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拱隧道

连拱隧道

连拱隧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2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4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80680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20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发展国际论坛、2009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等;连拱隧道的相关文献由25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朱合华、丁文其等。

连拱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4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80680 占比:98.71%

总计:81733篇

连拱隧道—发文趋势图

连拱隧道

-研究学者

  • 王飞
  • 朱合华
  • 丁文其
  • 彭立敏
  • 杨雄
  • 阳军生
  • 易震宇
  • 柏署
  • 王明年
  • 万志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星宇; 郑勇; 张伟
    • 摘要: 公路隧道二衬裂缝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对隧道的运营安全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依托武定至易门高速公路三台坡隧道工程,针对其发生的二衬开裂问题,阐述了裂缝分布、裂缝监测情况及原因分析,并给出了裂缝的处治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灌浆修补加固法进行裂缝处治是安全有效的,可为类似工程的裂缝处治提供参考。
    • 牛海波; 彭军安; 边成友; 许建聪
    • 摘要: 为了保证花岗岩偏压连拱隧道进洞安全,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研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进洞方案、冒顶原因及应对措施、渗水应对措施、隧道施工注意事项开展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公路隧道顺利进洞施工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 张旭; 黄诗闵; 许有俊; 满忠昂
    • 摘要: 为研究衬砌背后空洞而诱发的连拱隧道结构破坏机制及解决维修整治难题,以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的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空洞位置及尺寸变化时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结构安全状态及破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因为衬砌背后空洞的存在,连拱隧道内侧拱肩的土压力大于外侧拱肩,雁形区承受较大的围岩荷载;2)空洞位置发生变化时,空洞同侧隧道拱顶、拱腰裂缝的形态及传播规律差距显著,空洞对侧隧道以及连拱隧道底部的影响相对较小;3)当空洞位于中墙顶部时,拱顶安全系数比空洞位于其他位置时更小,而裂缝尺寸更大,且拱顶裂缝最早出现;4)随左洞拱顶空洞尺寸的增加,中墙与右洞拱部交接处越容易产生裂缝,连拱隧道破坏程度越严重,空洞角度比空洞深度对连拱隧道结构破坏影响更明显,空洞角度的增加使得空洞区域内、空洞左侧边缘及左拱脚的裂缝更早出现。研究揭示了空洞位置及尺寸变化时的连拱隧道裂缝分布规律及扩展过程,建议对连拱隧道衬砌背后形成大尺寸的空洞及时进行注浆充填。
    • 周少伟
    • 摘要: 以象山隧道拓宽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比主线设置为地面、高架、地下3种方式,结合象山隧道周边路网现状及建设条件,提出了隧道改造思路。从运营能力、施工困难、后期管养维护、交通影响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了比选,确定了可行性改造方案,为类似隧道拓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 邹永艳; 吕国磊
    • 摘要: 隧道火灾处治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根据隧道检测报告,系统地分析湖北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火灾后的安全储备状况,并提出了火灾后隧道处治设计原则与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了经验借鉴。
    • 傅建红; 牛海波; 王正军; 许建聪
    • 摘要: 为了准确分析偏压连拱公路隧道工程开挖和初支护施工过程主要危险因素,文章采用LEC法进行风险估测,以便针对高度危险因素和显著危险因素编制预防对策和管理方案,保证施工安全,为该类型公路隧道开挖和初支护施工过程危险因素分析和施工安全评价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 乔素云; 王少华; 尹金涛; 李泉龙; 李顺涛
    • 摘要: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大量的地下道路在原有城市主干道下方建设,如何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至关重要。以某城市地下道路双连拱隧道下穿主干道工程为对象,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计算,通过分析得到了隧道各部分最优的开挖间距:中导洞开挖约40 m后可开展主洞的开挖;左主洞左侧开挖约16m后可开展右主洞右侧部分的开挖,且该部分开挖16 m后可开展左主洞右侧的开挖;左主洞右侧开挖约12 m后可开展右主洞左侧的开挖。由于受左右主洞开挖影响的叠加,中导洞上方因此将产生最大的地表沉降。超前大管棚可以减小约40%的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量,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无论是拱顶沉降、地表下沉还是隧道的衬砌应力,都处于安全范围内。表明按所设计的开挖和支护方法是可行的。
    • 李波; 赵亮; 姜成业
    • 摘要: 基于单洞工法施工的无中墙连拱隧道后行洞施工紧邻先行洞,先行洞支护结构及围岩受力情况受后行洞施工工法及爆破影响很大.文中以云南省某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后行洞开挖工法进行了静力学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台阶预留核心土和CD法两种施工工法下隧道洞身变形、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以及支护结构应力情况.通过施加爆破荷载进行动力学仿真预测监测点峰值振动速度.结果表明:CD法施工更利于结构安全,监测点爆破振速均在安全范围之内.
    • 茶增云; 肖振江; 姜成业; 和振海; 孙印国
    • 摘要: 基于单洞工法施工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后行洞施工紧邻先行洞,后行洞和先行洞施工时掌子面的纵向间距对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云南省某隧道为工程依托,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连拱隧道动态施工的仿真研究,对连拱隧道开挖中监测断面拱顶沉降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的空间影响效应、左右洞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为避免施工中两洞影响区域的叠加,从先行洞拱顶沉降变化得出合理间距不小于32 m(约2.5D),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得出合理间距不小于28 m(约2.2D)。综合来看,两开挖面的合理间距应控制在32 m(约2.5D)左右。
    • 周海军
    • 摘要: 无中隔墙连拱隧道中岩层厚度较小,施工难度较大,相应的施工参考案例不多。结合眼井隧道无中隔墙连拱隧道施工项目实际情况,介绍了三眼井连拱隧道初支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尤其连拱隧道薄弱处的中岩层保护和基地加固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三眼井隧道地处岩溶发育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溶洞回填等处置方案,以保证岩溶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