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7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6799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等;白头翁汤的相关文献由1081位作者贡献,包括穆祥、张涛、董虹等。

白头翁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7 占比:6.79%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6799 占比:92.83%

总计:7324篇

白头翁汤—发文趋势图

白头翁汤

-研究学者

  • 穆祥
  • 张涛
  • 董虹
  • 刘晓晔
  • 胡元亮
  • 胡屹屹
  • 侯风琴
  • 吴洁
  • 段慧琴
  • 祝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学伟; 徐丽君; 曹勤; 汪涛; 许健
    • 摘要: 探究白头翁汤通过抑制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3(IL-13)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首先用噁唑酮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分离培养结肠黏膜NKT细胞。为进一步明确与NKT细胞表达IL-13相关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采用药理学特异性激酶抑制剂抑制的方法,先分别抑制PLCγ1-Calcineurin-NFAT、MEK-ERK、PI3K-Akt-mTORC1及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再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IL-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测定心肌转录因子3(GATA3)、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T盒子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τ(RORγτ)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小鼠的生长状况明显好转,小鼠黏血便和黏液减少最后消失,而且小鼠进食增加,体重明显升高,白头翁汤组结肠黏膜组织损伤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降低(P<0.05)。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3的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用白头翁汤治疗后,IL-13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生了下降(P<0.05)。用1μM AEB071抑制PKCθ蛋白激酶后,模型组NKT细胞表达IL-13分子水平显著降低,而且白头翁组NKT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可能通过PKCθ-Ikk-NF-κB信号通路降低IL-13因子的表达促使小鼠炎症减轻,肠壁损伤修复,恢复结肠黏膜的分泌等功能,最终使小鼠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
    • 王学伟; 徐丽君; 曹勤; 汪涛; 许健
    • 摘要: 初步探究白头翁汤调控溃疡性结肠炎(UC)NKT细胞表达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白头翁汤灌胃对C57BL/6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进行治疗。根据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病理学判断白头翁汤及其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的疗效。采用HE染色观察白头翁汤对结肠黏膜NKT细胞浸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组织中IL-13的mRNA表达水平和mRNA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白头翁汤对结肠黏膜NKT细胞表达转录因子IL-13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以及对结肠上皮屏障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构建成功后,小鼠体重出现明显的下降,DAI评分升高,经白头翁汤治疗后,小鼠体重下降减缓,并且小鼠的DAI评分降低(P<0.05);另外,白头翁汤改善了小鼠噁唑酮结肠炎模型的病理结构变化,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白头翁汤导致IL-1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并且也改变了结肠上皮组织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HE结果印证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改善了结肠组织的病理结构。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可能是通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NKT细胞表达转录因子IL-13来提高小鼠UC治疗效果,初步机制可能是激活了IL-13相关通路蛋白和结肠上皮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
    • 白珊泽; 姚万玲; 纪鹏; 魏彦明; 华永丽
    • 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头翁汤(P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成分-靶标-通路”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文献筛选PD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筛选UC的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PD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PPI),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PD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得到PD活性成分45个,UC的相关靶点186个,筛选PD和UC核心交集基因67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核因子κBp65蛋白(REL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等,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生长因子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磷酸酶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PD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与IL-17、TNF、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PD活性成分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甲基黄连碱(Worenine)、金黄色素(Aureusidin)、白头翁皂苷B4(Anemoside B4)、LA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G)等靶点亲和力强。说明PD可能作用于MMP3、MMP9、MPO、NOS3、PPARG、COK1、EGFR、KDR等多个靶点通过IL-17、TNF、Toll样受体、FOXO和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UC。
    • 兰勇; 余腾江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保留灌肠在治疗旷置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复方白头翁汤组(40例)和谷氨酰胺组(40例),采用组间平行对照及组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变化、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免疫组化指标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评价中西医保留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5),复方白头翁汤组明显优于谷氨酰胺灌肠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保留灌肠在旷置性肠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而其中复方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 李云从; 刘星星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由遗传、感染、外界及肠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白头翁汤及其主药白头翁的提取物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免疫环境、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及保护黏膜屏障功能等。其相关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及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也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宋聚才; 巩跃生; 刘全林
    • 摘要: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结直肠癌(CRC)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人源化BALB/c雌性小鼠40只,采用腋下注射小鼠法结直肠癌细胞株(CT 26)的方法成功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给予顺铂(0.1 mL/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灌胃白头翁汤[25 mg/(kg·d)]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给药前后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比较给药前及给药3周、6周后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血清MMP-9、VEGF、IL-10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后两组小鼠肿瘤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结果:给药第4、5、6周时研究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给药6周后研究组小鼠肿瘤质量为(0.32±0.09)g,显著低于对照组肿瘤质量(0.65±0.12)g(t=9.839,P<0.001)。给药3、6周后,研究组小鼠梭杆菌门、拟杆菌门菌落数较对照组降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菌落数较对照组上升(P<0.05)。给药3、6周后研究组小鼠血清MMP-9、VEGF、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6周后研究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可有效改善紊乱的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并减低结直肠癌小鼠炎症因子及HER-2的表达,抑制肿瘤体积增大和生长。
    • 周一多; 易浩然; 贾明艳; 张全辉; 晏燕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腹痛腹泻、便下黏液和脓血,并伴有里急后重感为主要临床症状,还有30%的患者伴有关节、肝胆、眼部等肠外表现[1],病变范围主要累及结肠、直肠。在临床上任何程度的轻中度UC,氨基水杨酸制剂都是首选的治疗方案[2],也可以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度UC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3]。但是以上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存在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治疗费用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等。
    • 董丽
    • 摘要: 目的:自拟清肠和胃饮治疗湿热大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研究。方法:将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8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湿热大肠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自拟清肠和胃饮治疗。根据不同指标对比,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主要指标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改良Mayo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治疗疗效、炎性介质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拟清肠和胃饮治疗湿热大肠型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效率,毒副作用小,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朱梦田; 王传海; 乔小磊
    •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白头翁汤治疗肠道湿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且符合肠道湿热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为了观察2组治疗效果,对照组(30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30例)予加味白头翁汤中药口服,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味白头翁汤治疗肠道湿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
    • 吕颜枝; 陈永亮; 王善辉
    • 摘要: 文章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试验在测定白头翁汤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鸡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_(50))的基础上做人工感染及治疗试验,通过观察感染鸡只临床表现和剖解病变,对其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LD_(50)为0.3 mL/只、PD的MIC值为0.187 g/mL,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攻毒成功,治疗试验发现,高剂量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的治疗效果,且差异显著(P<0.05);阳性对照与3种剂量药物治疗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PD能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