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卷渣

卷渣

卷渣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49279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钱江创伤医学高峰论坛暨2015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全国冶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产品开发研讨会等;卷渣的相关文献由636位作者贡献,包括包燕平、王强、王新华等。

卷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9279 占比:99.91%

总计:149412篇

卷渣—发文趋势图

卷渣

-研究学者

  • 包燕平
  • 王强
  • 王新华
  • 吴华杰
  • 孙振宇
  • 尚德礼
  • 李叶忠
  • 李德军
  • 李阳
  • 王成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文轩; 王勇; 高锦国; 刘威; 杨树峰; 李京社
    • 摘要: 基于相似理论,以钢厂1500 mm×230 mm板坯结晶器为原型建立1∶2的结晶器水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吹气量一定时,水口中心处到窄边的液面波动先增大后减小,吹气量大于0.8 L/min时,开始发生卷渣现象,并且结晶器内的气泡数量变多。浸入深度的增加使液面波动减弱,浸入深度在65~95 mm时对卷渣影响的效果不显著;拉速增加使流股的冲击深度增大,拉速大于1.1 m/min时有大渣滴被卷入;当结晶器的拉速为1.0~1.1 m/min,吹气量为0.6~0.8 L/min,浸入深度为75~85 mm时较合理。C45E钢生产实践表明,当拉速由0.9~1.2 m/min调整至1.0~1.1 m/min,浸入深度由130~190 mm改进为150~170 mm时,铸坯缺陷率由6%降至1.9%。
    • 吴志杰; 周君; 王帅
    • 摘要: 研究了低碳低硅铝镇静钢表面夹渣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认为表面夹渣缺陷主要是由于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卷渣造成。通过减少结晶器液位波动,提高水口面精度,更改中间包三路氩气管路布局,提高保护渣的熔速、黏度以及表面张力,优化中间包烘烤工艺,降低冬季结晶器水量等措施,河钢唐钢生产的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热轧板夹渣率由3.9%降至1.5%。
    • 王际桂
    • 摘要: 盘螺轧制过程出现轧裂堆钢事故,通过工艺记录查询和取样分析,找到轧裂事故原因,针对轧裂原因提出了改善措施。
    • 李琪蓝; 张立峰; 陈威; 王亚栋; 赵震; 张静
    • 摘要: 针对大方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流动和卷渣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仿真,应用大涡模拟模型模拟湍流、应用VOF模型模拟渣相‒钢液和空气‒渣相‒钢液的多相流.研究对比了钢液单相流动、渣相‒钢液两相流动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流动3种模型下结晶器内的流动、钢‒渣界面液位形状和波动及卷渣行为,并通过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工业CT)检测了连铸坯中大颗粒卷渣类夹杂物数量随着电磁搅拌电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A、2 Hz结晶器电磁搅拌下,3种模型得到的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差别较小,但在钢‒渣界面处差别较大.钢液单相模型下钢液表面流动速度比其他两种模型钢‒渣界面处的速度更大.渣相‒钢液两相模型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分别为0.00118和0.00040 kg∙s^(−1).渣相‒钢液两相模型条件下,由于上表面即渣的顶面不能弯曲,所以钢‒渣界面处的湍动能没有得到耗散,所以比三相模型的湍动能更大,因此其预测的卷渣速率偏大.当搅拌电流强度增大到300 A,渣相‒钢液两相模型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分别为150 A条件下的5倍和15倍;当电流频率增大到4 Hz,渣相‒钢液两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变化很小,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降低为2 Hz条件下的1/3.因此,为了正确的模拟和预测结晶器钢‒渣界面处的卷渣行为,必须使用空气‒渣相‒钢液三相瞬态模型进行模拟仿真.
    • 吴伦; 李勤; 孙曼华
    • 摘要: 1—10月份连退FD带出品率平均为7.0%,是镀锌FD的2倍,是普通表面级别超低碳钢的7倍,给公司制造成本、交货期管理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根据取样分析发现,连退FD钢卷表面缺陷主要成分为Al_(2)O_(3)夹杂(20%)和保护渣(80%)。鉴于此,从减少连铸过程二次氧化入手,开展中间包全密封保护浇注、开发中间包高吨位开浇和恒吨位浇注技术,使中间包全氧均值(质量分数)降低约0.5×10^(-6);通过提高保护渣黏度和表面张力,降低了卷渣发生几率;对炼钢品质判定模型中FD板坯挑选规则进行优化,使连退FD缺陷降级率从6月的6.3%降至10月的4.1%。
    • 赵江; 盖领军; 张占杰; 许用会; 冯超
    • 摘要: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弹簧钢55SiCr拉拔钢丝延迟断裂的原因,发现钢丝表面存在高碳回火马氏体组织形成的硬化层,且存在细小裂纹;断口呈现脆性断裂特征,在表面异常组织区域存在含F的CaO-SiO_(2)-Al_(2)O_(3)-MgO-MnO-Na_(2)O大型复合夹杂和C成分夹杂。追溯此批材料的炼钢过程,发现连铸过程的非稳态控制是造成钢丝表面增碳和卷渣的原因,而夹渣部位形成的异常组织则是55SiCr拉拔钢丝延迟断裂的直接原因。通过稳定浇铸过程,细化操作规程及要求,55SiCr盘条再未发生延迟断裂问题。
    • 杜艳波
    • 摘要: 起皮缺陷是Q235B热轧带钢产品主要缺陷之一,具有缺陷发生率高、缺陷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热轧带钢产品表面质量。本文利用Q235B热轧带钢缺陷部位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检测分析结果,对Q235热轧带钢起皮缺陷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皮缺陷是由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经能谱分析仪确定,非金属夹杂物是由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及水口结瘤物组成,连铸过程夹杂物卷入铸坯表层,在轧制过程中不能焊合,造成起皮缺陷。通过改进连铸工艺,减少卷渣及改善中包水口材质,此类问题造成的起皮缺陷由12%降到5%。
    • 赵英东; 董鹏; 高梅; 杜艳波
    • 摘要: 某钢厂热轧产品力学性能分析过程中,发现因试样存在分层缺陷造成性能不合格的问题。通过对分层试样进行宏观、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检测分析,发现分层缺陷部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缺陷位置存在大量保护渣的成分元素,个别区域存在少量Zr元素;二是缺陷位置存在较多的铁素体带且有大量长条状硫化物类夹杂聚集。本文介绍了分层试样分析检测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对试样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结晶器内卷渣和连铸坯中严重P偏析是导致铸坯后续加工出现分层缺陷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
    • 卢文利; 尹延斌; 张炯明; 封明阳
    • 摘要: 为研究钢包的双孔底吹气量对钢包混匀时间、波高及卷渣和渣眼形成的影响,优化底吹工艺,以国内某厂 150 t 钢包为原型建立了钢包物理模型,模拟现场底吹工艺,综合混匀时间、波高及卷渣和渣眼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较优底吹气量。 结果表明,底吹气量越大,混匀时间越短,当底吹气量从 0.6 m^(3)/h 增加至 1.2 m^(3)/h 时,混匀时间大幅度缩短,瞬时波高及波动较小,之后随底吹气量的增大,混匀时间减少,速率变缓慢,而波高大幅度增长;临界渣眼的底吹气量和临界卷渣底吹气量不同,随着底吹气量增大,渣眼面积和卷渣深度均变大。 综合分析表明,实际底吹气量选择1.2 m^(3)/h 较为合适,在波高、渣眼面积、卷渣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大幅度缩短了混匀时间。
    • 刘志勇; 张洪彪; 王吾磊; 王国梁; 李海; 刘光绪; 左小坦; 赵立
    • 摘要: SWRCH35K钢规格Φ6.5mm盘条在生产标准件过程中出现冷镦开裂现象,通过对开裂部位高倍及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并对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发现造成Φ6.5mm规格盘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夹杂,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保护渣。通过结晶器自动加渣和开浇的自动液面稳定、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等措施杜绝结晶器内卷渣,有效改善冷镦开裂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