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633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1篇、会议论文386篇、专利文献411042篇;相关期刊787种,包括国外塑料、工程塑料应用、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188种,包括2010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2008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等;工程塑料的相关文献由4996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钱伯章、杨兵等。
工程塑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1042篇
占比:99.07%
总计:414889篇
工程塑料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钱伯章
- 杨兵
- 陆华平
- 嵇和江
- 蹇锡高
- 赖华林
- 杨超
- 赵志鸿
- 唐伟家
- 郑宁来
- 陈锡伟
- 吴伟
- 谈桂春
- 崔小明
- 庞晓华
- 王进
- 徐东
- 徐哲
- 张达明
- 谢众
- 郑垲
- 马志磊
- 佘德尊
- 关书刚
- 吴祥生
- 时玉林
- 李健成
- 杨桂生
- 栾维涛
- 贾义军
- 陈宇
- 吕召胜
- 朱丽
- 王云凤
- 肖淑勇
- 倪振国
- 孙安垣
- 张晓云
- 张立平
- 曹艳霞
- 柳新良
- 胡军辉
- 何征
- 刘勇
- 崔崇
- 戴芳
- 赵欣
- 刘志珍
- 刘福华
-
-
吴祥生
-
-
摘要: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具有优越性能的工程塑料已逐步得到应用,由这些高性能塑料成型的制品已应用到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电子、建筑、水利灌溉、家居民用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成型制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采用注射成型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总量约占整个塑料制品总量的40%.
-
-
-
-
摘要: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又称PC塑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
-
-
-
-
摘要:
瓦克推出生物降解塑料用有机硅助剂,2021年11月30日,瓦克在第16届欧洲生物塑料大会上展示了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及工程塑料加工的GENIOPLAST■有机硅助剂,它们能够改善生物塑料的加工及材料性能。生物聚酯通常被视为传统热塑性塑料的替代品,但它难以加工,只有使用适当的助剂,才能具备传统热塑性塑料具有的整体性能。
-
-
熊飞龙
-
-
摘要:
文章结合桂柳高速公路工程塑料防眩板的使用案例,分析了防眩板缺失的危害,并对工程塑料、工程泡沫和聚碳酸酯三种材质防眩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使用性能上还是经济性能上,工程塑料防眩板都具有很大优势,更值得推广,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
-
宁军
-
-
摘要:
收集了2020年7月~2021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0~2021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和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砜类)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
-
潘震;
任茜;
何志斌;
王振中;
高艳爽;
职欣心;
陈淑静;
刘金刚
-
-
摘要:
介绍了透明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通过揭示影响工程塑料透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结晶与成型工艺等,归纳出研制开发透明工程塑料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述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工程塑料及其透明化研究的进展状况。从TPI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以及透明TPI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发展等角度进行了阐述。重点综述了含氟型与半脂环族两类透明TPI工程塑料的研发现状、潜在的工程化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将含氟与脂环结构加以结合是未来研发高性能透明TPI工程塑料的有效途径。
-
-
骆德军;
张博;
翁俊;
廖全文
-
-
摘要:
文中主要通过工程塑料的应用实现电子设备减重的目的。首先对电子机箱结构部分各个主要功能进行分析,讨论用工程塑料替换金属材料的可行性。可通过替换承力部件而非导热部件实现工程塑料的应用。然后针对工程塑料普遍不导电的问题,采用金属涂层提高其导电性。选用了几种不同的导电涂料进行实验,测试它们的导电性能及三防性能。最后采用塑料及尼龙材料,使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机械加工的方式,替换部分结构件,对某电子机箱进行了减重设计,并对制作的实物进行了力学及电磁兼容实验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
-
刘雅文;
杨晓宇
-
-
摘要:
塑料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用品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但是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数百年才能彻底分解,因而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为破解这一难题,目前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在一次性使用领域采用PLA和PBAT等可降解塑料来替代传统的聚烯烃;二是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聚烯烃的性能,在更多要求长期使用的领域替代金属、木材和其他昂贵的工程塑料,成为汽车、电器、建材、容器、交通设施、农业设施等应用中的重要原材料。
-
-
吴祥生(著)
-
-
摘要: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具有优越性能的工程塑料已逐步得到应用,由这些高性能塑料成型的制品已应用到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电子、建筑、水利灌溉、家居民用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成型制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质量也不断提高。
-
-
孙玉玲;
何浩;
颜静;
邓涛
-
-
摘要:
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噪声大的问题,从新能源汽车中央电动机皮带传动结构的驱动总成形式入手,分析了不同径向载荷和转速下轴承的受力情况,采用西门子LMS便携式振动噪声分析仪对电动机噪声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电动机嘀嗒声可能由保持架与钢球碰撞产生。提出采用工程塑料保持架进行降噪处理,对使用不同材料保持架的轴承进行噪声对比,并分析了轴承径向游隙对电动机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工程塑料保持架及较小游隙的轴承可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噪声。
-
-
蹇锡高
-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高性能工程塑料已成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重要新成员,既耐高温又可溶解,加工方式多样,应用领域广泛.本文将主要报道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聚芳醚类的合成及其加工应用新技术研究的进展.rn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文中采用自主合成的新型双氟单体(BTPF)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二氮杂萘酮联苯类双酚单体DHPZ,通过溶液亲核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聚芳醚腈低聚物(PPEBF-Ph),以期实现齐聚物良好的溶解性能,加工性能和其他热力学性能。以具有良好固化活性的4、4-氨基二苯砜(DDS)/氯化锌混合物作为固化剂加速树脂的交联固化。将树脂与固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采用溶液浸渍法得到复合层压板预浸片。将预浸片进行热压固化,得到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
-
李智
- 《2017中国工程塑料产业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工程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汽车用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华晨汽车集团简介Overview of Huachen Automotive Group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东北公路总局汽车修造厂,1988年金杯股份成立,1992年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分析了汽车用工程塑料的技术创新趋势,汽车用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部分零部件及原材料企业面临的挑战。
-
-
马永梅;
林学春;
郭洪霞;
崔可见;
赵宁;
徐坚
- 《2017中国工程塑料产业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增材制造(3D打印)用新一代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备和加工的关键问题研究,符合第三次工业变革战略发展方向、中国工业2025、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具有占领工业信息化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增材制造即设计-即打印-即成型-即验证突出特点,极大地缩短工业设计前期时间,在未来工业设计为先导的工业信息化过程中构筑一项颠覆性技术,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升我国在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传统材料向高性能节能环保新材料的跨越,促进我国制造业从大国到强国的战略转型升级.应用在3D打印用新一代工程塑料制备和加工方面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发优势。通过化学、物理、材料、激光、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研究工程塑料可控合成制备、高精度激光加工成型的新方法,通过高性能工程塑料微纳粉料的可控制备,掌握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多层次结构与功能关系和精细调控方法,发展增材制造用加工成型的新方法,揭示高性能聚合物焊合过程的凝聚态物理问题(如热传导、界面链扩散和跨界面链缠结),优化增材制造微加工工艺并实现高精度控制,为设计和制备性能卓越的增材制造(3D打印)用新一代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提供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指导。
-
-
-
-
-
-
王锦艳;
张守海;
刘程;
蹇锡高
- 《特种功能性材料及新型环保技术研讨会暨2017年度橡塑产品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首创性的设计合成出二氮杂萘酮联苯酚新单体,进而开发成功多个系列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高性能工程塑料,已成为高性能工程塑料最重要的新成员.因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具有扭曲、非平面和稠环结构特点,使其既耐高温又可溶解,解决了传统高性能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的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该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耐高温绝缘材料、耐高温胶黏剂、耐高温防护涂料、分离膜、液流电池用离子膜、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等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全芳环扭曲非共平面分子链结构可赋予高聚物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的优异综合性能”的分子设计思想;以此为指导,又研制出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酞胺、聚芳酯、聚苯并咪唑、聚苯并噁唑等,创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高性能高分子新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