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校
乡镇学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0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635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教育文汇、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等;乡镇学校的相关文献由41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勇、丁绍旭、冯统帮等。
乡镇学校
-研究学者
- 周勇
- 丁绍旭
- 冯统帮
- 刘仕国
- 刘天勇
- 吴全美
- 吴小玲
- 周明
- 季海如
- 张勇成
- 徐吉志
- 李长婧
- 杜文忠
- 秦亚莉
- 秦嘉麟
- 罗德春
- 莫灵元
- 蔡正焕
- 裴锦花
- 近藤大介
- 邓尚娟
- 郑圣柱
- 郭玲娜
- 金勇
- 陈亚波
- 陈恒林
- 陈武树
- 颜长文
- 高玉涛
- 黄莉红
- 龙碧霞
- 丁兴俊
- 万建平
- 万立俊
- 于明霞
- 于晨光
- 于洁
- 仲亮
- 何俊
- 何小波
- 何德全
- 何珂
- 何锡润
- 余日
- 余耀清
- 俞文福
- 候涛
- 傅松波
- 冉平
- 刘伊航
-
-
王超
-
-
摘要:
江苏省淮安市和平镇中心学校凝练“和煦文化”,以“学校是个温暖的地方”为办学理念,让师生在校园里阳光、健康地成长。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目标,立足乡镇学校实际,以“乡村少年宫”为载体,打造丰富、生动的延时服务第二课堂,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
-
林祖斌
-
-
摘要:
核心素养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更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在展开乡镇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去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重点对学生展开物理观念、物理思维、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等一些要素进行培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
刘霞
-
-
摘要:
家我是一名工作了几年的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乡镇学校教书,目前带这个班已经3年了。在教学之余,发现一些家长的工作很不好做,特别是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监督很不到位,完全就是“甩手掌柜”,直接把责任扔给老师和学校。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在家长群吆喝了好几次要带孩子去测核酸,也编辑了群公告。可是,到了复课的前一天进行统计时,发现班里还有6位同学没去测核酸。其中,只有1位同学的家长如实告知,其他几位家长都一声不吭。
-
-
-
季海东(摄影报道);
王建军(摄影报道);
季俊昌(摄影报道)
-
-
摘要: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志道游艺·抱朴求真”的校训熏陶着一代代乡村少年。多年来,学校聚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学习”课程改革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特色,努力探索农村学校育人模式。
-
-
黄华斌
-
-
摘要: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以上。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和主要路径。2022年,松滋市教育局正式启动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以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1所乡镇学校为骨干校,若干所潜力学校参与的“1+1+N”办学模式,各成员学校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板块式布局,组建4个初中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
-
-
陈敏
-
-
摘要:
千百年来,对于教育是什么,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教育是工业,有人说教育是农业。教育到底是什么呢?20多年前,我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学校任教,对基础教育的最初印象是“像一个大工厂”,受传统观念、教育模式等的束缚,教师如同工厂里的“操作工”,学生成为被批量生产、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
-
-
-
刘晓曼
-
-
摘要:
远行的船只需要灯塔的指引,教师也一样。在漫漫教育路上,教研组组长薛永艳就是那座“灯塔”。年逾四旬的她虽已教书20多年,但是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因为我们是乡镇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薛永艳了解到班里的小东家庭贫困,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就立即把这一情况上报给学校。在学校处理措施出来之前,薛永艳提出自掏腰包,让家长先把网络连起来。在市委市政府、镇政府的支持下,小东家免费安装了宽带,小东也顺利开始了网课学习。
-
-
昌人轩
-
-
摘要:
昌宁县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挂联帮扶”工程,推动人才挂联帮扶成效向乡镇学校、基层卫生院和村(社区)延伸,激励人才汇聚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清单化选派,供需精准匹配。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立足乡村实际情况及短板,提出人才“需求清单”。根据清单,统筹全县人才资源,制订人才年度服务“计划清单”,选派124名各行业领域人才与全县124个村(社区)结成联系帮扶对子,下派联系服务人才每年为服务单位办不少于两件实事。
-
-
-
胡勇;
拜地努尔;
鲁虎;
曾克芬;
尼沙;
屈艳红
-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目的:应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对3所乡镇学校课桌椅进行卫生学调查和评价. 方法:用现场抽签方法从每个年级抽出1个班级,所抽班级所有学生及其使用的课桌椅均为对象. 结果:3所乡镇学校课桌、课椅和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均低于40%,课桌、课桌椅基本符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3所乡镇学校课桌椅卫生管理工作十分薄弱,需要进一步学习、贯彻最新国家标准.
-
-
蔡世宏;
王延军
- 《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赖于人的发展。而在当地,学校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民族文化流失快,环境压力大,生计教育缺失等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本土文化对当地的发展价值,以适当的方式将本土文化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以更切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最好的切入点。本文主要反映了民族乡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育与社会发展,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学校与社区的联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归纳了乡镇中学开发校本课程中的一些有效的做法。也反映了地理位置与硬件条件、乡土文化资源的分布与整合、教育评价与教师理念、教师组成与能力、社会资金与技术整合等因素给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困难。本文认为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理念、技术与策略的实践,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处理好教育评价的单一化与多元化,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国家学科与校本课程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校现状分析,认为改变以分数为主的教育单一化评价,获得社会各方面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优化组合,培养出能够适应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是校本课程得以最终实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