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氮化
离子氮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46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238176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第二届中国国际风机学术会议、中国内燃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材料与工艺分会和昆明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等;离子氮化的相关文献由82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红、郑秀兰、张忠和等。
离子氮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8176篇
占比:99.90%
总计:238403篇
离子氮化
-研究学者
- 刘小红
- 郑秀兰
- 张忠和
- 周上祺
- 王飞宇
- 陈炜
- 张尔康
- 张津
- 王全振
- 诸小林
- 诸彬彬
- 唐宾
- 孙振淋
- 潘修河
- 蔡利民
- 辛玉武
- 高原
- 高洁
- 吴彦芬
- 李占岭
- 李福广
- 程亮
- 蒋申柱
- 蓝加平
- 郭军强
- 陈首部
- 何培刚
- 刘军凯
- 刘平
- 刘林飞
- 刘金寿
- 卢金生
- 周安若
- 张和
- 李小鹏
- 李鹏
- 林乃明
- 牛君
- 王铁
- 秦林
- 胡振纪
- 茹海鹏
- 邓为林
- 郑英
- 陈勇
- 陈文云
- 高中楠
- 黄健
- 黄玉堂
- 丛建臣
-
-
王鼎;
周艳文;
张开策;
粟志伟;
杜峰;
武俊生;
郭诚
-
-
摘要:
通过热丝增强低温等离子体渗氮技术对三种晶体结构及主要合金成分具有显著差异的典型钢进行了氮化处理,三种典型钢分别为M50模具钢、W6高速钢、316L不锈钢,检测了氮化后三种典型钢的渗氮层厚度、硬度、耐磨性,对渗氮层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并计算了N原子在典型钢中的扩散激活能。结果表明:在渗氮温度为450°C、氮/氢流量比为1∶3的条件下,分别渗氮1 h、2 h和4 h后,三种钢的硬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具有回火索氏体组织的M50模具钢与W6高速钢的渗氮层相结构为扩展铁素体(α_(N))及铁氮化合物(Fe_(3)N)相,具有奥氏体组织的316L不锈钢的渗氮层相结构为单相扩展奥氏体(γ_(N)),且三种钢渗氮层厚度有较大差别,经过4 h离子氮化,W6高速钢的渗氮层最厚,达42.2μm,M50模具钢渗氮层厚度为27.2μm,316L不锈钢的最薄,为7.3μm。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钢较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钢含有更大尺寸的八面体间隙,且钢中碳与合金元素形成的碳化物会促进铁氮合金的ε相形核,而在晶格格点的Cr与N的较大亲合力阻碍了N的进一步扩散。
-
-
刘晓峰
-
-
摘要:
为了更精确地评价40CrMo钢,采用离子氮化处理后对其表面及心部性能的影响,采用小炉试验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CrMo钢采用一段渗氮工艺,既可以得到较高的表面硬度,又可减少变形和降低氮化层的脆性,保持其韧性,三段渗氮可以得到较高的渗氮层厚度等.因此,需要考虑工具的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渗氮工艺.研究结果对40CrMo钢石油工具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张志星;
任岩平;
高恒;
李忠文;
卢金生;
蔡振兵;
朱旻昊
-
-
摘要:
采用调质态的42CrMo钢作为基材在530°C,在N2比例为3%和80%的两种氮氢混合气体中进行离子氮化,获得了两种具备不同化合物层的试样,化合物层分别是ε+γ’复合相以及γ’单相。并在基于能量控制的冲击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不同离子渗氮工艺对42CrMo钢冲击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试样的硬度更高,其冲击力峰值和冲击能量吸收率均低于42CrMo基材试样,离子氮化显著提高了42CrMo钢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与γ’单相试样相比,ε+γ’复合相试样由于更高的硬度和更优良的冲击动力学响应,显示出更强的抗冲击磨损性能。42CrMo钢的冲击磨损机制为塑性变形、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氮化试样的冲击磨损机制为疲劳剥落、轻微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离子氮化显著减轻了42CrMo钢在冲击磨损中的剥落和氧化,γ’单相试样磨痕的氧化程度还要轻于ε+γ’复合相试样。
-
-
孙宇锋;
左鹏鹏;
计杰;
吴晓春
-
-
摘要:
目的提高4Cr5Mo2V钢离子氮化层的高温磨损性能。方法以表面粗糙度(Ra)与氮化时间为变量,通过正交和单变量试验对4Cr5Mo2V钢进行离子氮化。使用显微硬度仪、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表征4Cr5Mo2V钢离子氮化层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梯度、有效厚度、疏松度、物相及高温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轮廓仪对渗层微观组织及高温摩擦磨损试样的磨损体积、磨痕形貌、截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氮化6 h时,渗层表面硬度及有效厚度均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大,但疏松度均在3—4级,渗层质量差且高温磨损性能不佳;氮化10 h时,离子氮化效果与氮化6 h时相反,且Ra为1.05μm的试样氮化层逐渐减薄至200μm,渗层疏松度进一步增加至5级;当氮化时间达到14 h时,Ra为0.15μm的试样获得质量最优的氮化层,其渗层有效厚度为300μm,显微硬度梯度为5级,渗层疏松度为1级,该试样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下,磨损率比Ra为1.05μm的氮化试样低64%,高温磨损性能显著提高。结论随着氮化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增大会造成4Cr5Mo2V钢离子氮化层的减薄及疏松度的增加,使其高温磨损性能变差。表面粗糙度为0.15μm的4Cr5Mo2V钢经14 h氮化后,离子氮化层质量最佳,渗层的高温磨损性能有效提高。
-
-
段仁慧;
刘志奇;
王骁;
林乃明;
林修洲
-
-
摘要:
目的研究磨料水射流-离子渗氮复合处理对316不锈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磨料水射流、离子氮化技术分别在316不锈钢表面进行喷丸(WJ-316SS)、渗氮(PN-316SS)、喷丸+渗氮(WJ-PN-316SS)表面强化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计、粗糙度测试仪、超景深显微镜、划痕仪和摩擦磨损仪等研究复合处理试样的表面形貌、表层相结构与韧性,并讨论了不同表面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以及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复合处理后的试样表面形成了连续密排的凹槽织构,表面改性层含有Fe_2N、Cr_2N、CrN等化合物,离子渗氮层厚度大约为10μm,表面显微硬度(79HRC)和表面粗糙度(1.10μm)高于单一表面处理试样。在与Si_3N_4摩擦配副进行干摩擦的实验中,316SS、WJ-316SS、PN-316SS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8、0.4、0.5,磨损质量分别为7.1、3.3、3.7 mg。而WJ-PN-316SS的摩擦因数在0.25附近波动,磨损质量为0.3 mg,明显低于单一表面处理试样,耐磨性能更加优异,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结论磨料水射流-离子渗氮复合处理能显著改善316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
-
-
-
邬杰;
柳群;
蒋国辉;
唐新民
-
-
摘要:
为了改善和提高汽车发动机曲轴的使用寿命,通过三种曲轴复合强化工艺对曲轴进行强化处理后,再对曲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表面硬度检测、表面残余应力检测和台架弯曲疲劳试验来验证三种曲轴强化处理工艺的优劣性.试验结果表明曲轴进行复合强化工艺处理后其金相组织结构、特别是曲轴R处表面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大小对曲轴使用寿命(曲轴疲劳极限)有较大的影响.由试验结果获得:曲轴气体软氮化+表面滚压强化工艺效果最好,离子氮化+表面滚压强化工艺次之,高频淬火+表面滚压强化工艺结果较差.
-
-
冯显磊;
王忠;
率秀清;
宫涛;
王孟;
谢玲珍;
孙晓兵
-
-
摘要:
目前国内外内齿圈最终热处理普遍采用中频感应淬火或渗碳淬火,感应淬火或渗碳淬火,淬火后工件的变形量0.5 ~0.7 mm,达不到工艺设计要求.采用真空离子氮化工艺,内齿圈的变形量≤0.15 mm,表面硬度高,耐磨性高.经过离子氮化的齿轮在同等栽荷条件与一定渗层深度的渗碳齿轮接触疲劳磨损性能相当.通过装机验证,在各种工况下服役验证均达到技术要求.
-
-
尧登灿;
张道达;
熊伟;
左伟峰
-
-
摘要:
In recent years,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existed in zinc cylinder extrusion die for battery in the process of updating Zn/MnO2 battery from "low-mercury low-lead low-cadmium" to "mercury-free lead-free cadmium-free".To deal with it,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were done.The service life of stamping rod and piston plug were lifted to more than 160 thousand times and 300 thousand tim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die structure,die material,heat treatment,ion nitriding process and interference fit method.The problems of female die stripping were solved.%近年来,随着锌锰电池从“低汞低铅低镉”向“无汞无铅无镉”的升级换代,针对电池锌筒挤压模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理论分析研究及相关实验,通过改进模具结构、优选模具材料、完善热处理及离子氮化工艺和过盈配合等方法,冲棒使用寿命达16万次/只以上,活塞垫头30万次/套以上,并解决了凹模合金脱套等问题.
-
-
张尔康;
张忠和;
蒋申柱;
王全振;
邵帅;
陈丽娟
-
-
摘要:
为了提高离子氮化件的心部硬度,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对35 CrMoV材料提高心部硬度的预备热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提高硬度后的离子氮化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采用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以及金相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备热处理使硬度从上限302 HB提高到340 HB,冲击韧性满足要求,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提高硬度后对渗层厚度、渗层脆性没有不利的影响;对氮化物级别略有不利影响,但满足标准要求.即无论是预备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还是提高硬度后的离子氮化性能,提高心部硬度都是可行的.
-
-
张尔康;
张忠和;
王飞宇;
鲁悦;
刘业超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用TCIN循环离子氮化的方法,对38CrMoAl钢进行了离子氮化的工艺试验,采用金相检验的方法,对离子氮化后的渗层深度、表面硬度、渗层脆性进行了检测,并同常规恒温离子氮化工艺的渗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保温时间相同的条件下,TCIN循环离子氮化厚度增加了15%,而且表面脆性都是1级,结论是TCIN循环离子氮化法可以应用于38CrMoAl钢,达到提高离子氮化的渗氮速度,缩短离子氮化的保温时间、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
-
-
-
-
袁琳;
高原;
张维;
王成磊;
黄承兴
-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2011年
-
摘要:
对201不锈钢进行离子氮化+离子镀TiN复合强化处理.并对复合强化层进行物相分析、截面形貌观察、硬度检测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强化层的外层为厚度1.2 μm的致密TiN层,中间为厚度约20 μm的氮化层,向内为基体.复合涂层物相主要为:TiN、Ti、CrN、Ni3N、Fe3N、Fe7C3.TiN复合涂层在3.5%的NaCl溶液中耐蚀性与201不锈钢基体相当,在1mol/L的NaOH溶液中的耐蚀性比201基体提高了7倍,在1 mol/L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比201基体提高了14倍.
-
-
-
-
-
-
陈春怀;
姚继洪;
陈士锋
- 《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对热处理标准BAC5617的框架内容做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保证零件热处理后机械性能的举措,主要是:规范用材,BAC5617,热处理,机械性能,控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