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车轮磨耗

车轮磨耗

车轮磨耗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7807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快捷货车转向架技术交流会、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8年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与轮轴学术研讨会等;车轮磨耗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芾、丁军君、黄运华等。

车轮磨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807 占比:99.79%

总计:47906篇

车轮磨耗—发文趋势图

车轮磨耗

-研究学者

  • 李芾
  • 丁军君
  • 黄运华
  • 温泽峰
  • 侯茂锐
  • 孙树磊
  • 成棣
  • 胡晓依
  • 冯大刚
  • 孙丽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长雨; 赵鑫; 王鹏; 沈正行; 温泽峰
    • 摘要: 针对站间距短、研磨子频繁作用的城际铁路,建立了集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磨子―车轮接触和车轮磨耗等模型于一体的动车组车轮磨耗预测模型,车轮磨耗采用Archard模型计算,实现了研磨子―车轮和轮轨接触对车轮磨耗贡献的定量预测。以中国南方某城际线路上运行的某型城际动车组为例,模拟了动车组车轮LM廓形在一个车轮镟修周期内的演化,通过对比跟踪测试结果,确定研磨子所致车轮磨耗的磨耗系数取1.45×10^(-4),并完成了模型验证。上述城际铁路的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车轮磨耗预测误差仅为5.00%。以0.30 MPa工作气压下的高硬度研磨子为例,发现其最佳工作模式为“工作20 s—停止工作25 s”的间歇式工作模式。为动车组研磨子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模拟工具。
    • 曾元辰; 唐旭; 张卫华; 宋冬利; 胡军海
    • 摘要: 车轮尺寸参数在车轮全生命周期中会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但其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并未得到系统性研究。基于车辆动力学与车轮磨耗理论,提出车轮尺寸对车轮磨耗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通过整车磨耗建模与仿真、实测磨耗数据统计,验证了机理分析所得到的磨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案例车型,轮径尺寸会影响踏面磨耗,相同条件下,轮径越小,接触斑面积越小,接触斑内法向应力越大,纵向蠕滑率越大,运行相同里程时的车轮转数越多,进而加剧踏面磨耗。轮径、轮缘厚度均会影响轮缘磨耗,相同条件下,轮径越大,轮对曲线通过时横移越大,进而加剧轮缘磨耗;轮缘越厚,轮对与钢轨越容易发生轮缘接触,进而加剧轮缘磨耗。结论可支撑动车组轮对运维决策。
    • 田丽; 刘森
    • 摘要: 分析车轮磨耗,预测车轮寿命,对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地铁2号线拖车车轮为例,比较传统方法和数据拟合方法确定磨耗量的差异。数据拟合方法通过窗函数滤掉偶然录入错误数据,用中值滤波器剔除不满足要求的数据,对预处理后的轮径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轮径与运行里程线性拟合方程,线性拟合方程斜率即车轮磨耗量。传统分析方法采用大约相距1年的2次轮径测量数据,求车轮年平均磨耗,其准确性受2次测量值准确性与测量时间间隔的影响较大,预测车轮寿命偏差较大。数据拟合方法考虑的轮径数据更多,相邻轮径数据时间间隔更短,得出的磨耗量更准确,预测车轮寿命更可靠。
    • 张浩; 李子嘉; 戴焕云
    • 摘要: 运用商业软件SIMPACK建立装配有转K6型转向架并考虑轨道因素的C80货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Archard磨耗模型建立货运列车车轮磨耗的力学模型,并应用CONTACT程序进行计算。在模型基础上考虑悬挂参数对车轮踏面磨耗的影响规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对踏面磨耗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为新车设计以及站段镟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张海; 冉祥瑞; 蔡家祺; 林凤涛; 王秀刚
    • 摘要: 为探究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与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参数,即复合等效锥度,讨论伴随车轮磨耗增加,复合等效锥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线性等效锥度为基础,通过不同轮对横移量对应的接触宽度差值占比对线性等效锥度进行加权,得到复合等效锥度。实测磨耗车轮型面,对比随运营里程增加不同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UM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讨论轨道不平顺激励下复合等效锥度与车轮磨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等效锥度考虑了轮轨接触几何状态变化,计算时不受轮对大位移时局部磨耗的影响,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轮轨接触的非线性状态。与等效锥度相比,中低不平顺激励下复合等效锥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大小更敏感。复合等效锥度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随着复合等效锥度增加,车辆稳定性下降。当复合等效锥度超过0.29后,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通过复合等效锥度,可对线路不平顺等级和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对轨道车辆设计与维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 王嘉诚; 凌亮; 李伟; 高建敏; 王开云; 宋洪锐
    • 摘要: 川藏铁路的建设面临着极端的地质灾害与极差的工程环境两大挑战,列车运行线路的空间复杂性势必会对轮轨磨耗性能造成影响。为探究列车在复杂的空间线型环境下的磨耗规律,根据川藏铁路的线路设计参数设置长大坡道与平面曲线的叠加线路,建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与车轮磨耗预测模型,仿真分析牵引制动条件下动车组在长大坡道上运行时的车轮磨耗特征。结果表明:LMA型车轮踏面的CR400-AF高速动车在坡道-曲线叠加路况上运行时,前位转向架的轮轨接触状态为两点接触,后位转向架的轮轨接触状态为单点接触;平面曲线与坡道的相对位置对动车组车轮磨耗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加,车轮的磨耗深度逐渐降低,且降低的趋势越来越小。动车组在坡道-曲线路况上的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临界里程和临界速度,为防止车轮的剧烈磨耗,建议在动车组长期运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临界速度或更低的速度运行,在运营里程超过临界里程时应及时对车轮进行镟修。
    • 衣美玲
    • 摘要: 铁路货车在提速重载的发展中亟待解决车轮偏磨问题。调研和仿真研究了制动梁横移导致的制动磨耗不对称及其对车轮磨耗的影响。调研发现,转向架内两制动梁反向横移,左右车轮的制动磨耗位置不对称而产生轮径差;踏面外形非对称磨耗改变了重力刚度恢复力特性,促使轮对进一步向小轮径侧横移,这一横向力通过悬挂传递至转向架侧架,并带动另一轮对横移,逐渐形成货车同向轮径差特征。仿真分析轮径差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显示轮径差将恶化车辆横向性能,空、重车在2mm、4mm轮径差下车轮磨耗数增幅超过50%,建议以4mm作为货车轮径差控制标准,采用限位机构或新结构消除制动梁横移的影响。
    • 刘飞; 杨新文; 陈德文; 左安国
    • 摘要: 针对长春市轨道交通3号线和4号线的车轮磨耗问题,通过跟踪测试车轮的廓形和硬度,统计分析了7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车轮磨耗特征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4号线相比,3号线轻轨列车车轮磨耗和硬度测试状况更差;动车整体轮对车轮踏面和拖车独立轮对车轮轮缘为磨耗严重区域;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的车轮踏面和轮缘磨耗状况均差于气温较高的春夏季节,说明低温更易导致车轮钢材的磨损。
    • 胡晓依; 任海星; 成棣; 侯茂锐; 孙丽霞
    • 摘要: 针对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愈发严重的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接触模型、Archard磨耗模型和循环迭代模型,建立车轮多边形磨耗长期磨损迭代模型;模拟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20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过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实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长期磨损迭代模型,研究车辆运行速度、轮轨模态振动特性和轨道参数对车轮多边形发展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增大,最终形成的车轮多边形主导阶次逐渐减小,但产生的激励频率始终在550~600 Hz之间,验证了“频率固定”机理的可靠性;对比分析柔性轮轨、刚性轮柔性轨、柔性轮刚性轨、刚性轮轨4种工况下车轮多边形的发展过程,发现钢轨模态的振动特性对于高阶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大扣件的刚度可抑制高阶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和发展,而增大扣件阻尼则可抑制车轮多边形整体的发展速度.
    • 张隶新
    • 摘要: 根据悬挂系统的结构形式,转向架分为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相对于轴箱外置转向架,轴箱内置转向架结构紧凑、质量小,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和通过小半径曲线,具有良好的线路适应性.针对时速350 km/h货运动车组,考虑高铁线路和既有线路运行工况,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计算车辆分别采用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的轮轨力和车轮磨耗,对比分析2种转向架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线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2种转向架具有相同蛇行运动稳定性即临界速度的前提下,与轴箱外置转向架相比,内置转向架的轮轨力降低20%以上,车轮磨耗量和踏面磨耗深度降低30%以上,充分体现了轴箱内置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优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