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镁
纳米氢氧化镁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6602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功能材料、石油化工、工程塑料应用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白炭黑及纳米补强填料在橡胶中的高端应用技术研讨会、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0年年会等;纳米氢氧化镁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永红、杜高翔、苏明阳等。
纳米氢氧化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6026篇
占比:99.96%
总计:466196篇
纳米氢氧化镁
-研究学者
- 赵永红
- 杜高翔
- 苏明阳
- 杜志平
- 白丽梅
- 任凤国
- 刘生鹏
- 张广良
- 王佼
- 莫云泽
- 邢智博
- 吴士军
- 周大鹏
- 唐国翌
- 宋云华
- 帅欢
- 张琦
- 张立群
- 李男
- 王静
- 田明
- 陈建铭
- 马玉新
- 丁一刚
- 万军喜
- 吕剑
- 姜玉芝
- 李俊
- 李萌
- 武君
- 潘晓鸿
- 盛昌和
- 胡伟康
- 董海波
- 许莉莉
- 谢艳
- 贾德民
- 赵建海
- 邓伏礼
- 邱赛飞
- 郑水林
- 陈冬梅
- 陈国荣
- 龙秉文
- 万里
- 关雄
- 刘明华
- 刘立华
- 刘连生
- 刘颖
-
-
张顶洋;
邱赛飞;
饶文华;
郭雪萍;
曹芳;
翟天鋆;
关雄;
潘晓鸿
-
-
摘要:
叶斑病是芒果重要的叶部病害,造成芒果产量和质量下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简单,环境友好且抗菌谱广,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菌领域。对芒果叶斑病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观测和ITS-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的菌株为芒果拟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属于间作壳属(Diaporthe musigena)。合成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镁,分别命名为MHNPs-MgO600、MHNPs-MgO80和MHNPs-MgCl_(2),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与谢乐公式计算3种纳米颗粒在(101)面的尺寸,分别为60.50、11.63和13.52 nm。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3种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征,它们分别为规则的片状、花瓣状和六边形,且在比表面积、表面电荷等特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平板涂布法计算纳米氢氧化镁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发现3种纳米氢氧化镁均能有效抑制芒果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比表面积最大、Zeta电位最小的MHNPs-MgO80抑制效果最佳,且随着氢氧化镁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比较了不同纳米氢氧化镁对芒果叶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比表面积和Zeta电位是影响抑菌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选择高效环保纳米氢氧化镁抗真菌制剂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
张靖;
柯昌美;
段国权;
王静雯
-
-
摘要:
为使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以使其在高聚材料中能够更好地分散填充并减少团聚,采用新型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采用活化指数测试、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改性剂添加量(改性剂与纳米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0.6时,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由亲水疏油转变为亲油疏水,新型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与纳米氢氧化镁粒子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包覆在其表面,达到了较好的改性效果.对比了其他传统型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新型聚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的纳米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疏水亲油性都要优于传统型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
-
-
-
-
-
赵敏
-
-
摘要:
由常州中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9836658A,公开日期2019-06-04)“一种含橡胶复合工程塑料”,涉及的复合工程塑料配方为:高密度聚乙烯80~100,低密度聚乙烯20~30,橡胶0.3~0.5,有机锡3~5,硅烷偶联剂4~8,防老剂2.5~3.5,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0.6~1.2,云母粉0.4~0.8,纳米氢氧化镁0.1~0.3,三正丁基胺1~2。该复合工程塑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绝缘性能好、价格低的优点。
-
-
-
-
杨聪;
陈胜伦;
刘豫;
金卓君;
张春来;
徐卫红
-
-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施加纳米氢氧化镁(nMg)、套种黑麦草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萝卜和黑麦草Cd含量,土壤Cd形态及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nMg"、"nMg+AMF"、"nMg+黑麦草"和"nMg+AMF+黑麦草"4个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萝卜根和地上部Cd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32.5%~41.4%和13.7%~17.4%.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全Cd含量明显降低,降幅为7.3%~17.1%.土壤中Cd形态含量多少顺序为残渣态(RES-Cd)>铁锰氧化态(FeMn-Cd)>碳酸盐态(CAB-Cd)>有机态(OM-Cd)>可交换态(EX-Cd),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降低了土壤中的EX-Cd含量.种植黑麦草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土壤细菌数量显著增多,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变化.和对照相比",nMg""、nMg+AMF""、nMg+黑麦草"和"nMg+AMF+黑麦草"4个处理土壤的pH值和CEC均显著升高,增幅为7.0%~11.1%和66.7%~76.9%.综合来看,原位钝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比单一或两者联合修复技术效果更好.
-
-
崔莎莎;
韩森建;
毛丽莉;
王海增
-
-
摘要:
以聚醚砜(PES)为成膜聚合物,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分散剂,采用相转化法,原位生成纳米氢氧化镁[Mg(OH)2],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渗透性能且抗污染的有机-无机杂化膜.本文详细研究PEG-400对杂化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证实纳米Mg(OH)2的原位生成,采用电镜表征膜的微观结构,并且对杂化膜的渗透性能、截留率、接触角、孔隙率及抗污染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EG-400不仅影响制备膜的孔道结构,且利用其分子链中的氧原子与Mg2+配位,促进Mg2+在高分子体系中的分散,减少纳米粒子在相转化过程中的团聚.当添加PEG-400的添加量为8 g时,改性的Mg(OH)2/PES杂化膜的性能最佳:纯水通量达到188.39 L/(m2·h),对BSA截留率为98%,通量恢复率为80%.
-
-
-
-
-
郭笑荣;
周继承;
赵虹
- 《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以廉价的氨水和氯化镁为原料,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反应器旋转产生的超重力场中进行沉淀反应,使微观混合达到分子尺度的均匀,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0.4μm,厚度为50 nm分散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镁。重点考察了加料方式、转速、分散剂种类、干燥方式及氨镁摩尔比对产品性能和收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激光粒径分析。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向加料、700 r·min-1、分散剂为聚乙二醇(PEG)800、共沸干燥、氨镁摩尔比为8.2。
-
-
Bai Limei;
白丽梅;
Xing Zhibo;
邢智博;
Sun Zhiya;
孙志雅;
Ma Yuxin;
马玉新
- 《2016年全国非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纳米氢氧化镁是新型绿色环保无机产品,其生产过程耗能大,反应时间过长,是制约其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实验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NaOH为改性剂,常压水合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实时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和结构,探索氧化镁的水化合成过程和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合反应过程中,OH-使氢氧化镁晶体稳定面显露更多,提高晶体的结晶性,加快反应速率.在水合时间2h后,氧化镁已经全部转化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时间较短;此后继续增加反应时间,氢氧化镁平均粒径从2h的19.7nm降到水合时间3h的18.7nm.
-
-
郭笑荣;
周继承
-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反应器,以廉价的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Mg(OH)2。通过对搅拌釜反应的研究,摸索出较佳的物料配比、加料顺序和速度。在后续处理中,考查了醇洗、共沸的工艺对产品的团聚的影响。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可制备出均匀的、分散的纳米Mg(OH)2,对制备的氢氧化镁样品用BET,SEM,XRD进行表征。纳米Mg(OH)2比表面积可达68m2/g、粒径为10-100nm;产品为六方晶型,XRD特征衍射峰强度高、峰型尖锐,说明产物规整性强、纯度高。
-
-
- 《2007年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在引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应用热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研究了在聚丙烯(PP)中该纳米氢氧化镁与甲基苯基硅树脂的阻燃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PP/纳米Mg(OH)2复合材料中添加少量的硅树脂使LOI明显提高,表明纳米Mg(OH)2与硅树脂具有阻燃协同效应.硅树脂的加入使材料的降解速率降低,热解残炭量提高,促进了炭层的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