_(4)O_(12)(CCTO)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性能进行研究。与未掺杂的CCTO薄膜相比,掺Mg的CCTO薄膜的晶粒尺寸较小。此外,与未掺杂的CCTO薄膜相比,掺Mg的CCTO薄膜具有高介电常数和出色的频率稳定性。同时,Mg掺杂可以减少CCTO薄膜在10^(4)~10^(6) Hz频率范围内的介电损耗。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的CCTO薄膜相比,掺Mg的CCTO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特性,x=0.15和x=0.1的Mg掺杂CCTO薄膜的非线性系数分别提高到7.4和6.0。
    • 段广宇; 李玥; 胡静文; 胡祖明; 于翔; 迟长龙
    • 摘要: 采用水热法以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为原料合成了高长径比钛酸钡纳米线((BaTiO_(3)nanowires(BTN));为了改善BTN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并保持BTN完整的化学结构,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改性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其包裹在BTN表面形成P-BTN纳米线;随后将P-BTN作为高介电常数填料加入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基体中制备出耐高温的PMIA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P-BTN含量对PMIA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击穿强度的影响以及高温下P-BTN/PMIA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BTN经过PVP表面改性后,在P-BTN含量较高时依然可以均匀地分散在PMIA基体中,且与PMIA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P-BTN含量的增加,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升明显;100 Hz时,含有15%(质量分数)P-BTN的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升至18.5,相较于纯PMIA增加了7.4倍,同时介电损耗依然较低;在高温环境中(150~250°C),P-BTN/PMIA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满足高温环境对材料介电性能的使用要求;此外,低含量P-BTN还可以改善PMIA介电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适用于更高电场强度环境中。
    • 孙永勤; 田娜; 游才印; 张永泽
    • 摘要: 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电磁波,不仅影响设备运行,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高性能的微波吸收材料对于控制电磁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3~132 nm的多铁性BiFeO_(3)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磁性和电磁参数进行了表征,在1~18 GHz范围内研究了BiFeO_(3)纳米颗粒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发现,在13.9~18 GHz范围内,BiFeO_(3)纳米颗粒的反射损耗RL<-10 dB,在15.4 GHz下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值能达到-50.0 dB,在15.6~17.9 GHz间出现2.3 GHz的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_(max)。这些结果表明BiFeO_(3)是一种很好的微波吸收材料。BiFeO_(3)纳米颗粒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可归因于BiFeO_(3)中铁电有序和弱铁磁有序共存的良好电磁匹配。此外,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也有助于BiFeO_(3)纳米颗粒的强反射损耗。
    • 汤卉; 牛翔; 杨志朋; 彭小草; 赵小波; 姚英邦; 陶涛; 梁波; 唐新桂; 鲁圣国
    • 摘要: BiFeO_(3)(BFO)作为反铁磁性和铁电性共存的多铁性材料,其饱和极化强度理论值大于100μC/cm^(2),居里温度为830°C,具有较强的电卡效应.但是由于BFO高温烧结过程中Bi_(2)O_(3)易挥发,铁离子易变价,导致BFO中缺陷较多,漏电流较大,其铁电特性难以发挥出来.虽然采用与BaTiO_(3)(BTO)等氧化物铁电体形成固溶体的方法可以减小漏电流,但是漏电流和高介电损耗问题仍然存在.本文试图通过添加锰离子到BFO-BTO固溶体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0.7BiFeO_(3)-0.3BaTiO_(3)+x%MnO_(2)(BFO-BTO+x%MnO_(2),其中x%为质量分数)陶瓷,研究了MnO_(2)掺杂对BFO-BTO固溶体的微观结构、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BFO-BTO+x%MnO_(2)样品测试结果证明少量掺杂MnO_(2)能降低BFO-BTO陶瓷的介电损耗和漏电流,这是由于掺杂Mn^(4+)补偿氧空位浓度所致.另外,0.7BFO-0.3BTO+0.5%MnO_(2)陶瓷在100 kV/cm时的最大极化强度达到50.53μC/cm^(2).最后利用热电偶直测法测试了BFO-BTO+x%MnO_(2)陶瓷的电卡效应,发现极化翻转方法能使BFO-BTO+x%MnO_(2)陶瓷的电卡效应翻倍增大,其中x=0样品从0至-30 kV/cm的变化与30 kV/cm至0的电场变化相比,增大近8倍,并且证实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晶一级相变铁电体.
    • 李萌; 段本方; 程宗辉; 陈云鹏; 刘俊岑
    • 摘要: 合理引入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成功地在Sendust片表面生长了不同含量的CoFe@C颗粒。通过电磁性能测试,分析不同CoFe@C@Sendust样品在0.1~18 GHz下的电磁参数,发现包覆CoFe@C颗粒含量可以有效调节Sendust复合吸收剂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通过引入CoFe@C颗粒,CoFe@C@Sendust复合吸收剂的介电损耗能力和阻抗匹配也得到了显着提高。根据吸波性能分析结果,在Sendust薄片上包覆CoFe@C可以实现4.5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和−56.5 dB的反射损耗,相比于纯Sendust片,CoFe@C@Sendust复合吸收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 王在铎; 马晶晶; 王方颉; 赵一搏; 赵建设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填充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按照填料结构形态(纳微粒子颗粒型填料、高长径比结构填料、片层结构填料、三维网状框架结构填料),对相关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围绕构筑高效导电网络的目标,从导电填料选择与处理、基体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等角度对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阐明了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阐述了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 王子文; 傅超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类型水分子对水化产物介电弛豫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水灰比和烘干处理的方法,结合低频介电光谱、XRD和TG测试方法进行介电弛豫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化产物内部水分子自身偶极矩作用引起的弛豫过程中存在R1、R2和R33个弛豫峰;在水灰比为0.5的水泥样品中,R1、R2和R3的活化能为0.39 eV、0.51 eV和0.42 eV;当水灰比增加时,水化产物体系内Ca(OH)2含量提高,C-S-H凝胶表面羟基减少、氧空位增加,弛豫峰R2的活化能增加;当样品烘干后,自由水完全蒸发,弛豫峰R1消失,C-S-H凝胶层间的受限水减少,弛豫峰R3活化能增加.研究结论:水化产物内部水分子引起的弛豫峰R1、R2和R3分别受自由水极化、氧空位极化和受限水极化影响.
    • 张丕生; 孙福国; 徐辉; 袁鹏辉
    • 摘要: 综述了电容器薄膜的主要性能特点、国内外生产现状,介绍了国内外生产工艺、产品牌号及性能.国内石化企业应根据电容器不同用途细分牌号,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设备企业合作,开发出国产电容器薄膜用聚丙烯,加快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