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变率

应变率

应变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2篇、会议论文166篇、专利文献14732篇;相关期刊53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2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13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会议等;应变率的相关文献由4322位作者贡献,包括许金余、郭伟国、李玉龙等。

应变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2 占比:8.38%

会议论文>

论文:166 占比:1.02%

专利文献>

论文:14732 占比:90.60%

总计:16260篇

应变率—发文趋势图

应变率

-研究学者

  • 许金余
  • 郭伟国
  • 李玉龙
  • 胡时胜
  • 宋玉普
  • 李宏男
  • 林皋
  • 胡文军
  • 张军
  • 张方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金燕燕
    • 摘要: 以含有石英、长石与黑云母矿物成分的花岗岩为试验对象,利用高温SHPB(split hopkins on pressure bar)装置展开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作用后花岗岩的抗拉特性变化情况,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获取了花岗岩矿物质成分的抗拉特性参数;依据SHPB装置一维应力波与应力均匀性基本假设,推理获得了花岗岩应力分布与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作用后,花岗岩抗拉强度随冲击气压的提升而增加;其抗拉特性变化仅与石英和长石成分有关;当温度一致时,冲击气压与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成正比,且温度越高,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趋于稳定的速度越慢;当高度一致时,随着温度的提升,花岗岩抗拉强度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且高度与抗拉强度呈正比.
    • 郑崇嵩; 高鸿涛; 郑鑫福; 吴昊; 张赛; 崔东; 孟宪明
    • 摘要: 通过对7003铝合金板材在应变率分别为0.001/s、0.1/s、1/s、10/s、50/s、100/s、250/s下进行拉伸试验,对其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7003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伸长率、流变应力、抗拉强度以及断口形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应变率的升高,7003铝合金的流变应力、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增大。另外,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新模型,建立7003铝合金应变率相关性塑性变形本构模型,与Johnson-Cook简化本构方程拟合曲线相比,新模型拟合曲线更加贴近试验曲线。
    • 孟祥; 安华明; 刘磊
    • 摘要: 为了解高温作用下角砾岩动态力学特性,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角砾岩动态冲击实验。试样为取自云南卡房地区的天然角砾岩,将试样加热到200、400、600、800°C并采用3种加载速率(7.8、9.8、11.8 m/s)进行霍普金森冲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度对于角砾岩动态抗压强度有着先强化后弱化的作用,在400°C时抗压强度达到峰值,相较常温(25°C),3种加载速率下抗压强度的增幅分别为42.8%、24.3%、18.1%;应变率和峰值应变呈线性增加,破坏程度与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 杨世兴; 王洪江; 侯永强; 张敏哲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养护龄期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体在中等应变率动态冲击加载下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技术对16组48个充填体试样进行单次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提高因子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规律,而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应变率敏感性呈减小趋势,动态抗压强度增幅则与冲击速度呈负相关;充填体的韧性指数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长,且养护早期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显著;充填体的吸收能、单位体积应变能(比能量吸收)与应变率、养护龄期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养护早期的能量值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明显;动态冲击加载下,破坏形态主要为轴向拉伸破坏,且平均应变率越大、养护龄期越短,破坏越显著。
    • 魏家威; 石霄鹏; 冯振宇
    • 摘要: 为研究橡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响应特性,建立应变率相关的橡胶黏超弹性本构模型,分别采用超弹性本构模型和黏弹性本构模型表征其非线性弹性行为和应变率相关的弹性行为。首先,对于超弹性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对比了Mooney-Rivlin模型、修正的Mooney-Rivlin模型、Yeoh模型、修正的Yeoh模型、Ogden模型和Arruda-Boyce模型等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经修正的Mooney-Rivlin模型和Yeoh模型的拟合优度与Ogden模型和Arruda-Boyce模型接近。在此基础上,基于一种参数较少且拟合效果良好的修正Mooney-Rivlin模型和应变率相关的Maxwell模型,建立了橡胶黏超弹性本构模型,考察了该黏超弹性本构模型在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情况下中高应变率时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对于这两种受力情况下的应变率相关的实验数据,该黏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0.95以上。研究结果为大应变率范围内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下橡胶的本构模型选择提供了参考。
    • 高雅婧; 孙云强; 罗纲
    • 摘要: 地震b值时空分布及演化是地震孕育研究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基于台湾地区1999年至2005年期间的地震目录数据,对该区进行地震b值时空扫描,得到了台湾地区的b值时空分布,分析了1999年MW7.6台湾集集地震前后b值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基于GPS速度场数据估算了地震前后区域的应变率和差应力率分布特征与变化;最后分析并探讨了b值分布、演化与差应力率场的关系.结果显示:(1)集集地震前后的1999—2005年,震中所在地震区的b值呈现出震前降低-震后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化特征,反映区域应力的累积-释放-累积的过程;(2)集集地震震后的2003—2005年,由GPS速度场数据获得的震源区差应力率较大,意味着差应力累积速率较高,可能与震后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黏弹性应力松弛有关,而相同时间段震源区的b值较高,意味着震源区附近上地壳差应力仍然较低,该时段震后过程仍在持续;(3)台湾西南和东部海岸山脉逆冲作用较强,差应力率较大,而b值较小,均可能意味着其背景差应力水平较高;台湾地区沿中央山脉由北至南存在扩张拉伸作用,差应力率较小,而b值较大,都意味着背景差应力水平可能较低.本文的结果对认知台湾地区地震活动变化、台湾地震孕育过程及地震b值与应力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 郭占峰; 满轲
    • 摘要: 岩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其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准确核定及其破坏机理至关重要。借助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装置,对75块花岗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劈裂拉伸实验,分析其动态强度与变形的应变率效应,以及冲击劈裂后的破坏形态,进而得到花岗岩试样的应变率、应力峰值、弹性模量等相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动态劈裂实验中,应变率约在100 s^(-1)左右,花岗岩试样开始出现裂纹;应变率在100~150 s^(-1)内,花岗岩试样在冲击后为破碎状态;当应变率超过150 s^(-1)后花岗岩在冲击加载后试样为粉碎的状态。随着应变率的逐渐增大,动态拉伸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但峰值应变却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花岗岩的变形能力变差,更易破坏。同时提出了动态拉伸敏感性指标,该指标物理意义明确,能够准确反映岩石类准脆性介质在动态拉伸受力情况下的率效应。进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冲击劈裂实验的应力波传播三阶段、试样破坏特性及裂纹衍生规律。进一步地,基于Hopkinson效应和冲击劈裂现象相结合的动态拉伸强度,其本质上是受岩石的不均匀性、应力速率、相邻微裂纹处释放的应力引起的裂纹止裂以及裂纹扩展速度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 陈顶明; 胡海霞
    • 摘要: 为了研究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受到的动载作用,本文以6061和7075两种典型的铝合金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压杆试验装置(SHPB)开展不同冲击气压下6061和7075铝合金的动态力学特征和应力波传递规律,考察了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行为特征,分析了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应力波传递和材料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入射波应力随之增大,透射波应力幅度明显提升,导致透射波传递的时间变长,在高应变率下更容易使材料受损。
    • 雷经发; 沈强; 刘涛; 孙虹; 尹志强
    • 摘要: 为揭示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装置对使用3种打印速率(10、40、70 mm/s)和3种喷头温度(200、220、240°C)制备的TPU开展准静态(0.01 s^(-1))和动态(1000 s^(-1))加载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并进行工艺参数优选,同时进一步获取了材料在较宽应变率范围(0.001~2500 s^(-1))的应力-应变样本空间数据。结果表明,准静态和动态加载下,喷头温度220°C、打印速率40 mm/s为最优工艺参数;试样在准静态和动态下均具有应变率效应;准静态下试样超弹性特征显著,动态下结合朱-王-唐(ZWT)方程构建的材料黏弹性本构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采用最优工艺参数制备的试样出现明显“微相分离”现象。
    • 伍永康; 文申兵; 韦文森; 张天赐; 王晓宇; 车想想
    • 摘要: 使用超高速摄像机测试法对试件破坏过程进行全面观察,采用加载方式开展劈裂试验。在精确控制层裂发生时间和位置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材料拉伸强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DIC方法,在动态劈裂试验中,获得的临界应变率达到了10 s^(-1);在层裂试验中,获得的层裂拉伸强度应变率达到了10~100 s^(-1);在线性拟合法下,斜率较劈裂试验结果较高,混凝土拉伸强度所对应的增强因子超过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