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6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4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39240篇;相关期刊46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文献由413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振球、张立藩、张颖等。
血压变异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240篇
占比:96.07%
总计:40844篇
血压变异性
-研究学者
- 余振球
- 张立藩
- 张颖
- 马丽
- 何佳
- 王磊
- 李伟
- 李霞
- 林雪
- 刘敏
- 刘洋
- 尚玉红
- 庞晓
- 曹中朝
- 李军
- 王守岩
- 王登芹
- 赵伟
- 余其贵
- 冯强
- 刘树理
- 刘静
- 吴泽兵
- 周斌
- 孙宝玲
- 崔秀卿
- 廖梅
- 张小玲
- 张玉凤
- 张莉
- 徐琳
- 李宝丽
- 李敏
- 李静
- 杨帆
- 杨静
- 王乃玲
- 王伟
- 王浩
- 王璐
- 白永江
- 程九华
- 程文俊
- 胡元会
- 胡杰
- 谢军
- 赫连曼
- 赵兴山
- 邢金梅
- 邱健
-
-
乔万晶;
姜钧文
-
-
摘要: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通过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综合评估,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其中,血压变异性不仅可以全面评估血压情况,且与靶器官损害有着严密的相关性,成为近年来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研究热点。查阅中医相关古籍,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阴阳学说、开阖枢理论及子午流注理论等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传统理论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在维持患者血压正常节律和更好地防治高血压方面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
-
吕洁
-
-
摘要: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肾功能。
-
-
王维平;
姜璐;
何萍
-
-
摘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存在诸多并发症,导致该群体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较高,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而与透析相关的疲劳感亦是其常见的症状之一。此类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同时BPV易导致透析后疲劳感(postdialysis fatigue,PDF)的发生。BPV是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而PDF是指透析治疗后出现的疲劳感或筋疲力尽的感觉,休息或睡眠后可恢复[1],如何降低透析过程中BPV的程度并减少PDF的发生是肾科医生面临的临床难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MHD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其中运动康复疗法相对简单易行。为此,本研究通过对MHD患者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观察该方法对透析中BPV及PDF的影响。
-
-
李宏锦;
于海洋;
周学军;
李景莉;
刘占矿
-
-
摘要: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0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晨峰值等资料,根据是否为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进展组49例、非进展组101例。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史、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进展组(P<0.01),夜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非进展组(P<0.01),纤维蛋白原、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以及纤维蛋白原、夜间MAP、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3,95%CI 1.104~6.520;OR=2.401,95%CI 1.044~5.523;OR=4.043,95%CI 1.171~13.953;OR=4.938,95%CI 1.245~19.587;OR=5.296,95%CI 1.102~25.456;OR=4.096,95%CI 1.135~14.788;OR=3.877,95%CI 1.438~10.452)(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1)。结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等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压晨峰对防治进展性脑梗死、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
狄红防
-
-
摘要: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高压氧疗对高血压脑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84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血压变异性指标、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格斯拉哥预后量表评分和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高压氧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病患者血压,稳定血压变异性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
-
高丹;
陈晓平
-
-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而血压变异性作为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被证明与房颤具有相关性,但目前对血压变异性与房颤的发生风险及病理生理机制缺乏系统性认知。现就血压变异性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评测指标、生理机制、血压变异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血压变异性引起房颤的机制进行综述。
-
-
翟夏音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患者血压变异性、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153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1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亚急性期血压变异性指标、脑血流速度变化率(CBFV),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预后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冠心病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CBVF下降率为63.06%,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3.33%(P<0.05)。伴有心房颤动、脑梗死体积增大、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GCS评分降低、SBP-CV测定值增大、CBVF降低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是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
李木英;
何伟明;
李少君;
李春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果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内科收治的124例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均行CDFI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测量不同IMT的24h动脉血压指数,经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不同CDFI检查结果与与BPV的相关性。结果:CDFI检查结果:内膜增厚组52例、内膜斑块组28例、内膜正常组44例,其中内膜增厚组与内膜斑块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均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P<0.05),且内膜斑块组各项动脉血压指数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根据BPV结果将患者分为高BPV组(68例)与低BPV组(56例),其中高BPV组在左侧颈总动脉IMT、左侧颈内动脉IMT、右侧颈总动脉IMT、右侧颈内动脉IMT及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B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与IMT为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经CDFI检查可直观显示出颈动脉病变情况,其疾病发展与BPV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CDFI检查对于诊治及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罗云秀;
曹冠柏;
霍家贤(综述);
陈世秋(审校)
-
-
摘要:
自发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病死率高,大多数幸存者遗留严重残疾[1]。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与功能障碍和早期病死率有关,而且也可在脑出血后的前24 h内预测不良预后[2],但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仍然存在争议[3]。脑出血后最初24 h血压变异性(BPV)与血肿扩大、早期神经系统恶化、病死率相关[4]。
-
-
王凌玲;
曹平良;
涂燕平;
叶雪存;
魏伟荣;
梅志亮;
熊力;
王晓磊
-
-
摘要:
目的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靶器官受损(TOD)的变化。方法共纳入接受高血压治疗且诊室血压达标0.05);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和舒张压CV显著升高(P>0.05);eGFR显著降低;尿ACR、IMT、LVMI显著增加(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与eGFR正相关,与尿ACR、IMT、LVMI负相关;日间、夜间及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CV与eGFR负相关,与尿ACR、IMT、LVMI正相关(均P<0.05);且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CV增高和SDNN下降是eGFR、尿ACR、IMT、LVM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TOD加重,且BPV的增高与HRV的下降是TOD的危险因素。
-
-
孔祥启
- 《2021年华南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脂代谢指标及血清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检测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性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组),与同时期收治的80例健康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压变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NT-proBNP水平. 结果:研究组各项血压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终末期肾性高血压患者检测BPV、脂代谢指标及血清NT-proBNP意义重大,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此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
-
吴轶;
王彤;
陈礼平;
李瑞;
黄德慧;
柯淑兰
-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心脏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肾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丽水市中医院的H型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实验组,同期的非H型高血压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白天、夜间和24小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肌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白天、夜间及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4.08±3.27)比(11.63±3.01)、(10.59±2.77)比(8.31±2.81)、(12.49±4.39)比(9.58±3.47)、(10.34±2.92)比(8.12±3.11),P均<0.05];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显著增加[(126.09±65.51)比(79.38±36.73)mg/g.Cr,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92.78±14.76)比(105.32±13.64)ml/(min·1.73m2),P<0.05],肌酐虽有不同暂未见显著差异[(87.27±11.38)比(84.38±12.91)μml/L,P>0.05];24小时收缩压和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增高是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肌酐仅与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增高有关(P<0.05). 结论:H型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且肾损伤更加严重;血压变异性增高是肾损伤危险因素.
-
-
徐光;
任东升;
陶雅非;
李海剑;
鲁冰;
郭丽斌
-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从本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纳入85例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入院腹膜透析评估时的1周晨起血压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并分为高BPV组(CV(variation coefficient)>11%)与低BPV组(CV≤11%),随访至2017年5月,监测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经中位随访15个月,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24.7%,高BPV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30.4%)高于低BPV组(17.9%),但并无统计差异(p=0.215).腹膜透析患者无心血管事件中位存活时间30.5(27.2,33.8)个月,高BPV组无心血管事件存活时间33.9(30.1,37.8)个月高于低BPV组27.1(22.1,32.1)个月(χ2=4.649,P<0.05). 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1周血压变异性与无心血管事件存活时间密切相关.
-
-
纪文洋;
黄玲凤
-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压变异性、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109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取白天(d)、夜间(n)和全天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SSD)和舒张压变异性(DSD),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另随机抽取56例同期住院的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Ⅳ级心功能组水平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Ⅱ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F组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3)慢性心力衰竭组24h收缩压变异性与血清T3,T4水平呈负相关(r=-0.66,P<0.05和r=-0.61,P<0.05),24h舒张压变异性与血清T3,T4水平亦呈负相关(r=-0.56,P<0.05和r=-0.53,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并且其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血压变异性增加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
-
栾宁
- 《第六届中国老年健康论坛暨首届健康产业峰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6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9例,异常ABI组131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16例)和非高血压组(144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组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
玛依拉·哈布迪力汗;
孙鹏;
焦岩;
宋永斌;
徐江涛
- 《第七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探讨薰衣草精油香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将92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实验组给予薰衣草精油香薰治疗7天,对照组不给予香薰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前后24h动态血压的血压变异性参数.结果:与实验前比较,两组血压平均值均有下降;血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实验组下降,以夜间下降明显,以舒张压下降明显(P<0.05或<0.01),而对照组无变化.
-
-
陈睿达;
李少芬;
林燕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降压药物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的关系.rn 方法:rn 记录2009年至2014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个月内的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每月第一次行血液透析前的血压值计算随诊间血压变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降压药物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间的关系.rn 结果:rn 在80例研究对象中,16名患者未使用降压药物,53名患者使用1-3种降压药物,11名患者使用4-5种降压药物.在对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慢性肾脏病病程、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校准后,使用1-3种降压药及使用4-5种降压药可分别使SDSBP升高的风险增加3.481倍(p=0.34)及36.031倍(p=0.03).rn 结论:rn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降压药物的使用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升高有关.
-
-
廖蔚茜;
许秀芬;
李桂云;
林春阳
- 《第四届岭南内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新近多国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是独立于血压水平、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之外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新预测因素.它参与由高血压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形成.以此作为研究靶点意义重大.高血压不是一种均匀同质性疾病,不同个体之间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这正吻合于中医理论的体质学说.因此本课题拟从中医体质与血压变异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本研究初步发现了短时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与痰湿质有相关性,瘀血亦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舒张压血压变异性,但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时间仓促及医院条件所限,研究时间不够长,致使收集的样本量不够大,使部分偏颇体质不能得出信服结果;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未能行动态血压监测,故影响了1天短时血压变异性的研究及结果判断等。因此,下一步将继续深人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扩大样本量,以期得出更为客观的结果。
-
-
卿立金;
王创畅;
陈科玉;
李荣;
吴辉;
吴伟;
左强
- 《第十二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益心片对高血压伴ED患者血压变异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2、3级合并ED的男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补肾益心片,每次4片,每日三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平均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勃起功能指数、SF-36生存质量表评分、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24hSBP、dSBP、nSBP进一步降低(P<0.05),24hDBP、dD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比较两组24hSSD、24hDSD、dSSD、nSSD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24hSSD、dSSD、nSSD进一步降低(P<0.05),24hDSD、dDSD、n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IEF-5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IIEF-5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方面改善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肾益心片与常规降压西药合用,能降低患者BPV、平稳降压,改善勃起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