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教育、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18330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实验教学与仪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等;
物理实验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淼、吴立群、张主方等。
物理实验能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300篇
占比:99.93%
总计:183423篇
物理实验能力
-研究学者
- 张淼
- 吴立群
- 张主方
- 张书良
- 房秀利
- 李春密
- 杨鸣华
- 赵国强
- 丁凯
- 丁玉红
- 严城
- 于旭堃
- 于海
- 付培军
- 仲伟纲
- 任仕秀
- 何钊
- 余兰山
- 余显洪
- 余金龙
- 刘平
- 刘彬生
- 刘英丽
- 刘萍
- 刘进
- 刘锋
- 匡宝平
- 叶瑞霞
- 吕思颍
- 吴世春
- 吴东新1
- 吴俊
- 周上游
- 周宏弟
- 周志文
- 周文阔
- 周民革
- 商文雅
- 孕丽新
- 孙国文
- 孟月红
- 孟桂菊
- 孟秀兰
- 安昱潼
- 宋向炯
- 宋宝和
- 宋彦军
- 巴珠
- 廖振亮
- 廖旭光
-
-
-
赖佳颖;
王铁桦;
李希凡
-
-
摘要:
物理学是基于观察与实验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实验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始终围绕能力培养,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了渐进式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完成以物理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首先需要建立实践导向的实验能力框架,以此来指导教学和评价的开展与改进.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包含四个能力要素、十个实验环节、四级水平的高中物理实验能力框架.并提出该框架在确定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渐进能力培养路径和实施表现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
-
巴珠
-
-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幻想性、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培养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思维、分析、合作等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成绩,也是素质教学的体现和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
-
杨秀娟
-
-
摘要: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既是中学物理基础实验,又是近年高考考查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热点内容。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笔者针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两个设计电路的系统误差分别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效电源法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一、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常用的两个电路分别是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所示)和电流表内接法(如图2所示)。
-
-
马昌
-
-
摘要: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正确认知事物以及自然界中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提供切实可靠的事实依据,同时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成为培养初中阶段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资源,对提高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新课改中提出"核心素养"观点,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
-
-
张书良;
范文宇;
廖振亮
-
-
摘要:
本文以“梅州市第七届高中物理实验操作比赛”为例,运用SOLO理论对高中物理实验能力层次进行分类.通过分析答卷情况,发现关联结构能力层次是连接各项能力层次的关键能力层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基本操作训练,深化实验原理教学,提升自身实验教学能力,进而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
-
何钊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高中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高中时期是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实验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发生原理。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知识,学习就不会那么无聊,思维能力会得到扩散,解决问题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会变得更加全面。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将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限制学生思维,开拓知识,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技能。
-
-