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注速度

输注速度

输注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8213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医院药学(药事管理)学术会议、第九届江苏省药师周等;输注速度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陶玉、王凤菊、王水莲等。

输注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8213 占比:99.88%

总计:88320篇

输注速度—发文趋势图

输注速度

-研究学者

  • 林陶玉
  • 王凤菊
  • 王水莲
  • 程青虹
  • 丁洪琼
  • 刘培秀
  • 吴海珠
  • 周小珍
  • 喻姣花
  • 孔德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琪; 王建国; 钟瑞芬; 秦德昌; 韩欣; 姜涛; 杨东旭; 万露露
    • 摘要: 目的:分析低阻塞压力对输液泵输注速度的影响,以为临床特殊药物的精准输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ulti-Flo输液泵分析仪对2种品牌的20台输液泵的实际输注速度进行检测。分析流速设定为25和100 mL/h,阻塞压力为0、10、20、30、40、50、60、70、80 kPa时,输液泵实际输注速度的变化以及输液泵品牌因素对输注速度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着阻塞压力从0 kPa升至80 kPa,输液泵输注速度显著降低(P<0.05)。设定流速为25 mL/h时,两品牌的实际输注速度在阻塞压力为50、60、70、80 kPa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设定流速为100 mL/h时,两品牌的实际输注速度仅在阻塞压力为70 kPa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阻塞压力对输液泵的输注速度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同品牌的输液泵在不同阻塞压力下保持精准输注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建议临床应用时依据注入药物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输液泵,同时设置合理的压力报警阈值以确保输液泵相对稳定的输注速度
    • 吴坚
    • 摘要: 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会紧张、焦虑,一是担心手术安全,二是惧怕难以忍受疼痛。近年来,镇痛泵的应用,为缓解术后疼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有部分患者对此却表现了犹豫不决的态度。为此,就给大家科普下镇痛泵的知识。镇痛泵解决的不仅仅是疼的问题镇痛泵是一种液体输注装置,一端盛装着调配好的一定剂量的镇痛药物,另一端连接在患者身上。这种设备能够控制药物的输注速度,镇痛泵中的药物会缓缓地输注进患者血液中,并在血液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进而达到持续镇痛效果,可以用于术后镇痛、癌痛、分娩镇痛等。
    • 徐春琴; 黄炎东; 唐一宁; 唐少波
    • 摘要: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健康者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分离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来重建患者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目前常用的移植途径为上行途径和下行途径,但推注的速度多少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率尚无明确的定论,需要在后期对新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或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结论。
    • 唐丽萍; 齐凤楠; 张锦锦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递增速度输注肠内营养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内压和喂养耐受情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低速组、中速组、高速组,每组20例,初始输注速度均为30 ml/h,低速组以每4 h增加10 ml的速度增加输注速度,20 h后增至最高值80 ml/h保持持续输注;中速组以每4 h增加15 ml的速度增加输注的速度,16 h后增高至最高值80 ml/h保持持续输注;高速组以每4 h增加20 ml的速度增加输注的速度,12 h后增高至最高值80 ml/h保持持续输注,观察三组腹内压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8 h、16 h、20 h,低速组腹内压均低于中速组和高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低速递增输注肠内营养液能有效防止腹内压的升高和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提高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
    • 李卓卫
    •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基于此,对照组依据肠内营养达全量耐受的速度输注,观察组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比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营养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可优化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 边召杏; 费文静; 洪琛
    •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干预时输注速度对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 ~2020年10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采取低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B组采取中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C组采取高递增输注速度肠内营养干预;比较3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腹内压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淀粉酶(AMS)、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炎性因子[C反应球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另比较3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A组腹内压组内比较干预前>干预6 h>干预12 h>干预24 h,C组腹内压组内比较干预前<干预6 h<干预12 h<干预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6、12和24 h腹内压组间比较A组输注速度可明显降低患者腹内压,增强其喂养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 王帝娣; 龙玲;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PICC)慢速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用mFOLFOX6方案化疗胃癌、大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5~6 h;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2~3h.比较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PICC配合慢速度输注奥沙利铂可减轻神经毒性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 王帝娣; 龙玲;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 摘要: 目的观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PICC)慢速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82例用mFOLFOX6方案化疗胃癌、大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5~6 h;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为2~3 h。比较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PICC配合慢速度输注奥沙利铂可减轻神经毒性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 王翠
    • 摘要: 目的:对肠内营养不同输注速度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重症患者84例纳入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到2020年8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处理,甲组42例,乙组42例.甲组患者接受营养输注初始速度为每小时20ml,乙组患者接受营养输注初始速度为每小时60ml,然后两组逐渐地增加到每小时100ml.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乙甲组出现1例肠鸣音减弱、1例呕吐和反流,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8%,乙组出现2例肠鸣音消失、2例腹泻、3例便秘、2例呕吐和反流、1例胃肠道出血,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3.8%,乙组24h内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检验(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进行营养输注的时候,采用每小时20ml的初始速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
    • 路艳霞; 马靓
    •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予动态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肠道菌群及营养状态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达全量后1d、2d、3d血糖日平均值、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两组营养支持7d后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数量均较营养支持前升高,小梭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14 d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 (P <0.05).结论 与传统方案相比,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能够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营养状态,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