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4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063185篇;相关期刊524种,包括肝博士、肝脏、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论坛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文献由260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大龙、等、刘俊等。

肝功能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63185 占比:99.89%

总计:1064367篇

肝功能异常—发文趋势图

肝功能异常

-研究学者

  • 朱大龙
  • 刘俊
  • 刘超
  • 孔飞飞
  • 安军永
  • 李静
  • 汪燕
  • 王永
  • 王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津生
    • 摘要: 1、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肝病是肝癌(HC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病因主要包括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一些环境致癌毒素。HCC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和不良转归。各种慢性肝病进展所致肝硬化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肝硬化患者中HCC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3%〜5%。约80%〜90%的HCC发生在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硬化背景下,HCC的治疗和预后也因肿瘤分期和肝功能异常程度的不同而复杂化。
    • 曾露; 魏安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肝毒性与应对措施。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后出现肝酶异常及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分析和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建议换用安立生坦,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护肝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胸闷乏力等症状好转,肝酶及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调整,减轻不良反应影响。
    • 李高飞; 沈杨
    • 摘要: 目的探讨曲唑酮、米氮平和阿戈美拉汀治疗中老年慢性失眠伴抑郁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9例慢性失眠伴抑郁情绪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曲唑酮组(40例)、米氮平组(37例)和阿戈美拉汀组(32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干预方式和转归进行随访。结果米氮平组重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占比高于曲唑酮组、阿戈美拉汀组(P0.05);低剂量使用时,阿戈美拉汀所致肝功能异常比例较高;高剂量使用时,米氮平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抗抑郁药对中老年患者肝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时应定期规律检测肝功能指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刘遥; 冯颖; 任婕; 王宪波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和住院期间不同药物治疗中肝功能的动态演变。方法根据基线肝功能水平将纳入的615例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225例)和肝功能正常组(390例),动态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法维拉韦、磷酸氯喹、抗生素和银丹解毒颗粒等不同药物对肝功能水平的影响。结果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从发病到入院的天数、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升高的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和较低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浓度。17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肝功能异常,在入院第7天,抗病毒组患者的ALT和AST浓度明显低于非抗病毒组的患者(P=0.020和P=0.033)。结论肝功能异常患者进展为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较高。入院后,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磷酸氯喹显著降低了ALT和AST浓度。本研究未发现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银丹解毒颗粒对肝造成损害。
    • 王黎芳; 杨中
    • 摘要: 目的观察垂盆草配方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妊娠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HBV阳性妊娠肝功能异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用药情况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使用谷胱甘肽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垂盆草配方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4%高于对照组的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的(109.12±78.3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盆草配方颗粒联合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HBV阳性妊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张玉婷
    • 摘要: 一些人在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时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我明明没有肝炎病史,为什么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偏高呢?”如果去咨询医生,会被告知这种情况可见于两种疾病,一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二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两种病都比较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会发展成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包括皮肤、关节、脑、心、肺、肾、神经、消化、血液,女性患者怀孕时可能会发生胎停、死胎、子痫,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干预,还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器官损害、持续发病状态和过早死亡。
    • 杨玉瑶; 胡悦; 何松柏; 李力卓
    • 摘要: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有极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是TBI常见的并发症,也是TBI患者的主要死因,严重影响着TBI患者的预后。由于肝脏是出血、止血过程中重要的作用器官,TBI后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对肝脏的损伤,从而在出血机制、凝血活化、纤维溶解方面产生影响,增加延迟性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肝功能的异常可以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检测指标中体现出。故本文通过对颅脑损伤后肝功能损伤相关指标与PHI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判断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是否对TBI后发生PHI有预测价值,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作为早期参考以及时发现并积极诊治。
    • 周恩源
    • 摘要: 目的 监测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用药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52例布鲁氏菌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病情,给予患儿左氧氟沙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儿治疗14 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为12.1~14.2 U/L,谷草转氨酶为32.2~34.0 U/L,发热等症状消失,患儿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血液指标检查为阴性,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 布鲁氏菌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时需要注意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应该通过参考相应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协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 张思楠
    • 摘要: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与2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21年3—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测量值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以HbA1c≤9%的30例患者为A组,以HbA1c>9%的30例患者为B组,分析患者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水平。结果B组FPG、2 hPG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与HbA1c水平、血糖水平为正相关,与CP水平为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与HbA1c水平、血糖水平为正相关,与CP水平为负相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
    • 王小鹏; 王美怡; 刘芬
    • 摘要: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诊断为EBV-IM的149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ALT的检验结果,将EBV-IM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为5~64 U/L)和肝功能异常组(ALT>64 U/L),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9例EBV-IM患儿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1.01%,≥7岁患儿发生率最高;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年龄大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总数、PCT、CRP及E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异常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异常组IgA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水平为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在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的预测中的Cut-off值为58.35%、12.50%,曲线下面积为0.623、0.622,灵敏度为68.40%、44.70%,特异度为56.20%、75.30%;CD4^(+)T细胞水平对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无预测意义(P>0.05)。结论EBV-IM患儿肝功能异常与细胞免疫相关,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CD4^(+)T细胞水平为EBV-IM患儿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