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组
平湖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8253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沉积学报、高校地质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平湖组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琳琳、侯国伟、蒋一鸣等。
平湖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253篇
占比:99.92%
总计:118346篇
平湖组
-研究学者
- 陈琳琳
- 侯国伟
- 蒋一鸣
- 王丽顺
- 张武
- 徐清海
- 谢晶晶
- 刘金水
- 张昌民
- 秦兰芝
- 万延周
- 冯文杰
- 叶加仁
- 吴嘉鹏
- 周倩羽
- 姜雪
- 张银国
- 彭伟欣
- 李峻颉
- 李帅
- 李昆
- 杨彩虹
- 欧戈
- 段冬平
- 田超
- 胡明毅
- 苗清
- 谭思哲
- 黎祺
- 万丽芬
- 刘思琦
- 刘成鑫
- 刘英辉
- 常吟善
- 张伯成
- 张俊华
- 张信
- 张兰
- 张建培
- 徐国盛
- 徐志星
- 朱锐
- 李天军
- 杜学斌
- 汤睿
- 沈娇
- 沈文超
- 王大卫
- 王泽宇
- 王英民
-
-
李天军;
黄志龙;
郭小波;
赵静;
蒋一鸣;
谭思哲
-
-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烃源岩纵、横向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非均质性强,具有斜坡带和西次凹多源供烃特征。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了原油类型划分与油-源精细对比,梳理了原油分布与生烃次洼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原油以凝析油为主,含少量轻质油和正常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孔雀亭地区,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与本地平湖组中段下亚段(平中下亚段)-平湖组下段(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Ⅱ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地区的平上段及平中上亚段和NB8洼陷,具有陆源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双重贡献,且蕨类植物贡献更大,与平上段、平中上亚段烃源岩有明显亲缘关系,并有成熟度较高的低带-西次凹海源有机质的贡献。Ⅱ2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及宝云亭—团结亭地区,陆源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贡献更大,与平中下亚段和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研究成果对深化平北斜坡带油源的新认识和油气藏预测及勘探部署有较大指导作用。
-
-
刘英辉;
蔡华;
段冬平;
荣乘锐;
常吟善;
徐清海
-
-
摘要: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组勘探开发的进程。基于平湖组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厘定了平湖组一、二段海侵域P7层典型相类型及相标志,采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方法提取了典型潮控三角洲地质形态,总结了西湖凹陷平湖组海侵域潮控三角洲典型沉积特征。研究区潮控三角洲砂体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发育典型双黏土层、再作用面、韵律层理、潮汐束等沉积构造;潮控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局部发育三角洲平原;海侵时期海平面快速上升,三角洲前缘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形成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控三角洲侧边发育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是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研究区潮控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建立为西湖凹陷平湖组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
-
孙思尧;
范昌育;
蒲仁海;
王刚;
王爱国;
黄雷
-
-
摘要: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断圈发育,但勘探中失利较多,在其他成藏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断层的封闭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前人在该区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研究中开展了一些工作,仅仅是针对断层侧向封闭性,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漏评大量有利断块,因此断层垂向封闭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湖凹陷P5小层是一套准区域盖层,通过分析P5准盖层上下油气、压力分布以及岩石物理学性质后,使用泥岩涂抹系数(SSF)法对其评价,并以此对典型失利断块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SSF等于1.9是断层垂向封闭的界限。对T气田中T_(2)失利断块进行分析,发现T_(2)断块侧向封闭性良好,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垂向封闭性差。西湖凹陷众多断块如K2,K3断块勘探的失利,主要是垂向封闭性差所致。
-
-
朱茂林;
刘震;
张枝焕;
刘畅;
杨鹏程;
李佳阳;
崔凤珍
-
-
摘要: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现有钻井稀少且分布不均,采样分析资料缺乏,不同层段烃源岩非均质性极强,导致烃源岩分布特征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难题,基于地化、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地震相-沉积相-有机相转化法和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下段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厚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利烃源岩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平湖组下段烃源岩有机相可划分为潮控三角洲前缘A相、潮间带B相和局限海C相三种类型,其中平下上亚段潮控三角洲前缘A相最为发育,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区域,而平下下亚段潮间带B相最为发育,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区域;(2)平下下亚段烃源岩具有东西分带、西薄东厚的特征,最大厚度可达500余米;而平下上亚段烃源岩总体上具有西北薄东南厚的特征,向东南方向厚度最高可达1 000余米;(3)烃源岩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平下下亚段有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东部区域,平下上亚段有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区域。
-
-
沈文超;
邵龙义;
周倩羽;
康世龙
-
-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之一,平湖组是主要烃源岩和油气富集层系。为了探讨平湖组沉积期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古环境,本文对平湖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平湖组沉积期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平湖组泥质岩的物源区母岩主要由上地壳岩石演化而来,并通过对比周围隆起区母岩特征,认为西侧的海礁隆起为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区平湖组沉积期的主要物源区,母岩主要以上地壳的长英质火成岩为主,并受到少量来自幔源岩浆和上地壳古生界变质岩系的影响,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少量安山岩和变质岩。泥质岩CIA分析表明,平湖组泥质岩的母岩经历了中等—强烈的风化作用,结合Sr/Cu值分析,推断西湖凹陷在平湖组沉积期古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微量元素和古盐度分析结果以及对盆地古地貌特征分析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期自北向南沉积背景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北部(A-1)沉积水体为淡水,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而中部(A-2)和南部(B-1)表现为淡水和半咸水交替演化的特征,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三角洲沉积体系。平湖组泥质岩主要形成于含氧环境中。
-
-
黎祺;
陆嫣;
何贤科;
段冬平;
马恋;
胡伟
-
-
摘要:
西湖凹陷J气田是东海主要产量贡献的油气田之一,随着开发生产的深入,主力气井E开始见水,逐渐停产,对气田油气产量带来了较大影响,急需对储层展布范围及水体能量进行分析。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旋回及测录井资料,对研究区内平湖组沉积环境及相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主力层P7开展了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精细地震解释,识别并统计了3类地震波形分类标志,通过地震正演技术,初步验证了解释成果的可靠性;结合现代沉积模式,对P7层储层平面展布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3个三角洲朵叶体,据此计算P7气藏的水体倍数约20倍,主要来水方向为北偏东方向,更新后的油藏数值拟合效果较好,对研究区出水井治理及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王欣;
李峰;
沈娇;
朱石磊;
祁鹏
-
-
摘要:
杭州斜坡带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北段重要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基础地质特征尤其是沉积特征尚不明确。基于录井、测井、地震、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平湖组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沉积相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总结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和垂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平湖组总体属于半封闭海湾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障壁海岸沉积则广泛分布。平湖组经历了完整的海侵—海退过程,平湖组五段沉积时期三角洲连片展布;平湖组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继承性发育,潮坪规模最大,为海侵阶段;平湖组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向凹陷中央缓慢扩张;平湖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时期海平面下降,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继承性发育的三角洲不断推进,为海退阶段。
-
-
刘永华;
倪朋勃;
黄小刚
-
-
摘要: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孔隙度较小、流体含量低,与常规储层相比,低孔低渗储层成因机理复杂,常规测井手段难以准确识别,因此针对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储层低孔低渗的特征,结合西湖凹陷现有的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X射线衍射全岩录井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分别建立了岩性、油质及流体性质的评价方法及标准,通过创新录井解释评价方法,较好地区分了气层、差气层、含气水层、干层、水层。利用新建立的解释评价标准对西湖凹陷新钻6口探井中平湖组共50层储层进行录井资料综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升至90%。新建立的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在提高解释符合率的同时,也为西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开发的实施、钻后评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
-
陈忠云;
杜学斌;
李帅
-
-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是目前已证实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对其沉积体系已开展过多轮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岩心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重新展开了系统分析。平湖斜坡带主要发育三种沉积体系类型:河控三角洲、潮汐改造为主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这三种沉积类型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平北地区以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平中地区发育受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沉积,平南地区处于半封闭海湾湾口,以潮坪体系为主,洋流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整体而言,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格局从北向南表现出受海水影响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
-
-
江东辉;
杜学斌;
李昆;
周锋
-
-
摘要:
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已有很多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是潮坪沉积为主的海—陆过渡体系,其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凸起区。然而关于砂体从物源区到汇聚区的“源—渠—汇”过程目前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对“源—渠—汇”体系发育的制约因素探讨不够深入。该文以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并在古地貌基础上对古水系、古坡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沉积汇聚区的位置,古水系约束了输砂通道的分布,古坡折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配置;“古地貌—古水系—古坡折”3个因素联合约束了砂体从物源区通过河流输运在汇聚区沉积的全过程,进而控制着整个保俶斜坡带沉积体系的展布。
-
-
张银国;
张建培;
王文娟;
梁杰;
孙晶
-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东海西湖凹陷经历了多年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一定的油气突破,主要目的层为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在任何油气勘探阶段,沉积相研究在油气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出发,对西湖凹陷沉积相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
-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2.18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容纳多个电池组电池(100
-
-
-
-
-
-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7-04-19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容纳多个电池组电池(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