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
碎屑岩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29441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论评、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碎屑岩储层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太举、钱文蹈、侯国伟等。
碎屑岩储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4419篇
占比:99.95%
总计:294557篇
碎屑岩储层
-研究学者
- 尹太举
- 钱文蹈
- 侯国伟
- 何苗
- 夏敏
- 张昌民
- 马嘉令
- 操应长
- 王艳忠
- 唐慧佳
- 杨田
- 张会娜
- 杨兰
- 黄思静
- 张洋晨
- 曲希玉
- 杜涛
- 张少敏
- 朱筱敏
- 毛少华
- 祁倪军
- 腊唯豪
- 佟宏鹏
- 冯文杰
- 庞雄奇
- 张关龙
- 张琴
- 王志国
- 王波
- 王淑萍
- 王清斌
- 赵永刚
- 陈世悦
- 何培良
- 何晨
- 余烨
- 侯凤梅
- 侯高峰
- 兰叶芳
- 冉利民
- 冯乔
- 刘丽红
- 刘可禹
- 刘志萍
- 刘春
- 刘春燕
- 刘锐娥
- 卫凯丽
- 史原鹏
- 史谦
-
-
汪林波;
韩登林;
王晨晨;
袁瑞;
林伟;
张娟
-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超深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分析对裂缝内充填的碳酸盐脉体和孔隙内赋存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微区原位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碳酸盐流体性质、期次和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1)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2期方解石胶结物和2期白云石胶结物;裂缝中充填2期方解石脉体和1期白云石脉体。(2)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的第Ⅱ期方解石胶结物与裂缝中充填的第Ⅰ期方解石脉体阴极发光均呈橙黄色,且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Ce弱负异常,δEu明显正异常),显示孔隙和裂缝中存在着同期同源流体,且该期流体的胶结倾向于发生在裂缝内,对裂缝周边孔隙的保存具有建设作用。
-
-
李承泽;
陈国俊;
田兵;
袁晓宇;
孙瑞;
苏龙
-
-
摘要:
地层中的酸性流体是含油气盆地内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主要介质,是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对珠江口盆地岩心样品进行高温高压水岩反应实验,结合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储层物性、XRD及ICP-OES等分析测试手段,揭示了深层碎屑岩储层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酸性流体对岩石矿物具有溶蚀作用,且发生了离子迁移现象,释放出K^(+),Ca^(2+),Na^(+),Mg^(2+)等阳离子,反应后样品孔隙度平均提高了5.6%,提升幅度达31.5%,岩石中的易溶组分含量及易溶矿物的原生结构可影响次生孔隙的发育;(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少井或无井区域进行深部地层条件下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是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途径,实验可模拟溶蚀过程和刻画溶蚀机理,现今在深部油气勘探成本高、风险大的背景下,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对深部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周丽
-
-
摘要:
我国含油气盆地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是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力储层,占已探明油气总储量的90%以上。由于碎屑岩储层在垂向上厚薄交互、侧向快速尖灭及平面上相带多变的非均质特点,致使精确表征储层的连续性、叠置关系及物性空间分布,如何改进和提高认识储层的手段成为储层表征技术的世界性难题。如何提高此类储层的表征精度,达到不同相带的精准预测与高效勘探开发,在国外难以找到可供借鉴的实例与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兴河教授的"陆相碎屑岩系油气储层表征"团队从储层的结构-成因入手,形成了不同成因厚薄交互储层的特色表征理论与方法。
-
-
肖晓光;
侯国伟;
张武;
姜雪;
苗清;
谢晶晶
-
-
摘要: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电子探针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演化模式展开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平湖组碎屑岩储层长期处于酸性成岩环境,同时存在酸碱过渡及碱性成岩环境,其中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含铁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储层成岩环境大致经历了弱酸性—酸性—酸碱过渡—碱性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平湖组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为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
-
马乔雨;
张欣;
张春雷;
周恒;
武中原
-
-
摘要:
纵横波速度是地球物理勘探中识别储层岩性、物性和储层等目标极其重要的信息,由于采集技术与成本投入的限制,横波速度资料通常较为缺乏,横波速度预测便成为岩石物理分析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上基于理论方法和经验公式的横波速度转换方法局限性较大,常规的点对点的机器学习方法无法有效表达测井参数的空间特征,对横波速度与其它测井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的表征不够充分.为此,开展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研究,基于声波时差、密度、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等16种测井参数建立深度学习回归模型,通过不同尺度卷积提取测井参数在测井深度空间上的结构性特征,并采用多层网络结构,学习横波参数与测井参数深度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通过在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实际应用,验证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横波速度预测精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
-
张青青;
刘可禹;
刘太勋;
孙润平;
孟阳
-
-
摘要: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物质来源、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总结了不同机制下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并强调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多种分布形式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分为内源和外源2种类型.碳酸盐胶结物可以由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蒸发作用、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热对流作用、深部热流体作用等机制形成.在陆相碎屑岩储层中,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是形成碳酸盐胶结的最重要机制;但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除了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外,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也是重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不同成因机制下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类型及特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分析应注意利用δ13C值判断物质来源的不确定性;应重视层序地层和沉积环境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对碳酸盐胶结的作用;应注意相同的矿物类型(如"铁白云石")或相似的分布特征(如"顶钙")成因的多解性.
-
-
任一菱
-
-
摘要:
针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砂砾岩体岩性复杂多样、岩性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在钻井取心及岩性录井资料基础上,基于岩矿地质模型,分别利用测井响应交会图法和决策树模型对该区块岩性进行定量识别,并在精度分析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相比于传统的交会图法,利用决策树模型识别岩性精度高、节省人工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推广性.
-
-
王迪;
陆诗阔;
吴智平;
管国健
-
-
摘要:
为了查明孤西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并且结合盆地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了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孤西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相和扇三角洲相,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以及溶蚀等成岩作用。
-
-
-
-
葛瑞全;
李家贵;
井小艳
- 《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Qemscan分析利用二次电子扫描成像,展示碎屑岩储层的微观结构,实现对各种黏土矿物的定性分析,揭示不同成岩阶段储集空间的演化;通过背散射成像分析,获取所有与矿物结构特征相关的数据,实现对样品截面的定量化分析,如矿物及元素含量、孔隙度、基质密度等;运用脆性矿物三角图,确定储层脆性指数,指导酸化压裂;综合各项分析指标,实现对碎屑岩储层的准确评价.
-
-
赵杰;
史原鹏;
崔永谦;
降栓奇;
肖阳;
刘喜恒;
周从安;
朱敏
- 《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等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北洼槽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腾一段碎屑岩储层岩石结构与成岩作用.结果表明:阿尔善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类为主、砂砾岩次之,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腾一段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少量岩屑砂岩、砂砾岩;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溶孔为主,少量微裂缝;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表现为明显的近物源特征;陆源碎屑成分及含量判定物源口分析得知:阿尔善组物源口主要为北部、西部、东南部;腾一段物源口主要为北部、东南部;差异压实作用使得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发育;溶蚀作用和压溶作用使得储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发育,均对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具有建设性作用,利于形成含油气储层;而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具有破坏性作用,使得储层物性整体变差;巴音都兰北洼槽主要经历了早成岩期(A和B)、晚成岩期(A和B),其中晚成岩期A期生油(成熟带)及储层(溶解作用下的次生孔隙发育)条件均优越,为有利成岩阶段;储层中黏土矿物发育程度高,以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绿泥石次之;阿尔善组低孔特低渗长石砂岩溶蚀相、低孔特低渗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溶蚀相、低孔特低渗长石砂岩强压溶相和腾一段中孔中渗—低孔特低渗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弱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相均为有利扩容性成岩相;而致密砾状砂岩强压实相、致密不等粒岩屑长石砂岩钙质胶结相、致密粉砂岩云质胶结相、致密岩屑长石砂岩硅质胶结相为储层致密化成岩相,为不利成岩相.阿尔善组扩容性成岩相为有利成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甜点";成岩相研究表明工区成岩圈闭发育,成岩圈闭将是未来研究新亮点.综合反映出成岩作用对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物性优劣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
-
谢莹;
李彬;
吴健平;
王宏霞;
李莉;
黄芸;
胡延旭;
侯凤梅;
王帅
- 《第九届渤海湾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冀中坳陷古近系深层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深层碎屑岩储层的沉积特征、成岩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储集物性特征以及优质储层物性发育主控因素等方面研究.以储层的保孔和增孔量研究为核心,通过定量分析沉积作用、地层超压、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作用下储层的保孔量和增孔量,以孔隙度实际包络线为基准,将最大正常孔隙度演化曲线向右平移,定量分析不同构造带的增孔量和保孔量,预测储层的"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在未知深度的物性,利用孔隙度演化趋势线与物性下限交汇法,确定缓坡带、陡坡带和洼槽带勘探下限.在利用储层物性动态演化研究方法、"有效物性下限"和产能约束下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地层压力"三要素综合评价方法,多参数定量评价深层有效储层.综合有利构造、有利沉积作用、有利成岩相组合、地层超压、有效储层发育区,结合已有的勘探成果,对研究区有利含油气区进行了综合预测,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
-
李彬;
吴健平;
李长新;
谢莹;
侯凤梅;
王宏霞
- 《第九届渤海湾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岩石常规物性、测井解释物性、常规压汞、核磁共振、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全岩、试油、地层压力等资料,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储集性能、含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工作.研究表明:马西洼槽古近系碎屑岩储层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明确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是该区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基于物性、岩石学、压汞、核磁、测井、试油等静态和动态资料相结合的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标准;重构了储层物性、异常高压解释模型,拓展勾画了基于有利沉积相带、有利储集性能发育带和异常高压的有利储层发育区.
-
-
HU Caizhi;
胡才志;
LUO Xiaorong;
罗晓容;
QIU Guiqiang;
邱桂强;
ZHANG Likuan;
张立宽;
YANG Bin;
杨彬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016年博士后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砂岩为例,通过联合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以石油充注作为划分成岩演化阶段的标志,讨论了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低渗储层成岩演化与石油充注的动态历史.研究表明,三工河组低渗储层发生了3期成岩与石油充注过程,分别发生于晚侏罗世末期(150~140Ma)、晚白垩世早期(100~70Ma)、古新世至今(62~0Ma).浅埋时储层只发生了很少的方解石和绿泥石胶结,其后充注的第一期烃类因盆地抬升剥蚀遭到破坏形成炭质沥青.盆地再次沉降过程中,发生较大规模的硅质、高岭石、方解石等胶结作用,到晚白垩世早期发生第二期烃类充注.充注高峰过后,孔隙流体环境再次转换,硅质、绿泥石、高岭石、方解石胶结作用再次发生,但成岩强度减弱.到第三期充注时已变为低渗致密储层,每一期流体活动表现出由碱性向酸性转变的特点.
-
-
刘春燕
- 《第四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储层普遍致密化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岩石成份复杂,易于交代蚀变、堵塞孔吼;塑性矿物较多,抵抗压实能力差;填隙物和杂基多,原生孔隙易于损失;埋深大,压实、压溶作用强烈,喉道变形或趋于失效;成岩作用复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交替发生,储层物性随着成岩改造的持续进行而逐渐变差,在达到低孔低渗时,中、后期大规模的碳酸盐(硅质)胶结导致储层迈入致密窗口,因此,关键致密化因素是持续压实背景上的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的叠加,而中西部各地区致密化窗口的时间差异在于埋藏历史的不同.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仍存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的"甜点".本文根据储层主要孔隙的成因类型,将致密碎屑岩储层"甜点"划分为两大类,即原生型和次生型,在原生型"甜点"中,早期绿泥石膜的发育起到了保护原生孔隙、适度抑制成岩改造的作用;对于次生型"甜点",各类溶蚀孔和微裂缝为其主要孔隙空间,因此,可进一步划分为溶蚀型"甜点"和裂缝型"甜点".
-
-
蒋艳霞;
文华国;
靳军;
王涛;
刘亚鹏
-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钙质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成岩自生矿物.目前,针对钙质胶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对包括油气在内的古流体的来源/运移的示踪作用以及其作为致密胶结层的封隔作用等方面(杨智等,2010).钙质胶结物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取决于胶结物的沉淀时间和沉淀机制(刘四兵,2014).不同期次钙质胶结物的形成可以记录下成岩过程中流体组分特征的变化(Carlos R et al.,2001),特别是胶结物中碳同位素组成可以指示成岩流体中碳的来源(Macaulay et al.,1993).钙质胶结物的氧同位素可以估算其沉淀时的温度.因此,根据对钙质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钙质胶结过程中流体的演化进行反演(Macaulayet al.,2000).研究区钙质胶结强烈,形成于蚀变作用和粘土化作用之后,部分砂岩的钙质胶结物几乎充填粒间孔。砂岩中钙质胶结物对储层质量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钙质胶结物的出现使原生孔隙大幅度减少,造成砂岩极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同时也增加了储层层内非均质程度,不利于储层发育;另一方面,早成岩期形成的钙质胶结物可阻碍压实作用的进行,直到早成岩B期,少量酸性流体的侵入,使钙质胶结物发生部分溶蚀,储层质量可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齐古组钙质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很弱,且钙质胶结物的含量与孔隙度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充分说明钙质胶结物对储层孔隙的破坏作用显著,并呈现钙质胶结物含量越多,对储层破坏越大的特点。
-
-
陈蕾;
杨赏;
曹中宏;
王琦;
刘国勇
-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近期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4000m之下发现了优质碎屑岩储层,展示了本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研究区中深层开展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缓坡构造背景,发育来自沙垒田凸起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为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岩心、薄片和物性分析表明,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岩性主要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中粗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类砂岩,少量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岩石的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12.8%,渗透率平均为154.9×10-3μm2,属于低孔-中高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原生孔及次生孔隙为主,整体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
-
-
龙武;
李冬梅;
陶碧娥
-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顺9井区碎屑岩储层埋藏深,岩性致密,渗透性极差,常规直井射孔投产已无法获得产能,通过压裂产生裂缝形成较好的流体通道,获得一定产能.但是直井泄油面积及泄油半径较小,加之储层物性较差,投产后表现出供液不足的特征,通过水平井分段加砂压裂改造后,单井产能有明显提高.但是常规压裂分段方案不能有效的优化产能与经济的关系,本文引进UFD计算方法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准确得到最关键的工程地质参数为地层渗透率及地应力两个参数之后,运用P3D软件进行计算优化,计算出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Cfd、无因次生产指数JD、裂缝长度Xf、裂缝宽度Wf;计算中考虑不同改造规模情况下的最优生产能力,以最优的生产指数为目标优化裂缝几何尺寸,优化压裂施工设计;在评价期内对产能进行预测,结合进行经济评价,并将经济评价结果与泵注程序相结合,优化压裂方案.
-
-
张芳;
涂淑华;
王冬娟
- 《第七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王府断陷深部储层岩性复杂,物性差,受岩性、物性影响流体判别较为困难.本文利用地层真电阻率曲线与孔隙度曲线结合计算出视地层水电阻率,利用视地层水电阻率变化规律来指示储层的流体性质,利用该方法可以识别气层、气水层和水层,这种方法称为正态分布法.结果表明在王府地区应用正态分布法定性判断气层与水层见到较好效果,可以为流体识别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