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冒清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253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成药、解放军药学学报、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2004年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感冒清热颗粒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涛、曹红、李发美等。

感冒清热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536 占比:99.92%

总计:122640篇

感冒清热颗粒—发文趋势图

感冒清热颗粒

-研究学者

  • 张志涛
  • 曹红
  • 李发美
  • 王春民
  • 田菁
  • 符正南
  • 陈雨
  • 任韡
  • 冯天炯
  • 周长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俊; 郭文婷; 沈鹏; 程龙
    •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防风、柴胡等)中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2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2.1 mm×50 mm,1.9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C;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结果 葛根素、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欧前胡素分别在392.85~3 928.50μg/mL (r=0.996 3)、47.30~946.00μg/mL (r=0.998 8)、24.20~484.00μg/mL(r=0.999 4)、25.05~501.00μg/mL (r=0.996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9%~103.43%,RSD 0.50%~1.94%。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 赵丹彤; 高一军; 毕天琛; 刘靖华; 朱伟堃; 王素香; 容蓉
    • 摘要: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藏柴胡掺伪检测方法,拟定藏柴胡掺伪限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扫描,以m/z 943.6→635.5为定量离子对,对市售感冒清热颗粒及自制感冒清热标准样品中nepasaikosaponin K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藏柴胡掺伪比例的计算方法,并以nepasaikosaponin K为指标,拟定藏柴胡掺伪限度。结果感冒清热颗粒中nepasaikosaponin K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1~20.200μg/mL(r=0.999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2.5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8%(RSD=2.09%,n=9);检测限为0.60μg/g,定量限为1.80μg/g。感冒清热颗粒中藏柴胡掺伪比例在5%~100%的范围内与nepasaikosaponin K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09)。15批市售感冒清热颗粒样品中,nepasaikosaponin K的含量为2.584~56.661μg/g;1批次样品超出拟定掺伪限度(10%),不合格率为6.67%。结论所建分析方法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中藏柴胡掺伪的检测,拟定掺伪限度为10%。
    • 李洋; 马司源; 于蒙蒙; 倪明
    • 摘要: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增加稀释液法,计算5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确认该产品是否有抑菌性,建立感冒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采用2种方法测得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在《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规定的0.5~2.0范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于辅料中含蔗糖的感冒清热颗粒
    • 黄庆益
    • 摘要: 目的研究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感冒患儿症状改善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例风寒感冒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维C银翘片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鼻塞、四肢酸痛、头痛、恶寒、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及最大呼吸气流(P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患儿,可改善其临床疗效,并促进临床症状消失,且提高肺功能,使患儿早日康复。
    • 摘要: 感冒清热颗粒和感冒退热颗粒因名字相近,常被误认为作用差不多。其实,这两种中成药针对的感冒症状截然相反。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里为数不多的温热性质的药品,专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当患者有咳嗽、发热的症状,但并未出现嗓子疼的问题时,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可以帮助身体发汗,祛除风寒,缓解感冒症状。
    • 黄庆益
    •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感冒患儿症状改善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例风寒感冒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维C银翘片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鼻塞、四肢酸痛、头痛、恶寒、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及最大呼吸气流(P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云实感冒合剂联合感冒清热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患儿,可改善其临床疗效,并促进临床症状消失,且提高肺功能,使患儿早日康复.
    • 张东阁; 王凤霞; 杨宇杰; 王春民; 陈宝鑫; 吴鑫宇
    • 摘要: 目的:优化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方法: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为指导,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两者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Box-Burman响应曲面设计建立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空间,通过95%置信区间优化设计空间并进行验证;同时初步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所得最优设计空间即最优工艺参数范围为包合温度35~40°C,包合时间1.8~2.0 h,β-CD与挥发油比例9.5:1~10:1(g/mL).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均大于62%,包合物收得率均大于75%,综合得分均大于80分.初步稳定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以及综合评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7 d之内各项指标差异均在5%以内.结论:所得最优包合工艺可行,所得包合物稳定性良好.
    • 王丽; 马骅
    • 摘要: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门诊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感冒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促进患者好转,值得推广.
    • 刘珊宏; 夏玉英; 卢子滨; 曹惠慧; 刘俊珊; 余林中
    • 摘要: 目的 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表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本研究观察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风寒感冒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模型组、感冒清热颗粒3.6,7.2和14.4 g·kg-1·d-1组和阳性药物组(风寒感冒颗粒3.6 g·kg-1·d-1组和感康0.15片·kg-1·d-1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根据《中医实验动物学》采用风扇加寒冷体表降温吹风方法造模7 d,复制风寒犯表的太阳病动物模型.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7 d.从开始造模第4天,药物组ig给药3 d,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期间记录各组动物的体重,第8天各组小鼠取血,处死后取肺、脾和胸腺,称重,计算肺、脾和胸腺的脏器系数,小鼠左肺固定后用于做病理切片HE染色,右侧肺组织匀浆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水平,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结果 经风寒刺激7 d,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14.4 g·kg-1·d-1使其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肺指数升高(P<0.01),脾指数下降(P<0.01),胸腺指数无差异,感冒清热颗粒各剂量均抑制肺指数升高(P<0.01),对脾指数无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肺间质增生,血管壁增厚,局部有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出现代偿性空泡,感冒清热颗粒不同剂量组药物干预后缓解.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增多(P<0.05,P<0.01,P<0.01),感冒清热颗粒7.2和14.4 g·kg-1·d-1干预后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数量无显著性变化,白细胞水平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干预后白细胞水平有所回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在白细胞各个细胞群比例中,模型组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高剂量感冒清热颗粒给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向正常组回归(P<0.05,P<0.01).结论 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加风寒表证小鼠的体重,抑制肺指数升高,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与出血,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TNF-α,IL-6和IL-1β有关.
    • 吴倩文; 王鹏龙; 徐意; 徐冰; 雷海民; 赵书武; 高丰; 张煜; 戴子琦; 崔鹤蓉; 陈可点; 刘小靖; 霍苏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感冒清热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感冒清热颗粒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上述二者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进行处理,得到关键成分及关键靶标;再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感冒清热颗粒"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筛选出的12个关键化合物为配体,以血管紧张转化酶2(ACE2)和SARS-CoV-23CL pro水解酶为目的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复方中化学成分共152个,相关靶点293个,其中与COVID-19共同作用的靶标有59个,与之对应有效成分共86个.核心靶点包括PTGS2、PTGS1、DPP4、F10、NOS2、TP53、TNF,关键成分包括β-胡萝卜素、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柚皮素、金合欢素、芦荟大黄素、葛根素、异鼠李素、芒柄花黄素、二氢血根碱和β-谷甾醇.应用GO富集分析得到42个GO条目,应用KEGG富集分析得到48条相关通路,其中包含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感冒清热颗粒中关键化学成分与3 CL pro和ACE2的结合作用良好,甚至优于部分临床使用的药物.结论:感冒清热颗粒能通过槲皮素、芦丁、山柰酚、金合欢素和柚皮素等成分,调控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调节PTGS2、PTGS 1、DPP4等蛋白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细胞生长凋亡、免疫炎症反应治疗COVID-19;同时感冒清热颗粒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会通过作用于3CL pro及ACE2,来阻断新冠病毒入侵和增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