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30416篇;相关期刊462种,包括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外医疗、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等;成分输血的相关文献由244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兆嵩、刘景汉、肖星甫等。

成分输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8 占比:4.00%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0416 占比:95.92%

总计:31709篇

成分输血—发文趋势图

成分输血

-研究学者

  • 田兆嵩
  • 刘景汉
  • 肖星甫
  • 叶心梅
  • 彭涛
  • 朱国标
  • 李义平
  • 杨红英
  • 边海英
  • 陈兴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佩玲; 袁瑞珍
    •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时对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参照组给予全血输血,试验组给予成分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结果:对比疗效,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凝血功能,两组患者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其余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方法时,能够改善其凝血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子宫全切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张筠; 林小兰; 李丽红
    • 摘要: 目的: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应用成分输血所得效果及该输血方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8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接收的84例DIC患者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其采用的输血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采取全血输血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成分输血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DIC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组织因子(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休克、皮疹、非溶血性发热或寒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两组TF、TAT、PT、APT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 h,观察组TF、TAT、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结论:成分输血可有效改善产科DIC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遏制DIC病情发展,抢救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常规全血输血相比,该输血方式在输血安全性上也具有较显著的优势。
    • 王艳军; 赵润玲; 张婉婉; 刘倩文
    •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及其与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5至2020-05武警兵团总队医院接受成分输血且发生不良反应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发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成分输血且未发生不良反应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未发生组。输血前检测并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采用回归分析检验输血前NLR对成分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并绘制ROC曲线预测成分输血不良反应风险的价值。结果发生组输血前中性粒细胞水平、淋巴细胞及NLR均高于未发生组(P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输血前NLR预测成分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成分输血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能与外周血NLR过表达有关。
    • 郑秀芹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成分输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护理对策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成分输血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则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中需要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对其通过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工作,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更高,出现的不良反应概率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到新的阶梯,心理情绪更加稳定,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郑秀芹; 刘晓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医治的8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形式的护理。试验组41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次是95.12%、82.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更为理想(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抑郁状况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依次是7.32%、20.51%,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试验组患者的输血医治各个指标状况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更优(P<0.05)。结论对产科大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
    • 张凡; 辛德梅
    • 摘要: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78例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输液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两组血常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BE)、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总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402、23.964、6.362,P0.05);治疗后2h两组PLT、Hb、BE、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20、5.903、9.595、2.336,P0.05);治疗后2h两组PT、APTT、TT小于治疗前,FIB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13、7.210、5.852、6.395,P<0.05);治疗后3d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能降低患者输液量、总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侯云便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血液病的患者来说,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较手工血小板而言,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是从某位献血者体内采集的,输血反应相应减少,临床输注更好,但是机采血小板的捐献时间比较长,体外循环血量比较大,输入献血者体内的抗凝剂也就多,抗凝剂会鳌合人体内的钙离子,引起暂时性的缺钙,就会引起献血不良反应,为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安全,增加献血者的舒适度。
    • 赵家立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多发性创伤患者186例,依照输注血浆(FP):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A组(1:1)、B组(1:10.05)=3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B:RBC控制在1:1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常规指标,但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 邓曦
    • 摘要: 目的评估慢性贫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内江地区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和血清铁、总蛋白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铁、总蛋白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贫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杨耿侠; 黄晓婕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肝病患者肝移植的术中输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6例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基础肝病、手术方式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比较不同基础肝病患者的术前凝血指标。结果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术中输注的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肝病患者术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肝衰竭患者术中输注的悬浮红细胞、血浆均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炎肝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血液需求量必须通过评估术前因素来个体化,合理掌握输血指征,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