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
调和油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24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6544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烹调知识、粮油加工、粮食科技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分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等;调和油的相关文献由16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永庆、王月华、林树真等。
调和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544篇
占比:99.83%
总计:176843篇
调和油
-研究学者
- 杨永庆
- 王月华
- 林树真
- 林树红
- 谢洁梅
- 何东平
- 张廷
- 张永霞
- 张涛
- 姜元荣
- 余洁芝
- 张余权
- 林小琳
- 杨波涛
- 郑成龙
- 崔剑
- 周盛敏
- 李杨
- 江连洲
- 王浩
- 刘英
- 勤祯耿
- 朱家义
- 郭道伟
- 钟建为
- 齐宝坤
- 曹文明
- 李珊珊
- 田华
- 不公告发明人
- 文利新
- 李文娟
- 牛付欢
- 隋晓楠
- 高盼
- 卞希慧
- 吴泽君
- 张国浩
- 李万元
- 王兴国
- 王萍
- 白长军
- 程芳园
- 胡传荣
- 谢正洋
- 邢雷
- 冯涛
- 刘昌树
- 孙禧华
- 房涛
-
-
祁佳;
罗毅皓;
孙万成;
陈晓云;
刘尧;
贾峻
-
-
摘要:
以菜籽油、亚麻籽油、青藏高原牦牛酥油为原料,分别按照牦牛酥油∶亚麻籽油∶菜籽油质量比为1∶2∶7(A)、1∶1∶8(B)、2∶1∶7(C)制备调和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3种调和油中牦牛酥油溶解率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3种调和油及其沉淀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种调和油均无异味,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油脂品质高、稳定性强、不易变质;所有调和油及其沉淀物质共检出脂肪酸44种,单一样品脂肪酸检出种类在39种~44种之间;共检出8种支链脂肪酸,其中,调和油C中支链脂肪酸含量最多,为2.92%;3种调和油中检出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ω-6、ω-3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在1.29~1.80之间,从营养价值角度出发,调和油A中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比值较小,脂肪酸含量的比例更接近1∶1。
-
-
周玲
-
-
摘要:
白灵菇炒白菜原料:白灵菇100 g,白菜160 g,生姜片10 g,马耳葱25 g,川盐、鸡精、调和油各适量。制作:白灵菇洗净,改刀成粗丝;白菜洗净,改刀成丝,炒锅内放调和油烧至六成热,下生姜片、白灵菇炒几下,放马耳葱、川盐、白菜炒至熟,放鸡精推匀,起锅即成。主要功效:清热解毒、降脂减肥、消积化瘀、调理肠胃。
-
-
李鑫;
张琳玉;
王吉;
王湘林;
刘翔燕;
李荣芳;
文利新
-
-
摘要:
为研究肉鸡饲料中不同油脂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 A)肉鸡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饲料中油脂添加分别为豆油、猪油、豆油与猪油1:1调和油(调和油),试验共42 d.结果表明,3种油脂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调和油组ADG略高,豆油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猪油组、调和油组(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3组间TP、AST、CHE、AMY、CK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豆油组HDL-C/L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猪油组UA、UREA含量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相比于豆油或猪油,饲料中添加调和油可提高平均日增重,且有益于肉鸡的心脏功能以及肝、肾功能.
-
-
刘龙龙;
姜宏宇;
仇宏图;
张华
-
-
摘要:
以芥菜籽油和牛油为原料,制备营养平衡、适合人体吸收的调和油.通过数学拟合计算调和油的最佳质量配比,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碘值和酸价为指标,优化了调和油的最佳调配时间、调配温度、调配转速,同时对比了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调和油氧化稳定性.结果 表明:调和油的最佳质量配比为芥菜籽油∶牛油1.73∶1、调配时间30 min、调配温度85°C、转速250 r/min,此时,调和油的酸价最小是0.382 mg/g;白藜芦醇对调和油具有抗氧化效果,在添加量为底物油脂质量的0.04%时,调和油氧化稳定性最佳,用此添加量的白藜芦醇和茶多酚抑制调和油的氧化,生育酚促进调和油的氧化.
-
-
王延华;
范荣波;
周霞;
殷兰兰
-
-
摘要: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调和油中18种脂肪酸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采用毛细管色谱柱(100 mm×0.25 mm,0.2μm)和程序升温模式进行测定,检测器温度为280°C.结果 18种脂肪酸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005~0.009 mg/kg,回收率为78.9%~99.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768%~8.236%.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调和油中脂肪酸的的检测.
-
-
徐云;
周玉婷;
熊婷;
叶琼;
张扬;
王琤韡
-
-
摘要:
植物油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等,营养丰富.而各类植物油中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因此,将精炼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食用调和油,可解决单一天然油脂的脂肪酸比例不平衡问题.目前,植物调和油在我国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综述了各类常见植物油特点,以及植物调和油研究进展,以期为科学看待调和植物油与合理选择食用油提供有益指导.
-
-
徐云;
周玉婷;
熊婷;
叶琼;
张扬;
王琤韡
-
-
摘要:
植物油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等,营养丰富。而各类植物油中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因此,将精炼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食用调和油,可解决单一天然油脂的脂肪酸比例不平衡问题。目前,植物调和油在我国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综述了各类常见植物油特点,以及植物调和油研究进展,以期为科学看待调和植物油与合理选择食用油提供有益指导。
-
-
龙隐舟
-
-
摘要:
2月17日一大早,妈妈就拽着我兴冲冲地往华润超市赶:"今天超市庆元宵有促销,所有调味品打八折,超划算!帮我一起搬油去。"我一边跟着走,一边心里犯嘀咕:"老妈这次又要去当剁手党了。"到了食用油区,经过一番挑选,妈妈决定买金龙鱼调和油。调和油有1.8L和5L两种规格,折后售价分别为58.3元和26.3元。妈妈稍作思考后拿了3桶5L的放入推车,准备和其它商品一起去结帐。这3桶油可不轻啊,再加上其它商品。
-
-
-
-
-
-
-
-
-
WANG Dongwei;
王东伟;
MIAO Miao;
苗苗;
ZHANG Binwang;
张斌旺
- 《2015年粮油食品新技术与新装备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
| 2015年
-
摘要: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在对传统液体混合易于操作、安全生产的需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控制精准、易于检测.这对现实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的工业原材料的混合调配加大了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先进的模块化结构、系统组合灵活智能和组态软件自动仿真显示生产情况等特点的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排除了现实中的不安全因素,解决了传统液体混合比例不精准的问题,系统的运用远程控制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产的精准化、现代化、自动控制化、稳定化和可视化.本系统采用的是Modicon Nera TSX08CD12F8A型PLC和组态控制技术.Nera PLC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结构,系统组合灵活方便,具有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强、通用性强、高速度、高性能等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