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荆芥

荆芥

荆芥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32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等;荆芥的相关文献由129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安伟、张丽、包贝华等。

荆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 占比:60.38%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2.85%

专利文献>

论文:232 占比:36.77%

总计:631篇

荆芥—发文趋势图

荆芥

-研究学者

  • 丁安伟
  • 张丽
  • 包贝华
  • 单鸣秋
  • 曹雨诞
  • 李斌
  • 黄山
  • 智亚楠
  • 于生
  • 包永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丽霞; 宋建
    • 摘要: 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荆芥在种植资源、生理生化、药理、临床应用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孙红艳
    • 摘要: 荆芥,又名香荆芥、假苏等,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其叶与嫩茎,最常见的食用方法为凉拌或作为佐料。荆芥味道辛香,口感较好,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书对其药用价值都有详细记载。由于其独特的辛香气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荆芥已发展成为一种绿色、保健型蔬菜。一、生长习性荆芥生长适应能力特别强,为喜阳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性土壤中生长较好,在板结性土壤中生长较差。
    • 梁锡稼
    • 摘要: 荆芥是我国传统医学临床常用的中药材,药理作用显著,在很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荆芥作为特种经济作物,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原料,还是调味品、香料、饲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荆芥油是出口东南亚各国的创汇物资,需求量不断增大。荆芥主产于河南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北省等,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近年,河南省的荆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 王寿富; 田甜; 谢明晏; 崔婷; 姚晓璇; 程钰洁; 魏梅; 孙冬梅
    • 摘要: 目的:基于色泽量化原理分析荆芥药材粉末颜色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浸出物的相关性,同时对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药材粉末颜色(L^(*)、a^(*)、b^(*)值),同时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及指标成分含量,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色度值与各项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合聚类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熵权TOPSIS法对13批不同产地的荆芥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3批荆芥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21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指认出橙皮苷、迷迭香酸、胡薄荷酮3个成分。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峰1分别与L^(*)、b^(*)、总色值(E)呈高度正相关,胡薄荷酮含量、峰17分别与L^(*)、b^(*)、E值呈高度负相关,橙皮苷含量、峰9分别与b^(*)值呈高度正相关;峰3分别与L^(*)、b^(*)、E值呈显著正相关,橙皮苷含量、峰9分别与L^(*)、E值呈显著正相关,峰7、18分别与L^(*)、E值呈显著负相关,峰5、11、13、14、16分别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可将荆芥药材聚成2类,浙江萧山聚为一类,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周口聚为一类。OPLS-DA结果显示,峰17(胡薄荷酮)、9(橙皮苷)、13、10(迷迭香酸)、11、12、14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1。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河北安国产荆芥的质量整体较佳。结论:荆芥药材粉末色度值与各项测定指标密切相关,可用于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预测。
    • 林良影; 李晓宁
    • 摘要: 目的通过优化荆芥水提液的关键制备参数,实现指标成分胡薄荷酮的最高效提取。方法使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参数为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循环,所制备水提液中胡薄荷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DB C_(18)(规格:柱长250 mm,内径: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柱温25°C,检测波长254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Design Expert 8.0软件给出20组参数,采用这些参数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当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循环为2次时,提取方案为最优,此时水提液中胡薄荷酮含量为0.3011 mg·mL^(-1)。结论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找到制备荆芥水提液的最优工艺条件。
    • 袁丽
    • 摘要: 大叶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性温,无毒,其叶片带有奇特的异香,味道极佳,可生调、凉拌、做汤,食之鲜美,增加食欲,同时还具有健脾、开胃和防暑的奇特功效,是夏季难得的一种蔬菜。大叶荆芥的干燥茎叶、花穗和种子还能入药,是很好的发汗、解热良药。大叶荆芥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全国大部分平原与丘陵地区均可栽培,尤以北方地区及华北地区栽培居多。
    • 周国威; 贾月梅; 赵亚文; 李海鹰
    •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材荆芥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情况,为荆芥的绿色种植和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建立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同时分析测定9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方法,并用于20批次荆芥中农药残留状况研究,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20批次样品中,有4批样品检出了3种有机磷类农药,分别是氧化乐果、久效磷和对硫磷,其中有2批样品检测出对硫磷残留,检出浓度分别为0.083 mg/kg和0.090 mg/kg,氧化乐果和久效磷残留的检出浓度分别为0.065 mg/kg和0.068 mg/kg。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可用于荆芥中9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所测荆芥虽不同程度受到有机磷类农药污染,但未超过欧洲药典(EP9.0)中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 张乐乐; 黄林玉; 陈美珠; 汪菲菲; 楚艳艳; 刘生杰
    • 摘要: 开发一款以荆芥、胶基作为主要原料,并以木糖醇、抗坏血酸、麦芽糊精作为辅料的新型的口香糖产品.通过质构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荆芥口香糖的最佳配方.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荆芥口香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发现荆芥口香糖的最佳配方:胶基10 g,木糖醇6 g,荆芥汁5 m L,麦芽糊精3 g,抗坏血酸0.3 g.荆芥口香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为12.80±1.96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为11.04±0.09 mm,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97±0.06 mm.此条件下制备的口香糖质量稳定,感官品质较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 董颖; 陈鑫沛; 杨浩铎; 王东营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式提取荆芥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以葵花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以及极性组分为指标,探究荆芥精油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荆芥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长叶薄荷酮(492.4±18.7)mg/g、薄荷酮(434.3±21.1)mg/g、柠檬烯(33.2±2.5)mg/g以及β-石竹烯(20.2±3.2)mg/g;荆芥精油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明显,且存在剂量效应,当荆芥精油的添加量达800 mg/kg时,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接近于200 mg/kg TBHQ的效果。因此,荆芥精油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葵花籽油。
    • 蒋畅; 阚永军; 赵立; 肖庆; 韩静; 胡娟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究荆芥-防风药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荆芥与防风的化学成分与作用靶标,采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各靶标对应的基因.通过String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Omicshare绘制气泡图,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B-Dock对核心活性化合物与COVID-19的3 CL水解酶及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以口服利用率OB≥30%,类药性DL≥0.18为活性化合物筛选条件,从荆芥-防风药中筛选出27个活性成分和212个靶标,与350个COVID-19相关靶标的交集靶标共有47个.其中,核心靶标25个,包含IL6、TP53、CASP3、MAPK1、CXCL8、CCL2等.核心化合物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等.GO富集得出1381条结果,其中生物过程1210条,细胞组成54条,分子功能117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相关通路160条,提示荆芥-防风药对可能作用于多条炎症、免疫、病毒感染相关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预测了荆芥-防风药对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等活性化合物,介导多条免疫、炎症、感染相关通路,进而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