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胡薄荷酮

胡薄荷酮

胡薄荷酮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827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江苏中医药、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等;胡薄荷酮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安伟、张丽、于生等。

胡薄荷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827 占比:99.83%

总计:44904篇

胡薄荷酮—发文趋势图

胡薄荷酮

-研究学者

  • 丁安伟
  • 张丽
  • 于生
  • 包贝华
  • 单鸣秋
  • 于柳
  • 何婷
  • 余伯阳
  • 兰卫
  • 刘玥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林良影; 李小池
    • 摘要: 目的测定大鼠口服荆芥提取物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胡薄荷酮的血药浓度,研究该成分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规律。方法使用SD大鼠,口服荆芥水提液(每mL相当于200 mg生药)后,于24 h内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所得血浆经处理后进UPLC-MS测定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 300(规格100×2.1 mm,粒径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B),梯度程序为,0~0.5 min,5%~5%A;0.5~1.0 min,5%~90%A;1.0~2.5 min,90%~90%A;2.5~3.0 min,90%~5%A;流速300μL·min^(-1),柱温30°C,进样体积1μL;根据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数值。结果大鼠口服荆芥提取液后,24 h内胡薄荷酮的T_(max)=1.5 h,C_(max)=394.376 ng·mL^(-1),T_(1/2)=2.678 h,AUC_(0-τ)=540.989 ng/(mL·h),AUC_(0-∞)=541.744 ng/(mL·h),MRT=3.123 h。结论本研究所用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适用于评价胡薄荷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情况。
    • 林良影; 李晓宁
    • 摘要: 目的通过优化荆芥水提液的关键制备参数,实现指标成分胡薄荷酮的最高效提取。方法使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参数为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循环,所制备水提液中胡薄荷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DB C_(18)(规格:柱长250 mm,内径: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柱温25°C,检测波长254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Design Expert 8.0软件给出20组参数,采用这些参数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当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循环为2次时,提取方案为最优,此时水提液中胡薄荷酮含量为0.3011 mg·mL^(-1)。结论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找到制备荆芥水提液的最优工艺条件。
    • 刘杰; 刘长河; 王艳艳
    •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清眩丸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7批清眩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C,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C保持2 min,以5°C/min升温至220°C并保持2 min),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C。结果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008~0.388、0.010~0.527、0.006~0.327、0.006~0.312、0.053~2.672 mg/mL(r均大于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6.33%(RSD=1.23%,n=6)、96.92%(RSD=1.38%,n=6)、97.53%(RSD=1.81%,n=6)、96.80%(RSD=1.89%,n=6)、95.61%(RSD=0.77%,n=6);5种成分的含量依次为0.009~0.070、0.040~0.157、0.017~0.150、0.008~0.049、0.144~0.932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气相色谱法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清眩丸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 李萍; 胡爽; 白小红; 毕小平
    • 摘要: 目的:建立荆芥饮片及其复方制剂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F-LPME-HPLC).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胡薄荷酮富集倍数为考察指标,样品相溶液盐(NaCl)浓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荆芥饮片及其复方制剂(以复方荆芥颗粒为例)的HF-LPME条件,并进行验证.采用HPLC法测定胡薄荷酮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柱温为25°C,进样量为20μL.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荆芥饮片项下HPLC法为参照,验证本研究所建HF-LPME-HPLC法的可行性.结果:HF-LPME最优条件为以正壬醇为萃取溶剂,在pH为7、NaCl浓度为11%的样品相溶液中,以800 r/min搅拌萃取36 min.HPLC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胡薄荷酮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5μg/mL(r=0.9990);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4、1.3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8%~4.0%、1.5%~4.1%(n=3);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8%(n=6);荆芥饮片和复方荆芥颗粒中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105.1%、97.2%~102.3%,RSD分别不高于4.1%和6.2%(n=3).采用药典方法和本研究建立方法测得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4 mg/g(RSD=4.3%,n=3)和0.87 mg/g(RSD=5.5%,n=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HF-LPME-HPLC法实现了对胡薄荷酮的富集与浓缩,具有较强的纯化能力与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荆芥饮片及其复方制剂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 向泽栋; 薛晴; 于海涛; 孙志强; 李震; 刘菊妍; 张加余; 高鹏; 代龙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经典名方槐花散中芦丁、柚皮苷、新橙皮苷、槲皮素和胡薄荷酮等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依次为257 nm(芦丁)、283 nm(柚皮苷、新橙皮苷)、254 nm(槲皮素)、252 nm(胡薄荷酮),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丁、柚皮苷、新橙皮苷、槲皮素、胡薄荷酮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7~2170、46~4600、22.3~2230、0.96~96、2.7~270μg/mL(r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0%、99.31%、101.10%、100.03%、99.63%(RSD均小于2%,n=9).3批槐花散样品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0.055~22.615、25.557~27.806、11.428~13.250、0.350~0.478、2.372~4.011 mg/g.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槐花散中5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 罗花彩; 潘旭东; 黄燕; 林雄; 吴晖; 廖海伟
    • 摘要: 目的 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 以浸泡时间、料液比、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总量及胡薄荷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荆防感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0.5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结论 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 王鸽翔
    • 摘要: 目的:建立荆芥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6个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Agilent 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检测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252 nm(检测胡薄荷酮和薄荷酮),流速:0.9 ml· min-1,建立荆芥和荆芥炭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荆芥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荆芥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橙皮苷为参照峰,荆芥标定了14个共有峰,荆芥炭标定了12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45.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咖啡酸、薄荷酮、橙皮苷及槲皮苷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41 9%,0.022 7%,0.015 1%,0.018 7%,1.133%,1.052%;经炮制后,上述6种成分中的胡薄荷酮、迷迭香酸和薄荷酮在炮制后消失,咖啡酸、橙皮苷及槲皮苷在荆芥炭中的含量分别为0.054 3%,1.094%,1.041%.结论:荆芥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6个有效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橙皮苷及槲皮苷含量不显著,样品中胡薄荷酮、迷迭香酸、薄荷酮含量排序为荆芥>荆芥炭,样品中咖啡酸含量排序则为荆芥炭>荆芥.
    • 郝美玲; 吴翠; 徐博; 徐靓; 李卓俊; 巢志茂
    • 摘要: 目的:根据车前草和荆芥在不同贮藏库中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贮藏期的研究.方法:将同一批车前草和荆芥均贮藏于简易库和冷藏库中,于贮藏的第0、3、9、15、21、27个月分别取出适量样品,日光下观察色泽等外观指标,以烘干法或甲苯法测定水分含量.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车前草中大车前苷的含量和荆芥中胡薄荷酮的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荆芥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车前草在冷藏库中贮藏到27个月时出现水分超标现象,在简易库中贮藏到21个月时出现轻度易碎现象.荆芥贮藏到27个月时在冷藏库中水分含量升高明显,在简易库中胡薄荷酮含量快速下降,其他理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车前草和荆芥无论在冷藏库还是简易库进行贮藏,其贮藏期均建议不超过2年,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全草类药材,在简易库进行贮藏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 李佳佳; 郑鹏; 顿佳颖; 高亚玲; 甄丽娜; 李春花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荆芥与连翘混合挥发油中β-蒎烯、胡薄荷酮含量的方法,并优化其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β-蒎烯、胡薄荷酮的含量,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程序升温,进样量为0.5μL,分流比为70:1,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50°C,检测器温度为280°C,空气流速为390 mL/min,氢气流速为36 mL/min,尾吹流速为15 mL/min,氮气流速为1 mL/min.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混合挥发油,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连翘粉碎粒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β-蒎烯含量、胡薄荷酮含量及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结合信息熵法优化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β-蒎烯、胡薄荷酮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1.575~7.875μg(r=0.9999)、1.892~9.46μg(r=0.9997);定量限分别为0.10、0.25μg,检测限分别为0.03、0.08μ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7%~100.01%(RSD=0.93%,n=9)、96.47%~99.00%(RSD=0.89%,n=9).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浸泡2 h、提取6 h、加入10倍量水(mL/g)、连翘粒度半瓣.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量、β-蒎烯含量、胡薄荷酮含量分别为3.6 mL、1450.4 mg、127.6 mg,RSD分别为1.62%、0.20%、1.42%.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优化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