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阵挛

肌阵挛

肌阵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病遗传学学术会议、2016河北省神经病学术年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等;肌阵挛的相关文献由784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吉顺、李金宝、赵建华等。

肌阵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95.4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3.48%

总计:287篇

肌阵挛—发文趋势图

肌阵挛

-研究学者

  • 宁吉顺
  • 李金宝
  • 赵建华
  • 赵晓虹
  • 邓小明
  • 李莉萍
  • 王玉平
  • 刘永红
  • 王建
  • 蔡方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慧; 郑进; 邓玉兰; 王冰
    • 摘要: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30例。按照性别和使用药物分为ME组60例、FE组59例、MR组56例和FR组55例,其中ME组、FE组给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MR组、FR组予以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入检查室后(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胃镜通过咽喉时(T2)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通过贯序法计算用药后各组50%患者出现肌阵挛时依托咪酯的剂量(Cp50值);记录各组患者出现肌阵挛的等级。结果诱导后,四组患者MAP较诱导前均下降(P<0.05);ME、FE组均在T2时较T0、T1时间点HR下降显著(P<0.05)。MR、FR组Cp50值显著高于ME、FE组(P<0.05),FR组Cp50值高于MR组(P<0.05)。MR、FR组患者肌阵挛的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ME、FE组均明显降低,且FR组低于MR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间,小剂量预注瑞芬太尼可降低依托咪酯所致的肌阵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女性患者对瑞芬太尼抑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作用更敏感。
    • 林楠; 高伟芳; 孙鹤阳; 郝红琳; 黄颜
    • 摘要: 目的脊髓固有性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PSM)是罕见运动障碍疾病,分为症状性、特发性和功能性,入睡期PSM是特发性PSM的一个亚型。本研究结合病例和文献总结其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加深对PSM认识。方法研究纳入5例不同类型PSM病例,包括2例入睡期PSM、2例功能性PSM、1例症状性PSM。结果2例入睡期PSM均为慢性病程,常有腹部抽动主诉,与入睡期相关。2例功能性PSM均合并情绪障碍,其中1例发作形式、起源部位多变。电生理检查显示功能性PSM肌阵挛持续时间更长,传导速度更快。此外,入睡期和症状性PSM可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结论不同类型PSM具有各自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临床诊疗上需进行鉴别。
    • 吴玉婷; 卢茜; 谢旭芳
    • 摘要: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因肌萎缩蛋白-1(Atrophin-1,ATN-1)基因中三核苷酸(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48次)致病[2],临床常以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可合并认知障碍、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肌阵挛及精神症状[3]。我们经基因检测确诊了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彭艳; 单希胜; 嵇富海; 钱菊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预先注射小剂量丙泊酚后对依托咪酯导致的肌阵挛的影响。方法2021年4月—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收治的90例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配为预先注射丙泊酚组(P组)和未预先注射丙泊酚组(E组),均接受依托咪酯进行静脉诱导麻醉。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肌阵挛发生率和程度,同时比较患者在注射丙泊酚前(T1)和依托咪酯后(T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P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22.2%vs 66.7%,P0.05)。结论全麻手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预注射小剂量丙泊酚(0.2 mg/kg)可减少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同时保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 吴凤娟; 马俊; 李沛铮; 田敏; 毕怡青; 朱玉港; 刘艺鸣
    • 摘要: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D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与SGCE基因的致病性变异相关,通常出现在生命的前20年^([1])。该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及扭转性的姿势和动作异常^([2])。现报告1例对托吡酯治疗反应良好的MDS患者如下。1病例女,41岁,因“持续性双上肢抽动,头颈部扭转26年”于2013年8月15日于我院就诊。
    • 刘召国; 胡契宇
    • 摘要: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采用分层随机化分为3组,各组60例.Ⅰ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5μg/kg,Ⅱ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Ⅲ组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有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5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肌阵挛的程度和发生率.2 min后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Ⅰ组和Ⅱ组予舒芬太尼0.3μg/kg,Ⅲ组予舒芬太尼0.4μg/kg,顺式阿曲库胺0.15 mg/kg后行气管插管.结果 Ⅰ组患者有2例发生轻度肌阵挛;Ⅱ组患者4例发生轻度肌阵挛和1例中度肌阵挛,Ⅲ组患者有32例发生肌阵挛,其中轻度12例,中度13例,重度7例.3组患者预处理期间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呛咳、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预注5μg/kg氢吗啡酮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率和程度,且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
    • 郑伟萍; 何丽仙; 杨燕青; 姚允泰; 晏馥霞; 李立环
    • 摘要: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丙泊酚致癫痫样现象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方法:以中文检索词"丙泊酚"、"异丙酚"、"癫痫样现象"、"癫痫"、"肌阵挛"、"抽搐"、"惊厥"、"肌张力"、"肌僵硬"、"肌强直"、"个案报道"、"病例报告"、"病例回顾"等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英文检索词"propofol"、"disoprofol"、"diprivan"、"disoprivan"、"seizure-like phenomena"、"epilepsy"、"myoclonus"、"convulsion"、"seizure"、"myotonia"和"case report"、"case"、"review"等检索PubMed所有报道静脉注射丙泊酚后引起癫痫样现象的个案报道(截至2020年3月18日发表).下载相关全文文献,阅读总结、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础情况、协同用药、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等.结果:共24篇文献(2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注射丙泊酚后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肢、下肢、四肢或全身性肌阵挛及抽搐、躁动、头颈后仰、牙关紧闭、脚弓反张等癫痫样现象,首次出现癫痫样现象的时间从注射后即刻、麻醉维持到麻醉苏醒阶段不等,其中8例注射后即刻出现,14例麻醉苏醒后出现,2例麻醉维持阶段出现,3例延迟发作(麻醉或镇静结束后30 min以上).出现癫痫样现象时的处理方法包括:3例停用丙泊酚,16例使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地西泮、苯妥英钠等镇静、抗癫痫类药物或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肌肉松弛药(其中1例既停丙泊酚又使用镇静类药物),2例分别使用吸入麻醉药、糖皮质激素,1例患者联合使用麻醉气体和肌肉松弛药,6例未描述.12例患者24 h内恢复,9例1周内恢复,4例2周以上恢复,2例未描述.结论:丙泊酚麻醉可引起癫痫样现象,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阶段均可发生.立即停用丙泊酚及静脉注射镇静类药物是终止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 张宁; 张爱民; 王冉; 陈杰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预处理对全身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注射痛及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择期手术全麻病人144例,ASA分级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48例.D组和L组病人分别预先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利多卡因1 mg/kg;C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10 mL),均在10 min注射完毕.然后各组病人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分别干预给药前(T0)、给依托咪酯前(T1)、及给依托咪酯后1 min(T2)、2 min(T3)记录病人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O2(血氧饱和度)、镇静评分,并记录注射痛、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评估肌阵挛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L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预处理,均可减少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所致的肌阵挛及注射痛的发生;与利多卡因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 薛少杰; 王碧; 王晓丽; 沈晨曦; 周新华; 刘永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和脑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18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接受脑电监测期间出现NCSE的3例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脑电生理进行研究并随访.对每例患者均进行24 h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2~24岁.3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均见合眼诱发的全面性棘慢复合波发放.脑电监测期间,3例患者均记录到持续8 min至6.5 h不等的连续性棘慢波发放,期间患者有持续性意识障碍,均在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后NCSE自行终止.给予相应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未再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NCSE也可发生于Jeavons综合征,且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均以GTCS结束,提示尽早发现并及时终止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也许可以避免GTCS的发生.
    • 叶丽群; 何娟明; 植碧清; 梁静芳
    • 摘要: 目的 比较麻醉诱导时不同用药方法对预防依托咪酯肌阵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A组静脉注射(静注)阿曲库铵,B组静注舒芬太尼,1 min后A组、B组和C组分别静脉给予依托咪酯.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序贯预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曲库铵或舒芬太尼后与依托咪酯静注完2 min内肌阵挛发生情况和预注前(T0)、预注中(T1)、预注后(T2)不同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结果 C组肌阵挛发生率为53.3%,高于A组的6.7%和B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三组患者SB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序贯预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阿曲库铵或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