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轨系数

脱轨系数

脱轨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60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科技视界、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分会、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二十八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等;脱轨系数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戴焕云、孙丽霞、李运生等。

脱轨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609 占比:99.45%

总计:23740篇

脱轨系数—发文趋势图

脱轨系数

-研究学者

  • 戴焕云
  • 孙丽霞
  • 李运生
  • 罗世辉
  • 赵鑫
  • 陈超
  • 韩梅
  • 丁军君
  • 乔雨
  • 刘俊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浩; 朱祖男
    • 摘要: 以上海地铁16号线车辆为样本,研究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条件下的轮轨接触特性。利用ABAQUS建立钢弹簧浮置板,用Simpack建立车辆模型,将浮置板模型导入Simpack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了列车在时速60 km/h情况下通过浮置轨道时,轮轨接触垂向力、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轮对下左右轮的轮轨接触垂向力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最大垂向力、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均为编号为6的车轮,即后转向架前轮对的右车轮。
    • 周子骥; 张楠; 孙琪凯
    • 摘要: 为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脱轨系数安全指标的随机特性,基于虚拟激励法与极值理论,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元法建立车桥随机振动模型。采用垂向密贴、横向线性蠕滑轮轨关系建立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转化为一系列频率点处简谐荷载的叠加,将非平稳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的时间历程问题,通过分离迭代法求得轮轨力功率谱;基于调制函数,采用谐波叠加法在每一时刻求和得到轮轨力时程样本;通过极值理论探究脱轨系数最大值概率分布函数并求得其最大值。同时讨论了不同挠跨比情况下,轮轨力功率谱的平稳特性。基于该计算模型,以24.6 m混凝土简支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车速下脱轨系数极值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极值分布能很好的求得不同车速下的脱轨系数极值;速度越大,脱轨系数极值分布的离散型越强,对应的99.73%置信度脱轨系数值越大;置信度99.73%对应极值能较好的控制住时域样本最大值;就所研究的工况而言,桥梁变形对轮轨力功率谱平稳特性的影响很小。
    • 马贺; 牛岩; 邹小春; 李超
    • 摘要: 为研究过岔方式及过岔速度对机车通过固定辙叉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固定辙叉伤损原因,基于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75 kg/m钢轨12号道岔固定辙叉和JM3标准车轮型面,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机车-固定辙叉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机车在不同速度、从不同方向通过固定辙叉时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机车通过固定辙叉时,垂向力、磨耗数的速度敏感区主要在70~80 km/h。脱轨系数的速度敏感区主要在90~100 km/h。提高速度会降低机车运行稳定性,增大脱轨风险,加重轮轨磨耗。在相同速度下,机车逆向过叉时的运行平稳性较差,脱轨风险较大,轮轨磨耗较严重。
    • 王滢; 李建端; 高盟; 徐晓; 陈青生
    • 摘要: 动力作用下轨道和路基的振动响应问题是解决高速列车在轨运行安全的关键之一.为保证地震时高铁的在轨安全,基于ABAQUS和FORTRAN子程序方法,创建了高铁无砟轨道-路基-地基三维精细化模型,详细分析地震-列车移动荷载特征对轨道结构的影响以及瞬态脱轨标准,探讨高速列车在地震作用下的临界速度和脱轨机理,考虑的脱轨标准包括轨道横向力与垂直力的比率(脱轨系数)和轨道的横向变形量,以此寻求合理的改进将地震的风险降到最低.结果表明:地震与列车移动荷载共同作用时,前者对钢轨的竖向正位移影响显著,而其加速度和频谱则受后者的作用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列车脱轨概率显著增大,钢轨的临界速度为50 m/s(180 km/h),此时钢轨横向位移较大,脱轨系数曲线变化剧烈,严重超出国家安全标准,列车可能失稳,甚至脱轨.
    • 黄桢国; 李子嘉; 邬平波
    • 摘要: 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某型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综合评估。被试车为1节动车与1节拖车,分别在其第一转向架的1轴处安装1条测力轮对来对轮轨之间相互作用力进行数据采集,以便在后期数据处理时计算相应的安全性指标。在车体两个转向架中心左右1 m处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列车的振动加速度,用于后期计算车体的运行平稳性指标。通过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出动车以及拖车在AW0和AW3两种工况下的运行品质。
    • 曾志平; 肖燕财; 王卫东; 闫斌; 王俊东; 刘兰利
    • 摘要: 为探究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在重载铁路中的适用性,以蒙华铁路隧道应用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为例,开展重载列车作用下轨下支承刚度对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轨道行车安全性影响研究,以期为大轴重下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及设计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建立重载列车—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精细化耦合模型,设置不同轨下竖向刚度与轨下横向刚度工况,分析重载列车轮轨竖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以及磨耗指数等行车安全性指标变化,并提出合理的轨下支承刚度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刚度变化主要影响车轮与钢轨间的接触状态,从而影响轮轨接触斑区域及该区域内局部应力状态。随着通行总重量增加,轨下竖向刚度会逐渐增加,因此轨下支承刚度应确保在较低范围内变化。对轨下支承刚度进行合理设置可以改善轮轨接触界面状态,还能够改善轮轨作用力分布,降低钢轨磨耗指数,增加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根据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考虑,轨下竖向支承刚度取120~160 kN/mm较为适宜,轨下横向支承刚度取160~200 kN/mm较为适宜,以保证重载铁路钢轨的合理使用寿命及降低换轨周期。
    • 周洋; 袁伟祥; 王伟; 陶福君
    • 摘要: 本文对研究列车在通过小半径曲线的动力学安全性能,选取福州南动车所联络线(灯泡线),采用安装测力轮对的方式对轮轨间作用力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列车导向轮的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均大于从动轮,外轨的车轮横向力大于内轨,但是所有限值均在标准范围内。在曲线外侧涂抹钢轨润滑,减少摩擦系数,降低车轮爬轨脱轨风险。建议开展综合型试验研究,以改善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能,保证列车小半径曲线安全通过。
    • 方智超; 丁军君; 赵冠闯; 王军平; 蒋俊
    • 摘要: 为研究普速铁路12号单开道岔在列车载荷下关键区域的动力学响应特征,结合岔区动力学性能的特点,对渝怀铁路一组普速道岔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在道岔转辙器区尖轨、导曲线部分和辙叉区叉心位置布置测点,利用动态响应采集系统采集应力-应变和振动加速度信号,并通过轮轨力标定系统反演轮轨作用力,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揭示轮轨作用力和振动加速度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列车机车通过道岔转辙器区和辙叉区时会产生轮轨作用力和振动加速度峰值,其中直向过岔时辙叉区轮轨垂向力峰值约为150 kN,叉心处垂向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400 m/s^(2),主频为295 Hz,振动能量较为集中;侧向过岔时转辙器区轮轨横向力峰值约为70 kN,尖轨处横向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60 m/s^(2),主频不明显,振动能量在频域内分布较分散,叉心处振动加速度主频集中在450~500 Hz内。脱轨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大值为0.64,出现在转辙器区。
    • 张卜; 刘怡伶; 张文静
    • 摘要: 研究了基于误差逆传播网络(BPNN)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式预测模型及其在脱轨系数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在SIMPACK多体力学仿真软件上建立的车-轨系统仿真场景,形成深度学习训练数据集。使用Python语言在TensorFlow框架上开发单项网络,基于仿真数据集,对单项预测模型BPNN和LSTM展开训练。评估单项模型的预测精度,使用加权平均法对单项模型进行组合,建立组合式脱轨系数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项模型,组合式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出脱轨系数的变化趋势。
    • 李子嘉; 黄桢国; 戴焕云
    • 摘要: 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某型有轨电车的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综合评估。试验车四节车厢转向架上均加装轮轨力检测设备,用以检测列车的安全性指标,车体上加装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列车运行平稳性。构架端部加装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列车运行稳定性。通过数据统计计算,发现在不同工况下以及处于不同位置的车体的运行稳定性指标略有差异,整体来说,动车的运行品质取决于拖车,中间车运行品质取决于两端的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