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氧化
二次氧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691586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煤矿安全、河南冶金、山东冶金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六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年会、第一届泛珠三角区域(9+2)铸造学术暨信息交流会等;二次氧化的相关文献由653位作者贡献,包括包燕平、李京社、王新华等。
二次氧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1586篇
占比:99.97%
总计:691780篇
二次氧化
-研究学者
- 包燕平
- 李京社
- 王新华
- 刘建华
- 孙伟振
- 孙群
- 刘国梁
- 唐海燕
- 朱建强
- 李海波
- 王凯
- 王坤
- 赵玲
- 马威
- 马文俊
- 黄福祥
- 丁永芝
- 任立峰
- 冀云卿
- 刘佳文
- 刘勇
- 刘平光
- 季晨曦
- 宋双林
- 师吉林
- 文虎
- 曾亚南
- 朱立新
- 李俊国
- 李具中
- 李守章
- 杨树峰
- 杨波
- 梁运涛
- 王万军
- 王敏
- 王晓阳
- 生财龙
- 白晓路
- 石平
- 蔡开科
- 薄风华
- 赵杰
- 郑晓丹
- 马城义
- 马砺
- 黄家骧
- GAO Xiangzhou
- LI Jingshe
- YANG Shufeng
-
-
刘付俊;
周思博
-
-
摘要:
为了探究二次氧化作用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降低矿井采空区遗煤复燃的风险,以平煤六矿22290工作面原始煤样和氧化煤样为二次氧化研究对象,分析气体产物产生规律,测试二次氧化前后煤样特征温度以及二次氧化前后煤样内官能团的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氧化煤样的CO和C_(2)H_(4)产生速率较原煤更快、放热强度也高于原煤,而且氧化煤样的临界温度、干裂温度、最大增速温度、失重温度均低于原煤;微观结构分析表明,二次氧化煤样中的含氧官能团-OH、-COOH和-C=O含量与原煤相比均有明显增加,而甲基和亚甲基的含量有略微下降。二次氧化煤具有更强的低温氧化性,更容易发生氧化自燃。
-
-
崔岩;
骆大勇;
徐少伟;
田文雄;
张超;
陈国栋
-
-
摘要:
难胶结人工顶板层状漏风诱发煤体自燃是下分层工作面巷道掘进及生产过程中防灭火难题。针对煤自燃初期气体产物量小易受风流稀释而难以检测的问题,在向下分层煤层顶板布置专用测试装置,监测煤体内部气体的温度和气体成分,判定煤自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内测点最高可检出175×10^(-6),巷道风流仍不能及时发现煤氧化气体产物;易自燃下分层煤体因二次氧化,自燃进程快,监测煤体内部气体能够实现煤自燃的早期辨识;煤层顶板冒落岩石胶结程度低,形成平面漏风是下分层煤体自燃的直接原因,通过向上分层采空区沿煤层走向注入高分子材料形成漏风封堵墙,有效控制了下分层煤体的自燃。
-
-
刘喜锚
-
-
摘要: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研究了炉后渣洗技术、钢包双氩砖吹氩技术、钢包全程加盖技术等对钢水可浇性的影响,并在连铸机原使用的分体式水口的基础上,结合水口尺寸、材料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因素,经过结晶器内钢水流场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设计了连铸配套含铝冷墩钢专用整体式水口,在小方坯铸机上实现全整体式水口的推广应用。该应用减少了浇注过程二次氧化、提高了连铸坯表面质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
-
-
-
司卫彬
-
-
摘要:
为有效治理易燃特厚煤综放面在末采铺网期间煤自燃火灾隐患,以潞新公司524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析了末采铺网期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诱因,预测采空区3~5m处为易自燃区域位置,并向预测危险区域施工钻孔,采取了灌注三相泡沫大范围覆盖包裹火区浮煤,注氮惰化、提高采空区压能,减少漏风和灌注液态CO2快速惰化降温的综合防治手段,且制定了火区启封后隔氧、惰化、覆盖降温为一体的防二次氧化措施.通过现场应用,实现封闭火区灾害的有效治理和安全启封,保障了工作面采煤设备及支架的回撤.
-
-
于飞
-
-
摘要:
结合炼钢连铸生产实际,对连铸板坯头坯气孔夹渣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当前生产工艺条件下,头坯气孔夹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钢水气体含量高、钢水的二次氧化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头坯气孔夹渣废弃率,减少轧后头坯改判量.
-
-
王伟健;
罗艳;
张立峰;
任英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20CrMo合金钢在生产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实现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合理控制,保证生产顺行,提高产品力学性能,针对"BOF→LF→RH→钙处理→连铸→热轧"工序生产20CrMo合金钢全流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在LF精炼及RH精炼加钙前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有70%以上的Al2O3.钙处理后,由于过量的钙加入到钢液中,夹杂物中CaS质量分数迅速增加至59%,Al2O3质量分数降低至21%.在连铸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的发生,夹杂物转变为CaO-Al2O3,其中含有50%的Al2O3、39%的CaO和10%的CaS,并且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加.在钢的冷却和凝固过程中,CaO质量分数降低至5%,CaS质量分数增加至57%,钢中夹杂物转变为Al2O3-CaO-CaS的复合夹杂物,同时含有少量大尺寸的CaO-Al2O3夹杂物.在钢的轧制过程中,夹杂物中CaO含量进一步降低,CaS含量增加,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加,形成了CaO-Al2O3与CaS黏结型的复合夹杂物与Al2O3-CaS复合夹杂物.对CaO-Al2O3与CaS黏结型的复合夹杂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
-
杨克枝;
常正昇;
郭俊波
-
-
摘要:
为探讨开浇前中间包充氩置换工艺对中碳铝镇静钢钢水洁净度的影响,设计了3种中间包充氩工艺方案,并定量分析了3种方案下钢中T.O质量分数和夹杂物变化.其中,方案1充氩时间较长,方案2充氩时间较短,方案3无充氩.结果表明,RH出站至CCM阶段,方案1~方案3钢中T.O质量分数的增幅分别为15.6%、18.5%和74.1%,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的增幅分别为12.1%、40.2%和166.8%,Al2O3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钙铝酸盐夹杂物数量密度的增幅分别为25.4%、62.0%和321.8%.开浇前采用中间包充氩工艺有利于减少开浇阶段钢水的二次氧化,且充氩时间越长,钢水受二次氧化的影响越小.
-
-
王丹
-
-
摘要:
随着唐山不锈钢公司高端热轧和冷轧板材产品的不断增加,对钢水洁净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影响钢水洁净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连铸过程中的大包下渣和钢水二次氧化.本文对唐山不锈钢公司连铸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钢水洁净度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通过异形包底钢包的开发、钢包下水口与保护套管的密封优化、大包下渣检测系统的优化、中间包密封优化等技术措施的实施,连铸全保护浇注的技术得到提升,钢水质量和洁净度得到改善,连铸增氮量≤3 ppm的合格率达到90.5%.
-
-
-
WANG Xinhua;
王新华;
JIANG Min;
姜敏;
WANG Kunpeng;
王昆鹏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一届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通过高铁车轴和硅片切割丝两个典型钢种试验研究,对高端重要用途特殊钢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对于高铁车轴钢,通过采用铝脱氧、高碱度低FeO渣系、强化RH精炼,尤其是严格控制连铸二次氧化,将钢总氧含量降低至0.00045%~0.0006%范围,DS类大型夹杂物量显著降低.对于硅片切割丝钢,通过减少CaO-SiO2-Al2O3系夹杂,在钢中生成MnOSiO2-Al2O3/SiO2两相夹杂物,并严格控制外来夹杂物,使切割丝拉拔抗断裂性能显著提升.目前,马钢生产高铁轮对已用于沪昆高铁线列车,邢钢生产直径0.12mm切割丝,不断丝长度提高至2.9万千米以上,达到了国际顶级切割丝质量水平.
-
-
-
王泽华;
张欣;
周泽华
- 《第六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浇注系统设计是生产高质量铸件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控制金属液充填铸型的速度及充满铸型所需的时间,使金属液平稳地进入铸型,同时能阻止熔渣和其他夹杂物进入型腔,尽可能减少金属液的二次氧化.本文指出了传统砂型铸造浇注系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液态金属临界流动速度概念,针对临界流动速度设计浇注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采用减压内浇道的砂型铸造浇注系统理论,使浇注系统既能具有良好的挡渣作用,又能避免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发生喷射和飞溅现象,减少金属液的二次氧化.
-
-
刘建华;
包燕平;
张婕;
韩文习;
韩蕾蕾
- 《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在异型坯横截面不同区域取样,采用大样电解、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莱钢异型坯中大型夹杂物的特征、数量、形状、成份、分布和尺寸等进行了分析;结合LF精炼前后和铸坯中氧、氮变化,对莱钢异型坯清洁度和夹杂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型坯生产采用半敞开式浇铸,二次氧化严重,大型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Al2O3系夹杂,熔点较低;加上浸入水口为直孔水口,结晶器横截面窄小,异型坯比表面积较大,凝固速度较快等原因,异型坯中大型夹杂数量明显偏高;并且大型夹杂在内弧R角及腹板部分数量较多。连铸生产中,异型坯内弧R角及腹板部位坯壳应力较高,数量较多的大型夹杂物在此聚集,对裂纹形成有促进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