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57100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应用研讨会、2013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东海陆架盆地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传胜、李刚、杨艳秋等。

东海陆架盆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7100 占比:99.96%

总计:357257篇

东海陆架盆地—发文趋势图

东海陆架盆地

-研究学者

  • 杨传胜
  • 李刚
  • 杨艳秋
  • 杨长清
  • 刘金水
  • 李三忠
  • 张建培
  • 索艳慧
  • 戴黎明
  • 王建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逸凡; 张建培; 程超; 唐贤君; 许怀智
    • 摘要: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总结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西湖凹陷具有油气规模“深大浅小”、油气类型“上油下气”、油气富集“近源近断”的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而建立了特色的西湖凹陷“塔”式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中浅层花港组由于泥岩盖层条件相对较差以及晚期近EW向断裂对早期油气藏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油气成藏条件不是非常有利;而深层-超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异常高压改善了储层物性并提供油气运移的动力,“千层饼”式储盖组合和早期烃源断裂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因此,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砂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 刘贤; 葛家旺; 赵晓明; 阴国峰; 周雪松; 王建伟; 代茂林; 孙莉; 范廷恩
    •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近期勘探证实渐新统花港组是当前主力产气层段;截至目前,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还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砂体等时对比及油气精细勘探进程。依据层序地层学结合天文旋回理论,利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技术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小波信号曲线、频谱及INPEFA曲线,建立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年代标尺及高精度层序界面格架。通过小波变换将GR曲线重构成不同阶次的小波信号曲线和频谱,以异常振动和能量团变化趋势凸显层序界面和旋回信息;同时,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技术对GR曲线进行积分处理获得INPEFA曲线,以拐点和正负趋势定量拾取层序界面和旋回特征,将花港组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SQ_(1)—SQ_(5))。利用频谱分析明确三级层序内部地层叠置旋回,结合小波信号曲线变化特征,可将花港组划分为12套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H_(12)—H_(1))。花港组GR曲线的多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5套三级层序发育持续时间介于1~3 Myr。通过多尺度多方法融合测井技术对缺少岩心和古生物化石区构建多级次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为渐新统花港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 张迎朝; 胡森清; 刘金水; 蒋一鸣; 陈忠云; 覃军; 刁慧; 王超
    •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丽水西凹陷油气成因和来源争议较大。根据钻井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地震勘探资料,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思路,重新认识丽水西凹陷L36气田油气成因和来源,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L36气田天然气组分、干燥系数分析表明,天然气为“凝析油-湿气带”演化阶段产物,天然气成熟度Ro不小于1.1%。通过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与中国近海典型油型气碳同位素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L36气田天然气为油型气,估算天然气成熟度Ro在1.12%~1.14%之间,天然气来源于丽水西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L36气田产出的凝析油C7轻烃具有甲基环己烷含量占优特征,与湖相烃源岩来源的凝析油C7轻烃组成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中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具有甾烷C2720R/C2920R小于1、不含C304-甲基甾烷、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征,指示L36气田凝析油来源于下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证实了丽水西凹陷除发育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外,还发育有中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基于以上对烃源岩的分析,提出了丽水西凹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即凹中断背斜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凹中断鼻及其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和仙桥构造带,为寻找丽水西凹陷新的油气储量阵地提供新的认识。
    • 陈忠云; 杜学斌; 李帅
    •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是目前已证实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对其沉积体系已开展过多轮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岩心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重新展开了系统分析。平湖斜坡带主要发育三种沉积体系类型:河控三角洲、潮汐改造为主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这三种沉积类型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平北地区以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平中地区发育受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沉积,平南地区处于半封闭海湾湾口,以潮坪体系为主,洋流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整体而言,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格局从北向南表现出受海水影响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
    • 杨彩虹; 周兴海; 金璨; 李昆; 周锋
    • 摘要: 沉积环境研究是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的基础,前人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单一沉积相类型的特征、判别研究,而对于河—潮联控区域,河流作用与潮汐作用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判别、区分河控—潮控三角洲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潮汐与河流水体摆动频次的差异,结合自然伽马曲线与泥质含量的关系和河控—潮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规模差异及水动力强弱对地震相的影响,提出了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差值法(ΔGR)和地震相波长/波高比值法的地球物理方法,来综合判别、区分河控—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沉积体系为例,指明该方法可有效判别河控—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该区水下低隆—宝云亭低凸起侧缘,可有效拾取相关参数,判识河控—潮控三角洲体系,落实沟道充填的潮道发育带及潜力目标,明确河控—潮控体系判别对岩性圈闭及有利油藏单元预测的指示意义。
    • 江东辉; 杜学斌; 李昆; 周锋
    • 摘要: 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已有很多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是潮坪沉积为主的海—陆过渡体系,其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凸起区。然而关于砂体从物源区到汇聚区的“源—渠—汇”过程目前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对“源—渠—汇”体系发育的制约因素探讨不够深入。该文以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湖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并在古地貌基础上对古水系、古坡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沉积汇聚区的位置,古水系约束了输砂通道的分布,古坡折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配置;“古地貌—古水系—古坡折”3个因素联合约束了砂体从物源区通过河流输运在汇聚区沉积的全过程,进而控制着整个保俶斜坡带沉积体系的展布。
    • 牛华伟; 刘苗; 蒋涔; 朱立新; 陈茂根
    •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主要目的层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砂体多层叠置、横向变化快,煤层发育。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3500 m,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现有地震资料深层信噪比低、能量弱,砂泥阻抗特征差异小,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在深层保幅宽频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岩性圈闭发育类型、精细砂体描述、落实岩性圈闭目标的整体思路开展研究,明确了古地貌背景、砂体模式及岩性圈闭发育类型,在这一格架约束下开展精细的砂体描述工作,应用地震波形、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叠前反演弹性属性相结合预测砂体,并利用叠后统计学反演预测煤层分布,提高了砂体描述的精度和可靠性。
    • 周荔青; 江东辉;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 摘要: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 张武; 蒋一鸣; 肖晓光; 陈浩; 苗清; 徐志星
    • 摘要: 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恒速压汞、X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及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控制因素.花港组储层非均质性受孔喉结构控制,喉道半径小于1μm即为致密储层;埋藏压实是储层普遍低渗、致密的主因,差异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的差异演化,当地温超过160°C,环边绿泥石对胶结作用的抑制明显减弱,中成岩B期碱性封闭环境使得大量含铁碳酸盐、绒球状绿泥石及搭桥状伊利石富集直接堵塞喉道,造成花港组储层规模性致密.对花港组储层关键成岩期演化过程进行恢复,推测花港组H4、H5砂层组在9~7 Ma进入规模性致密,龙井运动强烈侧向挤压加速了致密化进程.
    • 刘龙龙; 孙中强; 张金亮; 申雯龙; 李德勇
    • 摘要: 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结合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资料,识别出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将研究区古新统储层成岩相划分为机械压实成岩相、压实-弱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等4种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古新统储层不同成岩相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声波时差和中子等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建立了不同成岩相测井交会识别标准图版,并对BA井进行了垂向上的成岩相识别与预测,其结果与实测物性、沉积相定性分析等结论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成岩相测井识别与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