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隔墙

中隔墙

中隔墙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9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123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黑龙江科技信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2014年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 、全国电力行业CFB机组技术交流服务协作网第十一届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循环流化机床燃烧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等;中隔墙的相关文献由175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奎、王清标、吕荣山等。

中隔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2.6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9123 占比:97.09%

总计:9396篇

中隔墙—发文趋势图

中隔墙

-研究学者

  • 刘永奎
  • 王清标
  • 吕荣山
  • 唐玲玉
  • 孔迎春
  • 张军贤
  • 许垒
  • 卢俊杰
  • 张晓锋
  • 徐云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威; 张科; 郭春
    • 摘要: 通风导洞中隔墙一般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混凝土中隔墙,但存在表面粗糙、工艺复杂、施工进度不易控制等缺点,无法适用于风道较为复杂的工程。文章以东天山隧道1号斜井为依托,提出了节能型全拼装式钢波纹板中隔墙技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验证其在单洞四风道通风斜井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波纹板式中隔墙增大了斜井有效通风截面积,断面风速降低约5.3%,同时大幅减小通风斜井内的沿程阻力,仅为既有混凝土墙方案的17%左右;拱顶变形及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受力均远低于结构安全限值。该技术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隔墙的缺点,在满足隧道通风防灾要求的同时,改善了隧道施工环境,且施工工期可缩短为原方案的三分之一。
    • 柏署; 杨雄; 李雨哲; 龚峰; 阳军生
    • 摘要: 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大跨度多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荷载转换和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风险高等问题,介绍观音岩四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先主后辅”的施工工序,并应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手段,分析四连拱隧道多洞施工、主辅洞开挖相互扰动下,围岩与结构的反应、现场施工工序的可行性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采用先开挖主洞后开挖辅洞的施工工序是安全可行的;2)多连拱隧道施工,洞室受到的开挖扰动次数越多,结构受力越复杂,建设过程需重点关注先行洞室受到后行洞室施工扰动带来的安全风险;3)相邻洞室间的施工扰动影响要远大于不相邻洞室。现场实施效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不等跨双向10车道四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法可行。
    • 杨浩; 张建; 杨杰; 王小强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逐渐加大。受限于城市土地空间开发的约束,大跨度浅埋双联拱隧道孕育而生。针对大跨度浅埋双联拱隧道中的中隔墙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大跨度浅埋双联拱隧道中的中隔墙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周海军
    • 摘要: 无中隔墙连拱隧道中岩层厚度较小,施工难度较大,相应的施工参考案例不多。结合眼井隧道无中隔墙连拱隧道施工项目实际情况,介绍了三眼井连拱隧道初支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尤其连拱隧道薄弱处的中岩层保护和基地加固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三眼井隧道地处岩溶发育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溶洞回填等处置方案,以保证岩溶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 李玉华
    • 摘要: 中隔墙的安全稳定是影响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施工过程中其受力变形特性是工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某偏压作用下超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工程,考虑地质条件和非对称开挖的影响,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三导洞、中导洞正洞台阶法、中导洞全断面法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力学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一定时,不同施工方法得到的中隔墙最终应力变形量较为接近,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应力和变形随开挖区域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受偏压和非对称开挖影响,中隔墙会产生向先期开挖侧旋转的趋势,且在靠近偏压一侧会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区域;优化后的“中导洞+双侧壁开挖”施工方法能保证围岩的稳定且各项监测指标正常,保障了工程安全进行。
    • 岑雪雁
    • 摘要: 首先简述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特点,然后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断面类型及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项目实例综合研究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了测量放样、基底找平、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以及养生等,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 陈兆; 王海林; 蒋源
    • 摘要: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浅埋连拱隧道暗挖施工稳定性问题,研究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中隔墙等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地表沉降等指标的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中导洞开挖过程中,上台阶开挖对围岩应力影响较明显;隧道施工完成后中隔墙上最大应力达7.03 MPa,侧洞拱腰及拱顶部位存在应力集中,大小为0.7~1.55 MPa;侧洞靠近中导洞的上台阶初支结构拉应力达1.67 MPa,侧洞远离中导洞的上台阶初支结构压应力达4.48 MPa;侧洞靠近中导洞侧台阶开挖时中隔墙应力增幅明显,掌子面远离监测面超20 m后施工对中隔墙无影响;地表沉降最大部位位于隧道轴线处,沉降最大值为7.20 mm,沉降区域半径约25 m。
    • 朱剑萍; 王彬
    • 摘要: 上海核心城区1栋外围劲性柱+核心筒结构体系建筑工程存在部分地下结构已经先行施工完成、中隔墙拆除作业需要配合周边地铁施工等复杂情况。通过分析施工作业存在的难点、重点,拆除方案选择跳仓法和静力切割技术,对待拆除的中隔墙进行平面分区、竖向分块顺序施工,较好地解决了先期施工完成结构和后续施工衔接难度大的问题,保障了补缺结构的施工质量,可为复杂基坑中隔墙拆除施工提供借鉴。
    • 陈涛
    • 摘要: 随着全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隧道开挖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以王格尔塘3号隧道为例,分析了连拱隧道洞口段施工、中导洞开挖、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开挖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后期连拱隧道施工提供经验.
    • 瞿双全
    • 摘要: 阐述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特点,分析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断面形式与施工要点,并围绕案例具体分析了中隔墙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测量放样、材料设备选用、基底找平、钢筋制作、模板台车就位、混凝土浇筑、预留和预埋件施工、台车移位与混凝土养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